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14年商洛经济社会发展八大亮点

陕西日报 2015-01-23 19:12 大字

商洛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回望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遭遇严重旱灾的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商洛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幸福商洛的总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中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政策,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勇于改革、克难攻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76.27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42.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04亿元,分别增长7.5%和15.3%;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4930元和7094元,分别增长12%和14%,全市经济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区间稳健运行。 

亮点之一 商洛“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提速

围绕建设“山水园林、休闲宜居”城市目标,坚持“秦岭休闲之都、关天产业新城”城市定位,出台了加快“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按照“产城一体、板块推进、中疏外扩、成网增绿”的推进原则,启动实施了65个重大建设项目,促进了城市功能完善和人气聚集,提升中心城市品位的“八大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商州至丹凤、商州至洛南两条城市交通干线全面建设,环城北路、商鞅大道西段、市一级客运中心及西街旧城改造安置房等工程主体完工。全市投资27.31亿元用于县城、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17个省市重点镇及丹凤商镇、镇安镇云等6个城乡统筹示范区加快建设,全省文化旅游名镇观摩点评推进会在商洛召开。新建城乡新型社区75个,7.5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5%。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及村庄社区等功能互补、梯次推进的四级城镇建设格局初步形成,“城在林中、水在城中、蓝天白云、山清水秀”成为商洛城市新形象。

亮点之二 商洛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和园区建设全省领先

   坚持一手抓骨干企业扩产促销,一手抓企业培育和产业升级,深入开展“干部进企解困促增长”和“银企携手保增长”两大活动,出台了工业品促销奖励10条政策等一系列稳产促销保市场精准措施,主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1%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34.47亿元、增长2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09亿元、增长20%,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年确定的40个重点工业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55亿元,新增规上企业25户,总数达到204户,新增产能50亿元。同时,商洛市依托工业园区调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促转型,出台了《加快新型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意见》,省级重点园区数量达到13个,入园企业297户,全市中小企业总数超过10万户。加快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取得新进展。“三网合一”集成器生产线、“物联网与电子商务”软件研发及硬件生产、智能装备制造暨桥架式“机器人”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建成了全省首家光伏发电体验中心和分布式光伏电站,自主研发的高端饮用水富氢水产品成功上市,商丹园区2万辆电动客车整装生产线、山阳中德产业园汽车液压缸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成功落地并启动建设。工业园区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5%,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现场推进会在商洛召开,工业园区已成为撬动工业发展的新支点、结构调整转型的主战场。

 亮点之三 商洛文化旅游产业创造了景区建设的商洛速度

全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之一——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实现从零起步、梯度推进、部分建成、开园迎客,创造了景区建设的商洛速度,弥补了陕西省春秋战国历史文化景区空白,也开启了商洛人文旅游景区的先河,商洛获得“中国文化经济活力城市”称号。不断深化“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狠抓大型景区和旅游产业园区建设,金丝峡5A级创建通过国家旅游局资源评估,柞水溶洞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全市建成3A级以上景区16家。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已创建验收“美丽乡村”33个。成功举办了2014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和首届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全市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综合收入153.3亿元。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乡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87亿元、增长12.4%。

亮点之四 商洛创出“双包双促”***新模式引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战略,在全市开展了“以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促村域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促干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双包双促”***攻坚行动,组织1022个部门单位、3.34万名干部职工,与全市979个贫困村、7.4万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累计投入资金6.0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800个,为贫困群众办实事6.11万件,9.3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把握精准识别、精准谋划、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五个关键”,突出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信心扶贫、信息扶贫“五项重点”,建立领导带头、资源整合、典型带动、双项承诺、党建引领、动态监督“六大机制”,创出了打造“基金航母”注入金融活水、土地集中发展现代农业、“五位一体”避灾搬迁移民、整村推进打造美丽乡村、繁荣生态旅游多业联动发展、园区承载促进创业就业、协会引领拓宽营销渠道“七大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商洛特色的***新路子,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赵正永批示:“扶贫工作就应以此为示范,精准到户扶贫”,并要求在全省推广商洛***经验。

