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商南精准施策矢志打赢脱贫攻坚战

陕西日报 2015-12-22 18:25 大字

包扶干部为贫困户赠送种子。

 策划/彭书旺 文/陈雪萍 李端强 李治军 图/崔海飞 张瑜

12月11日,来到商南县试马镇郭垭村,只见村西头的二级汽车客运站主体已完工,正在修建绿化带;向南,一垄垄青翠的茶树在田野里铺展开去,七八个农民正在茶树根部填埋黑色的有机肥。“村里今年新建了2600亩白茶,现在一共有茶园4800亩,最近又流转了土地360亩,准备栽茶树。”茶园边,郭垭村主任董光瑞向笔者介绍。

“全村有贫困户121户,70户与茶叶产业有关,有的有自己的茶园,有的长年在茶园务工,有的把地租给了茶叶企业”,郭垭村支部书记张兴山说:“村里还有5家农业公司,也吸引了部分贫困户在里面打工。目前已有9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据了解,郭垭村是商南县“双包双促”***中依托园区承载、龙头带动模式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典型村。

对症下药打通“中梗阻”

去年,“双包双促”***启动后,根据本轮扶贫“啃硬骨头”的实际,商南县组建了164个工作队深入全县54797户农户家里开展调查摸底,测算每户的收入,严格程序精准确定了贫困对象。该县县委、县政府研判分析出缺资金、缺技术、缺致富“领头雁”三大致贫“中梗阻”问题,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逐一破解。

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缺资金难题,该县设立了3000万元专项基金,按每户不超过5万元、一贴3年的标准,对有发展能力、符合产业政策的贫困户贷款进行全额贴息补助。截至目前,已有2743户贫困户争取到这种贷款,贷款总额13529.85万元,财政贴息972万元。同时,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涉农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贫困村发展。

针对贫困户缺技术问题,该县提出了“每个贫困户至少一人熟练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的目标,整合就业、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资源,组织农业实用技术专家到贫困村开展轮流培训。依托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加大对贫困户的培训力度。目前,已培训农民6000人次,2400名贫困人口借此走上致富之路。

针对缺致富“领头雁”问题,该县下派了154名“第一书记”,由他们负责整改薄弱班子,巩固加强村级党组织。

“过去村上班子不稳定,许多事情解决不了,群众上访多,对我们前来扶贫不冷不热。”这是包扶过风楼镇小栗园村的该县总工会干部李五一最初的感受。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后,他带头认真调研村情民意,根据轻重缓急带着村干部班子,先后给村里修建了文化广场、通组水泥路,安装了168盏太阳能路灯,用办理的一件件实事重新树立起村级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之后,又帮扶村里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在下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今年4月份开始,商南县创新开展了以“干部实包树标兵、单位实干树典型、企业实帮树示范”为主要内容的“三实三树”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包扶单位、包扶个人“下深水”包扶的热情,又充分调动神州实业、益华绒绣、鸿伟实业等20多家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投入资金、技术、项目等帮助贫困农民,为“双包双促”***汇聚了更多资源、凝聚了更大的动力。

五大模式拓宽“致富路”

12月10日,笔者在金丝峡镇江西沟村大石关组标准化山羊养殖场看到,4栋圈舍整齐排列,2栋投用。去年,该村在包扶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了利农畜禽专业合作社,投入100多万元修建了这个养殖场,规划存栏1300只,今年7月投用,目前存栏布尔山羊250只。

“养殖场吸纳了13户贫困户,他们以劳力、资金等入股。年底计划卖掉四五十只,按目前较低的市场价,预计每户能收入8000至10000元。”村支部书记赵锋算了一下账。除了入股的,合作社还带动另5户贫困户成为山羊散养户。

江西沟村采取的这种由合作社牵头、贫困户入股分红模式是商南县“双包双促”***中推行的“五大模式”之一。为保证贫困户脱贫有路子、有产业,该县积极创新,大力推行五大模式。

园区承载模式。推广“园区+企业+贫困户”模式,将“双包双促”与县镇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建设结合,政府负责建基础、抓招商,企业负责抓投资、搞经营,帮扶贫困户脱贫。目前,已有1164户贫困户在县内企业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入股分红模式。推广“公司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林地出租等方式入股经营。共有1927户贫困户通过这种模式实现脱贫。

龙头带动模式。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引导企业把部分生产线、生产环节化整为零,在贫困村建加工点。该模式已吸纳2800余名贫困劳力,年户均增收9000元以上。

景区辐射模式。推广“品牌+公司+协会+贫困户”模式,成立旅游服务公司和农家乐协会,引导贫困户主体投资向旅游倾斜,开发旅游产品,兴办三产服务。目前,贫困户开办农家乐328户、旅游服务点43个,户年均收入5万元。

干群互助模式。推广“包扶单位+包扶干部+贫困户+产业户”模式,由包扶单位和村民共同筹措启动资金,以村为单位成立劳务公司和合作社,包扶干部提供信息,产业户负责技术指导和市场营销,贫困户从事养殖种植。目前,成立劳务公司5个,吸纳贫困群众1100人;成立合作社122个,2610户群众加入,户均增收900元以上。

实践证明,五大模式关照了不同条件的贫困户,为他们铺平了“致富路”,成为商南县***的一大亮点。

  产业增收摘掉“贫困帽”

“富起来是关键。”为了让贫困户的“钱袋子”鼓起来,商南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思路,结合贫困村资源和产业基础,确定了“因地制宜、因户定项”、“宜工则工、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思路,为每一户贫困户选定市场前景好、投资风险小、切实可行的产业项目。其中,短期项目以劳务输出、食用菌栽培为主,中期项目主要发展生猪、肉鸡、梅花鹿、土蜂、水产等养殖,油用牡丹、中药材种植等,长期项目以发展农家乐,栽植茶叶、油茶、核桃、速生杨等为主。

为保障产业实施,商南县制定出台了《茶叶发展规划》、《散养土鸡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家养梅花鹿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扶持贫困户。到目前,该县已启动实施贫困户产业项目12852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5亿元,许多产业项目增收效益明显。试马镇红庙、郭垭村,清油河镇后湾村的白茶成为主要脱贫产业。郭垭村三组贫困户高宏依靠4亩茶叶今年收入1万元,他还在公司的茶园里务工,加上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年收入保守说也有七八万元,目前已顺利脱贫。在过风楼镇小栗园村,30户贫困户种植了天南星,亩均收入七八千元,效益十分可观。城关镇捉马沟社区贫困户吴梅,通过烹饪培训后办起了农家乐,年收入有望达到5万元。依托“五大模式”,通过精准施策和包扶干部的大力帮扶,截至目前,商南县已有2268户贫困户、8616人实现了脱贫,取得了扶贫攻坚的阶段性胜利。

尽管如此,商南县的脱贫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近日,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相继召开,逐级对未来五年脱贫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该县以贯彻落实各级会议精神为新起点,以愚公移山之志,咬定目标、强化组织、创新举措,持续开展“三实三树”活动,深入推进“双包双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2018年率先实现全面脱贫“摘帽”目标。

新闻推荐

“茶叶王国”新兴的“后起之秀” ——陕西茶叶产业调查与思考之四

本报记者李岚有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北纬33度》,以商南县茶叶站站长、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张淑珍为原型,讲述了她和老公焦先生上世纪60年代下乡落户到商南县,在这个北纬33度的地方栽培...

商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