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自然与人文双绿洲中 寄情山水抒胸臆 “6年西凤·丝绸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赛采风团第三次采风侧记

西安晚报 2016-09-28 00:00 大字

采风团与腰市镇中心小学的师生合影记者 尚洪涛 摄

一片山水,倾人之处在于山青水明,更在于氤氲其上的人文气息。9月26日、27日,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和西安智德通集团主办、《西安晚报》文化部承办的“6年西凤·丝绸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赛商洛采风活动暨第二届散文论坛在商洛成功举办。

连续两日,采风团一行30余名青年散文爱好者与陈若星等著名作家同赴商洛。在商州区腰市镇,众人共同在秦岭江山段感受大自然的幽美;在腰市镇中心小学,作家们为孩子们现场开讲作文,用知识的泉水灌溉幼苗;在贾平凹旧居前,青年散文爱好者们静心聆听讲解,犹如“文学朝圣”;在文友同聚的散文论坛上,众人热烈探讨,抒发各自的文学见解……情寄山水,文抒胸臆,两天的商洛之行不仅将来自全国的散文爱好者召集在一起,更让关于文学的思想激荡碰撞。

村小学中“浇灌”文学“幼苗”

是采风,更是在体验中寻找文学的使命感,本次“6年西凤·丝绸之路杯”商洛采风行的第一站没有安排在山水间,而是将青年散文爱好者、作家们聚集在了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商州区腰市镇中心小学。

这所山村小学虽然和城里的小学一样设置有6个年级,但只有8个班。308个在校学生中,近六分之一是留守儿童。“给孩子们上堂作文课”成为作家、散文爱好者们的第一项活动。

经过踊跃报名与甄选,王智魁、梁新会、张亚凌、段祖琼四位作家与散文爱好者成为当日四个班的“作文老师”。他们中,有极富学生作文指导经验的《学子读写》总编,有本身就拥有多年教龄的中小学老师,还有在散文圈小有名气的作家。

对于这短短一课,即使都讲“作文”,老师们的出发点也不同,却同样精彩——梁新会特意准备了电子课件,以“舞蹈”等为题,边讲边让孩子们上台感受体验;王智魁则通过自己的写作经历,告诉孩子们写作的真谛在于“爱”,真正的作家都是因爱文字而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真情动人;本身就是教师的张亚凌逻辑明晰地从“如何写好一篇日记”切入,深入浅出引导孩子们从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事出发,学会具体描述与积累;段祖琼则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告诉孩子们写作并不难,其实就是描述身边的生活……

这些“作家叔叔阿姨”们显然带给了孩子们快乐新颖的课堂体验。课后,三年级的小女孩谷星月写了一篇名为《难忘的一天》的作文:“这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作家叔叔阿姨来给我们上作文课了!一开始,我非常紧张,但后来我很开心,因为我发现,这些叔叔阿姨好亲切,原来作文课可以这么有趣!”

在离开前,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程建设代表采风团成员向腰市镇中心小学捐赠了百余本散文书籍,希望知识与文学的力量,陪伴孩子们成长同行。

沉醉于秦岭腹地山村新景

有首歌是《秦岭最美是商洛》,当采风团到了商洛,听到的另一句话是“秦岭醉美,江山多娇。”

相比大峪口、小峪口等秦岭“名峪”,位于商洛江山段的秦岭一脉对于西安人而言也许有些耳生,这里的曲径通幽之美,让此次到来的散文爱好者们欣喜雀跃。

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江山村党支部书记屈金亮向采风团介绍,江山可谓是一颗镶嵌在商州北乡的璀璨明珠,它以特有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彰显着独特的魅力。这里,沪陕高速、307商洛干线、洛洪公路穿境而过,串起了商州北乡的人文自然景观。

而在金秋九月,走进江山美丽乡村,更有一番别致感受:烟雨蒙蒙间,村前溪水潺潺,村后群山环抱,万山层林尽染,美景如诗如画。碧水青山间偶有人影穿梭,仿若与周围山间亭台构成一帘“画中游”的水墨。亮丽的风景、美丽的村庄、富足的心灵、悠长的余韵……诱得采风团中的散文爱好者纷纷拿出相机,边走边拍,留下这让人脾肺俱爽的美景。

采风团成员们留意到的不仅有秦岭美景,还有这里因新农村建设显露的新风貌——不管是青砖绿瓦的秦岭人家、古色古香的村落民居,还是小清新风格的田园花海和孩子们喜欢的水上乐园,以农耕生活体验、民风民情展示、田园风光游历等为特色的乡村田园风貌让采风团成员们一路赞叹不已。

作为从商洛走出的青年作家,采风团成员田冲感慨,多年没回家乡,这里已经美得让自己不认识了,“我的家就在商洛农村,多年前离开商洛的时候,家乡还很贫瘠,那时从未觉得它是美的。”田冲感慨,今日再回家乡,发现在新时代的建设中,家乡的美终于被发掘和呈现出来,“山青水明,绮丽多姿,这种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作为一个在外的游子,我欣喜,欣慰,更是骄傲!”

文化绿洲中寻找榜样足迹

商洛有自然之美,同样也是文化绿洲,文化界著名人士京夫、贾平凹、陈彦、方英文等都来自商洛,文化产业如今也是商洛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采风的重要一站,采风团的散文爱好者们在9月27日特意前往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家乡——位于商洛丹凤县城西15公里处的棣花古镇,在追寻一代名家的成长足迹中,体悟“作文”的真谛。

丹江畔,凤冠山旁,曾是“北通秦晋,南连吴楚”商於古道上重要驿站的棣花,对于更多文学爱好者和读者而言,是在贾平凹的著作中神游至此。而当真正站在棣花的古镇上,穿过清风老街,风从荷塘边吹过,春秋、盛唐、宋金、当代等多种文化形态在此交织融合,美妙不言而喻。

但最吸引散文爱好者们的,是在古镇中的贾平凹旧居、贾平凹文学馆甚至“丑石”处,寻找和这位陕籍著名作家有关的一切——推开贾家老宅大门,原汁原味的陕南乡村小院落中,似乎还留存着作家的生活印记;贾平凹文学馆中,一幅幅老照片记录着贾平凹的成长经历,贾平凹的作品与书画作品更无声讲述着作家那一缕浓浓的乡情;一块曾被冷落的“丑石”,如今被簇拥在鸡冠花火红的色彩中,似乎也脱离了平凡,成为最受游客们欢迎的“合影者”……

在旧宅前,采风团成员、散文爱好者段祖琼买了好几本贾平凹的作品,“虽然现在网络就可以买书,但在贾老师的家门口买到他的书,特别有意义。”她说,自己是怀着一种“文学朝圣”的心情来到棣花的,“对贾老师这样的文学大家,我一直非常敬仰,感谢主办方,给了我们这些青年散文爱好者这样一个接近榜样的机会。我是刚刚起步的文学爱好者,在文学路上就像小学生,而这次采风行中,有同行的作家老师引导和指点,对我的创作帮助很大。今天又在文学大师的故乡看过,更充满对文学的神圣感,我希望在文学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记者 孙欢

新闻推荐

三个坐标 讲述一段商南往事

八十多年前,红三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三支红军队伍先后从湖北和河南进入陕西省商南县开展游击战争,和国民党部队、地方武装势力迂回作战,创建了商洛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白鲁础区苏维埃...

丹凤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凤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