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山东省政协委员建议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农村大众报 2022-01-24 15:07 大字

“‘戏曲进乡村’作为文化惠民工程,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既能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又能把党的好政策,通过戏曲表演的形式送给农村群众。”1月23日,省政协委员、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原副院长杜玉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乡村要振兴,文化须先行。杜玉珍认为,山东省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以来,乡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距离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有差距,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乡村文化队伍建设较薄弱、人才培养机制相对落后、非遗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亟待进一步加强等。

“以传统戏曲为例,近年来,虽然山东省扶持发展戏曲职业教育,但和其他省份剧种的发展相比仍存在差距。比如河南豫剧,其从业的青年演员中不乏拥有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高等学历者。”杜玉珍表示,要激励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是重中之重,需要做好人才发展“青胜于蓝”文章。

为此,杜玉珍建议: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培育专业人才资源;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优秀文化人才到高等艺术院校进修深造;探索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推进文化服务组织下乡开拓市场,带动乡村文化快速发展。

非遗文化项目作为乡村文化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有着重要意义。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办好中国非遗博览会、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

对此,省政协委员、山东理工大学教学督导王明新认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务之急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对非遗的保护、发展和弘扬。

“建议围绕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积极参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评审活动。”王明新说。他建议,因地制宜促进乡村文化振兴,鼓励在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乡村民俗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线下文化活动,使农村群众真正走近非遗,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戏曲进乡村’作为文化惠民工程,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既能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又能把党的好政策,通过戏曲表演的形式送给农村群众。”1月23日,省政协委员、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原副院长杜玉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乡村要振兴,文化须先行。杜玉珍认为,山东省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以来,乡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距离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有差距,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乡村文化队伍建设较薄弱、人才培养机制相对落后、非遗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亟待进一步加强等。

“以传统戏曲为例,近年来,虽然山东省扶持发展戏曲职业教育,但和其他省份剧种的发展相比仍存在差距。比如河南豫剧,其从业的青年演员中不乏拥有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高等学历者。”杜玉珍表示,要激励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是重中之重,需要做好人才发展“青胜于蓝”文章。

为此,杜玉珍建议: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培育专业人才资源;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优秀文化人才到高等艺术院校进修深造;探索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推进文化服务组织下乡开拓市场,带动乡村文化快速发展。

非遗文化项目作为乡村文化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有着重要意义。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办好中国非遗博览会、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

对此,省政协委员、山东理工大学教学督导王明新认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务之急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对非遗的保护、发展和弘扬。

“建议围绕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积极参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评审活动。”王明新说。他建议,因地制宜促进乡村文化振兴,鼓励在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乡村民俗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线下文化活动,使农村群众真正走近非遗,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

新闻推荐

强化科技创新省级科技经费增至145亿元

2022年,山东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攻克一批创新技术。突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氢能等“十强”产业关键领域,开...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