 亮点之五 商洛陕南移民搬迁、保障房建设等民生工程点亮百姓生活

出台了加强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的《决定》,健全了市区县移民搬迁机构,实行“县区委书记担责、县区长挂帅、常务副县区长主抓”的领导机制,夯实责任、全力推进。积极推进移民安置房、保障性住房、商品房、棚改房四房打通,建设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12个,实施搬迁1.6万户、6.08万人;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52万套,基本建成8790套,分配入住6646户,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730户,有效解决了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题,保障性住房建设连续三年荣获省政府二等奖。把棚户区改造放在城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落实国开行贷款35.6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着力把棚户区改造成城市发展的新亮点。全年实施基本建设类民生项目1171个,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亮点之六 商洛“五大生态工程”守护全省最美的蓝天白云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清洁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蓝天、碧水、清洁、增绿、循环”五大工程。积极创建全省清新空气先行区,加快建设大秦岭清洁空气走廊,严格落实减煤、控车、抑尘和禁燃等措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成效明显,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5365辆,拆改燃煤锅炉31台,市区良好以上空气天数达到362天,比2013年增加11天,空气质量位居全省首位,守护了全省最美的蓝天白云。在全省率先启动的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展,市级财政设立环保专项资金1000万元,实施污染防治项目102个,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为“一江清水供京津”作出重大贡献。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和生态建养工程,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深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面实施城周绿化三年规划,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造林绿化32.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2平方公里,商洛在全省率先入列“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顺利推进,建成循环示范城市创建项目80个、国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62个,“矿钢一体化”基本形成,光伏全产业链成为全省典型,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初步实现向链条合理化、领域多元化、规模产业化、技术装备领先化、科研生产一体化、能源消耗低碳化、产值效益高效化、运营管理规范化转变。 

 亮点之七 商洛推行“广场问政”、“机关问政”、“便民服务”直达民声民意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广场问政”、“机关问政”、“便民服务”作为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难”问题,加强对干部转变作风、履职尽责的一种有效方式,总结推广商南县经验,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公开承诺服务,公开接受评议,自觉接受监督。目前已在全市开展问政活动210场次,对部门“一把手”公开问政1004人次,参与群众56197人次,承诺事项2116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大力开展“四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在市、县区建立便民服务大厅135个,在镇办建立便民服务中心172个,在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室1668个,在村民小组设立代办点5289个,全面推行群众有事干部代办制,实现了民情民意直通、惠民政策直通、群众办事直通、干群联系直通、矛盾调处直通、纠风监督直通“六个直通”,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亮点之八 商洛加快推进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新活力

认真贯彻省委改革“三原则”,强力推进镇村综合改革,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按照撤小并大、撤弱并强、强强联合的思路,将万人以下的镇、千人以下的村全部撤并,全市126个镇办撤并为98个、实际撤并28个,1718个村撤并为1133个、实际撤并585个,撤并率分别达到21.4%和34.05%。商洛市借村级“两委”换届之机,对全市18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为所有村社区党组织选派1名“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指导工作。切实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对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的,将工资报酬提高到2.5-3万元,对分设的,将工资报酬提高到2-2.5万元左右,有效解决了村干部报酬低、选不出、不愿当的问题。探索建立了干部选拔任用“七大机制”,严把干部任用关口,干部选拔提名推荐,县级干部任职前一律进行“三考”(考宪法、考党章、考廉政),进一步匡正了选人用人风气。出台关于加强县镇村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制定出台了20条具体措施,选拔一批优秀镇办党委书记到市直部门任职,选派一批市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区任职锻炼,选择一批权力部门的领导干部实行轮岗交流,形成了干部纵向、横向、权力部门三个大交流的班子建设格局。全力支持、充分保障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业、履职尽责、“三转”改革,将市纪委参与、牵头的108个议事协调机构清理精简为8个,新增市县区纪委编制93名,其中市纪委25名,增设纪检监察室2个,将兼任室主任的3名常委改为专职常委,并增加室主任职数3名,整合市纪委派驻市直部门纪检组力量,成立5个联合工作组,集中精力查办案件。积极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审批收费清单管理,取消和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93项,精简幅度达到25.3%,清理规范涉企行政收费24项。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城投、交投、商丹园区建设开发、中小企业担保等市属国有企业发展,积极组建商洛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促使国有企业规范经营、加快发展。同时,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万户,其中企业1735户、个体工商户1.1万户。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5亿元、增长17.8%,省际招商引资增幅居全省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3.25亿美元、增长9.5倍。

新闻推荐

农业现代化:业兴 人富 村美

燕君芳代表黄俊代表叶瑜代表本报记者王永锋姚志伟杜朋举两会聚焦“民为政首,农为邦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

丹凤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凤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