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山村从“穷窝窝”变成“金窝窝” 西安碑林博物馆“文化扶智”成法官庙村致富“新引擎”

三秦都市报 2017-07-14 03:40 大字

碑林博物馆的讲解员给法官庙村小学的孩子们带去了生动有趣的“国宝知识”讲座

新闻提示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土地贫瘠、饮水困难、房屋破旧、贫病交加……这就是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过去最真实的写照。2012年,西安碑林博物馆和法官庙村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打了一场漂亮的扶贫攻坚战。如今,法官庙村不仅实现了160户586人的户脱贫、村摘帽,而且获得了“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先进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殊荣。

虽然小山村从“穷窝窝”变成“金窝窝”,但帮扶并没有停止。送文化进课堂、开展乡村游专题讲座、搭台唱戏表演文艺节目、为村民送去书法作品、走访调研并给村民送去救助金……6月29日,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干部职工再次走进法官庙村,举办系列文化活动,与村民共庆建党96周年。

从“穷窝窝”变成“金窝窝”

“法官庙村1666口人只有耕地999亩,人均不足一亩,贫困户184户635人,贫困人口占全村三分之一多。群众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收入低,自我‘造血\’能力有限;土地资源紧缺,收入渠道单一,缺乏第三产业;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在对调研报告进行深入研判后,西安碑林博物馆扶贫小组决定:针对法官庙村的实际情况,扶贫工作要坚持普遍扶与重点扶相结合,自身扶与帮扶相结合,精神扶与物质扶相结合。指导扶贫对象建立突出产业优势的发展理念,从物质帮扶到观念帮扶,帮助建立科学发展规划。

从2012年起,西安碑林博物馆协调相关部门投资15万元开展人畜饮水渠的维修加固工程,解决了法官庙村赵湾、张湾、高田、南沟4个村民小组的饮水难问题;争取项目专款,对5条通组路进行整修改造,有条件的实施水泥硬化;协调相关部门争取了30万维修资金,对防洪堤坝整体进行加固维修。在生产基础设施改善后,碑林博物馆扶贫小组意识到,只有做好了项目扶贫,才能从根本上断了“穷根”,使村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富裕之路。在该馆扶贫小组的助推下,村支部书记姚广东带头成立九眼莲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38户;村主任丁佰安成立安盈核桃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22户;副支书赵贻根成立丰源养鸡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16户;原镇农技站退休党员干部李日忠带头成立太平山核桃及林下养殖合作社,吸纳贫困户25户……

村支部又通过外出招商、鼓励本村能人返乡创业等方式,引进陕西洹丰科技有限公司到村上投资建设西岭子现代有机茶园项目,现已完成投资5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茶园、樱桃采摘园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厂,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40余人,带动32户群众脱贫致富;引进的商洛瑞君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已投资150万元,通过流转土地、联产、联营等方式,建成标准化九眼莲基地500亩。

“乡村游”讲座为村民传经送宝

6月29日,得知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专家要给大家做“致富讲座”,尽管下起了小雨,但难以阻挡法官庙村村民们的热情,他们聚集到社区服务中心的广场上,撑起雨伞认真聆听。

扶贫更需扶智。为了做好这场“如何发展乡村旅游”的公益讲座,西安碑林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贺华先后前往袁家村、马嵬驿等多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详尽细致的课件。活动当天,结合法官庙村实际情况,贺华从乡村旅游政策理论知识、从业人员技能、地方特色民俗品牌、交通、环境、住宿等方面对该村发展旅游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西安碑林博物馆纪委书记殷慧明说,法官庙村是陕西“乡村旅游示范村”,自从村里定下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步行绿道和木栈道穿梭在连片荷塘间,路边的木亭子下已经有了公共自行车的位置……对于家乡正在发生的变化,所有村民都充满期待。

如今法官庙村已经建起了数家农家乐,在村口新建了一个游客服务中心,虽然还没正式开业,但已经在一楼设立了一个展厅,将来展出手工艺人做的草鞋、花篮、花帽等当地特色手工艺品。另外,酿酒、磨豆腐等工艺也将发展成旅游体验式项目,丰富游客的活动。

“通过支部鼓励、企业引领,打造集‘食藕品茗、休闲垂钓、生态观光、怡情养生\’为一体的农家乐产业集群,带动50人就业,80人增收。”殷慧明说,村民脱贫了,但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仍需要“送文化,启民智”,开展文化扶贫,让村民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持续增收,从根本上斩断“穷根”。

活动当天,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讲解员们走进法官庙村小学,给孩子们带去了生动有趣的“国宝知识”讲座、互动小课堂,并赠送了科普读物。在随后的文艺表演中,讲解员们身穿古装,翩翩起舞,当地村民也登上舞台跳起了广场舞,欢乐的笑声回响在小山村的上空。

在这次系列文化活动中碑林博物馆给村民送去了由该馆书法艺术交流中心书法家王冰、朱黎明、刘东平、罗可成等创作的书法作品20余幅。另外,西安碑林博物馆还把从社会上募集到的3万元善款送到了因病造成困难的村民家中。在南沟组的调研中,看到这个扎在深山里一个不通硬化路的角落,房屋破旧、基础设施落后,殷慧明当即表示,要募集捐款,帮助村民修缮拓宽进山的道路。“要致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村民们出行就方便了,可以走出大山多发展一些产业。”殷慧明说。

文/图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29载金地 成就一段永不过时的经典

丹青书春秋,豪气传三秦;廿载精益求精,华商硕果累累。心系民生情怀,一路风雨兼程,《华商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榜样的力量感染着大众,成为西北当之无愧的一流媒体。值改版二十年之际,祝贵报再攀高峰。...

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