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田园诗
□李雪莲
民以食为天,食来自土地,土地就是庄户人的天。父亲与土地血脉相通、血型相同,因为他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深深的眷爱。
父亲分到了土地。他从商场和城镇的经营中毅然回到村里,走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土地上,泥土抓在手里,攥紧在手心里,让他感到了涌遍全身的力量;张开五指,泥土瀑布般缓缓撒下,好像撒下了种子。他相信,即使种下沙子,也会长出金子、银子。
可是,粮食不值钱,种地不挣钱。乡亲们撒手抛下了刚到手的土地,纷纷离开村庄,背乡离井挤进城里去淘金,千方百计走进工厂、车间,走向机器和工业流水线,走向商场、市场……土地在一片片荒芜。
父亲像一个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寻宝人,猛然调头,看到了藏匿宝库的大门,看到了自己苦苦追寻、上下求索的机遇,他要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他倾其所有,借、贷、赊、挪,以转让租凭的方式一下子得到了近千亩的土地。他要用汗水和心血告诉人们,种地就是种钱,土里埋着钱,地能长钱,土地比钱还值钱。
父亲得到了土地,却不急于耕种。他认为:“你把土地放在心上,土地才能把你扛在肩膀上。”种地,先要养地。父亲像呵护儿女晚辈一样侍弄土地,又像孝敬父母长辈那样厚养土地。父亲把豆秸、麦秸、杂草、玉米秸堆放在地垅间,风化腐烂,变作肥料,强地、肥地。他用土杂肥、农圈肥、鸡粪、猪粪“自己沤积”的肥甚至豆饼、花生饼和煮的豆子来喂养土地。一年,两年,三年……父亲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土地种植,只是埋头默默地养地,肥地。近千亩土地没什么收入,一年年的亏损。父亲却不气不火,不急不躁,只埋头照自己的路来种自己的地。父亲在等待。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提出“南茶北移”,海青公社后河西村的河边,作为本县甚至北方的试点,引种了十几亩绿茶。风雨二十多年,那片北移的南茶仍在生长着,绿油油的,成为乡村的景观,一盏绿色的长明灯。父亲相信经他细心养护的这一片土地,就是为种茶准备的。
父亲在这一片土地上植茶,茶垄间种粮,畦菜,田埂上栽花,植树,在土地的边角堰沟养鸡养鸭养鱼养蚂蚱,父亲的土地像一个魔方,要什么,有什么,茶粮、瓜果;种什么,长什么,茶叶、银杏、湘竹、樱花;长什么,丰收什么,白菜、萝卜、地瓜,葱韭姜蒜,南瓜茄子豆角;丰收什么,卖出了什么,主产品茶叶从来都是供不应求。
父亲一天到晚在自己的土地上,忙碌碌的,笑嘻嘻的,乐呵呵的,他认为,人在土地上的劳作无论耕种锄割,都会活络人的筋骨,流畅人的血脉,强壮人的精神。
父亲像神笔马良,在自己的土地上尽情尽意、尽心尽力地画着自己的内心,这片土地成了父亲的诗纸,诗歌纸上不但写出经济效益,还写下了景观效益;不但写出了传统土法种地,还写出了科学办法,循环经济。
父亲的这一片土地成为青岛西海岸海青镇的一个种养加工,科研销售的新型农庄,一座多姿多彩的农民庄园,一片多花多果的有机生态园,美丽乡村的样板。
一年四季,四季长青,四季花开,四季结果,父亲把地种成了田,把田养成了园,把园写成了诗卷,用的是心血、汗水,父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田园诗人。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尹彦鑫实习生彭天琪近日,市民赵先生拨打半岛热线电话反映,自己收到了“山东交通”的短信提醒...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