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商洛美丽乡村系列报道之丹凤竹林关映“竹”桃花别样红

华商报 2016-03-31 15:32 大字

古镇特色民居

3月26日,桃花谷全景俯瞰

古镇街道上的水车

一条小河穿街而过,为古镇平添柔媚

2010年,丹凤县竹林关镇竹林关村遭受泥石流袭击,成为一片废墟。涅槃重生,如今的竹林关,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桃花谷,静谧安详的村庄,还是丹凤县美丽乡村的“领头羊”。

雨后桃花谷静谧美好怡然自得

竹林关位于丹凤县南部,境内北部与南部山峦起伏,河谷狭窄,中部银花河两岸宽阔平坦,土地肥沃,为丹凤县水稻主要产区。但2010年7月23日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将这片美丽的地方变成废墟……

凤凰涅槃,竹林关的乡民和当地政府没有退缩,在重建竹林关的基础上,逐渐将竹林关打造成美丽乡村,现在已是丹凤县美丽乡村的“领头羊”。3月25日晚,一场大雨,将这个静谧的村庄洗刷得异常明净。

26日清晨7时,在竹林关村桃花谷入口,天空是若隐若现的晨光,周边都是粉红成群、婀娜多姿的桃花,脚下是平坦古韵的石路,走在这里仿佛已置身世外桃源,忘掉工作、忘掉压力、忘掉尘世,只有桃花清香入鼻、只有桃花尽收眼底,那会儿瞬间萌生一个想法——留在这里多好。

雨后的桃花谷谷顶,还有泥土味儿,这是纯粹的田间味道。不一会儿,太阳也露面了,阳光一寸寸撒进桃花谷,天空更清亮了,连远处山峰上的亭子也清晰起来。再仔细看看桃花谷,觉得它是那么的静谧美好,怡然自得。

竹林关村街道 仿若世外桃源

如今的竹林关村街道,有一条小河穿过,街道上水桥相衬、木屋古朴,有卖菜老妪,有嬉闹孩童,有特色小吃,有古韵歌声,有飘香茶水……终于,时间慢下来了,它也舍不得这里。

在这儿,几乎没有机动车,人们出行主要靠双脚,偶尔也有自行车经过。卖菜的老妪,仔细给游客推荐田间的野菜;不远处,还传来当地特色红薯丸子的香味……街道尽头小广场,健身器材上传来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

“地湿莎青雨后天,桃花红近竹林边。 行人本是农桑客,记得春深欲种田。”街道上,有老者在给游客讲诗,才知这是晚唐著名诗人薛能的名句。看着街上古香古色的建筑,闻着当地特色的食材香味,仰望蓝天白云,听着潺潺河水,这里仿若世外桃源。

如今的竹林关 碧水修竹提升品位

2016年,丹凤将建设2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巩固提升竹林关美丽乡村,推进国家美丽乡村创建;将棣花美丽乡村建设与棣花古镇二期项目建设相结合,打造商於古道丹凤节点上“村景融合、产景融合、产镇融合”的美丽乡村样板。

如今的竹林关,已是丹凤美丽乡村“领头羊”,也有自己的美丽乡村符号——碧水修竹提升品位。围绕竹、水两个元素做文章,在竹林关关门两侧栽植竹子1000余株,将208米长的两座横跨丹江大桥桥体栏杆用竹子包裹,中间全部栽植竹子。在桃花谷景区沿线和桃花仙子广场周围、丹江、银花河两岸,以及所有需要美化的空闲处尽植翠竹,让竹子成为竹林关的主打色调。在丹江、银花河岸修建3000米生态河堤,建造5个橡皮坝,形成55万平方米水域面积,为开发水上游乐奠定了基础。从石槽沟引水入城,完成管道安装800米,增添街道的水景观,建设桃花仙子广场喷泉,着力打造北国江南。华商报记者 曾春/文 闫文青 黄利健/图 

新闻推荐

丹凤农商银行真情真做抓扶贫

6月6日,丹凤农商银行全体班子成员深入包扶的铁峪铺镇寺底铺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回头望活动,铁峪铺镇“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县人大副主任刘丹曦在百忙中也亲临寺底铺村进行现场指导工作。...

丹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