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年
□ 鲁北(山东)
和往年一样,大年三十,吃了早饭,开着车往家里赶。自1995年进城工作并居住,二十多年来,每年的这天,是我们回家过年的日子。
往年,回家途中,买上一些鞭炮,除夕夜或大年初一,燃放几挂。
腊月十八,群里转发了县政府的通告。通告要求,即日起至3月15日,全域全时段禁售、禁燃、禁放烟花爆竹。
对于燃放烟花爆竹,我从小不感兴趣。按说,一个男孩子,喜欢这些才是。但不知为什么,我从心里不喜欢。
小时候跟着大人去赶年集。到了鞭炮市,我会躲得远远的,怕炸碎的炮仗打到自己的脸上。于是央求父亲买上几挂,早早地离开。年集最热闹的地方就是鞭炮市,那些卖鞭炮的,站在高处,歇斯底里地吆喝,喊得哑了喉咙,似乎那喉咙是借来的。喊声落下,一挂鞭炮在半空炸响,惊天动地,买鞭炮的人潮水一般涌过来,手中的钱举过头顶,举到卖鞭炮的人的眼前。卖鞭炮的人,一手收钱,一手拿货。然后再燃放,掀起一个高潮,又一个高潮,似乎他家的鞭炮,世界第一。
我不喜欢鞭炮的原因,总结了一下,有这么几点:一是买鞭炮要花钱,不舍得。二是燃放几挂增添点节日气氛足矣。再说,东邻西舍燃放鞭炮,全村人燃放鞭炮,甚至邻村燃放鞭炮,我们都能听到,还不是和自己买的一样。燃放鞭炮,不就是听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吗?三是怕伤着人。每次点燃鞭炮,我都是转身跑到远处,有时候不等燃着就跑掉,还得第二次点燃。伤人的事不是空穴来风,1971年春节,我本家族一个大我一岁的姑姑,因为捡拾了地上的一个哑炮,攥在手里响了,得了破伤风,丢了9岁的性命。
午饭前赶到家里。午饭时,父亲说,喝点。我说,好,喝点。我们爷俩喝起来。
往年,午饭后我要做两件事,一是贴春联,二是给爷爷奶奶上坟。贴春联的事,免了。我父亲的婶子年前刚刚去世,按当地风俗,三年不贴春联。给爷爷奶奶上坟是必须去的。去之前,我故意问父亲,拿上去年的鞭炮?父亲说,不能燃放鞭炮,村里大喇叭和电视里都说了。这次鞭炮就免了。我们拿上纸钱、贡品,去了村东北角的墓地。我跪在爷爷奶奶的墓前,说了一些话,不知道爷爷奶奶听到了没有。我想,他们一定是听到了。
年初一,吃了饺子,给长辈们拜年。之后,要去给舅舅妗子拜年。娘亲舅大,在我们这里,初一早上外甥是一定得去舅舅家拜年的。往年去二十里外的王家村给舅舅妗子拜年,如今舅舅妗子进了社区,上了楼,我和弟弟要去欣和家园给舅舅妗子拜年了。村子已经不在,村碑还在公路旁孤零零地矗立着,不知道在诉说什么。以往给舅舅妗子拜年,骑自行车去,以后,弟弟开着拖拉机拉着我去,前几年,我开着轿车和弟弟一块去。往年年初一,父亲叮嘱,动车前,要燃放鞭炮。每次,都是弟弟燃放鞭炮,我发动车,去舅舅妗子家。今年年初一,我问父亲,咋办?父亲说,按上级要求办。
年初二,我们回了城。现在是年初四了,四下里还是静悄悄的,我感觉好像年还没有来。
晚上,看电视,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我依稀听到了鞭炮声。
新闻推荐
《山东省公共数据开放办法》出台拒不回应公共数据开放需求情节严重的,主管人员将受处分
本报2月9日讯(记者王彬刘文忠)《山东省公共数据开放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近日对外公布,将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