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起在大山深处送信 邮递员刘青山 34年行进43万公里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邮递员迎着风雨送递书信已经不多见了。但在商南县边远山村,邮递员刘青山却是村民们热切期盼的人。1982年,16岁的刘青山干起了邮政投递工作,34年来,他走遍了商南县赵川等镇的山山水水,行程约4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圈多,骑坏了6辆自行车、5辆摩托车。刘青山不仅见证了通信模式的转变,更见证了交通工具和山乡道路的变迁。
5年穿坏几十双胶鞋
夏初,商南境内的商郧路沿线山花争相开放,蜿蜒的山路上记者见到了乡邮员刘青山。
“年轻的时候还有劲,跑起路来一点也不觉得累,现在明显感觉体力不支了。”面对采访,刘青山说。1982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商南县赵川镇村与村之间根本没有路,农户也都散住在各个山头上,送信只能靠双脚,攀岩、钻树林,行走时总要在邮包里放一把砍柴刀,遇到荆棘密布通不过的时候,就用刀砍出一条路,有时进山迷失了方向,还需要用刀留下记号才能找到出来的路;树林里遇到毒蛇、野猪的攻击也都是平常的事情,尤其是到了雨季,塌方滑坡时有发生,道路被洪水阻断冲毁时,刘青山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泥泞路上。炎热的夏季,刘青山顶着烈日坚持送报送信,汗水浸湿了衣服,脚底磨起了水泡,因投递工作的特殊性,从来没有休息日,天天都有邮件。穿梭在山间的沟沟壑壑,村村寨寨,跋山涉水,一月下来,他穿的鞋就坏了。“最初的5年都是靠步行投递,在山间累计走了约6.3万多公里,穿破了几十双胶鞋。”商南县邮局负责人介绍说。
1987年,为了方便投递工作,刘青山自掏腰包买了第一辆自行车,开始骑自行车投递。2000年前后,伴随了刘青山13年的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虽然道路修通了,交通工具提了速,但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县上决定对赵川支局原有的5个邮递员裁员,由于老刘工作出色被留了下来,自此他一个人担负着赵川镇、十里坪镇12个乡村2.2万群众的信件投递工作。”赵川镇邮局工作人员说。
村民们把他当成自己人
据介绍,这里山大人稀,部分乡村行走半个小时也见不到一户人家,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半是老人和小孩。除了每天送包裹、信件,刘青山还有“额外服务”,就是陪留守老人们聊天宽心,在他负责投递的12个村子里,有超过80位老人都是刘青山的“服务对象”,他们都亲切地称50岁的刘青山“小刘”。
“这些年,多亏了刘师傅对我母亲的照顾和陪伴。”石柱河村的周毅感激地说。周毅的母亲有一双儿女,女儿已经出嫁,周毅也在云南某部队服役,家里只剩年迈的母亲一个人生活,在部队的7年多,周毅只能靠书信与家里联络,由于母亲沈老太太不识字,所有的信件都是刘青山当面读给她,然后再记下她的口述,回家整理后再给周毅回信。
“老人们有时候找个人说话都难,反正是路过,陪着说说话拉拉家常,也耽搁不了多少时间,平时跑快点就有了。”刘青山说。
老府湾村70岁的村民吴德军对刘青山的评价只有一句话:“心地太善良了。”吴德军女儿在上海上班,定期给家里汇款,村里到县城太远,加之老人行动不便,急用钱的时候,都是刘青山自己垫钱送到吴德军的家里,再取回汇款单去银行取钱。“他能信得过我,其实我挺开心的,能帮一把别人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刘青山露出憨厚的笑容。
捎带百货、写信回信、帮忙检修电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沿途的人们都把刘青山当成了自己人,刘青山也和村民结下了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的情谊。采访中,无论记者和刘青山走到哪儿,都会有人和他打招呼,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刘青山自己也说不清到底给村民做过多少好事,但说得最多的就是:“举手之劳的事,不值一提。”
他把青春献给邮政不后悔
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书信和电报等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包裹和网购商品,乡村邮递员的职责在不断延伸,邮包不断加重,但刘青山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苦是苦一点,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习惯。”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刘青山的收入并不高,而且平时送信一出去就是两三天,很少能够顾家。“你是家里的顶梁柱,每月就这么点收入,还经常忙得焦头烂额,划得来吗?”妻子当初不太理解,看着同村的不少人外出打工都赚了钱,大部分人都搬出山里在县城安了家,也曾劝过刘青山放弃这份工作,但都被刘青山说服了。作为老邮政人的父亲经常教育刘青山:“干一行,爱一行,务一行。”在老人眼里,儿子走的是正路,要理直气壮地走下去。
34年,每个村民、每条山路、每条小河都印刻在刘青山的脑海里,成了一幅难以忘却的“地图”,载着邮包的刘青山从一个小伙子走成了“小老头”,刘青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坚守,用真情温暖着每一位乡亲。
记者张红中 通讯员周银祥
新闻推荐
近日,沪陕高速金丝峡服务区加油站由于经营者变更,相关手续没有办理到位无法供票,导致过往车辆加不上油滞留服务区。商南县国税局得知此情后,立即启动“紧急事务特事特办”预案,主动上门于当天向其发放...
商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