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涉老领域非法集资花样翻新 典型案例教你擦亮双眼

烟台晚报 2021-11-28 08:27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王婷婷)近期,个别机构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老年群体非法吸收资金,存在非法集资风险,山东省已发生多起涉老领域非法集资案件,给老年群体带来财产损失。为帮助老年朋友准确识别非法集资,本报特整理以下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

典型案例①

某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案情介绍:2017年6月,A市排查中发现某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存在重大非法集资嫌疑。经立案侦查,该公司系某投资集团(注册地为外省B市)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该投资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在全国多地设立子公司,通过发放传单、电话推销、召开推介会、组织旅游及口口相传等方式,向老年人推介老年公寓、养老院项目,以“预付养老床位”“养老产业投资”为幌子,宣称“1万元理财每月返100元,年收益率高达11%”等,吸引老年人投资理财。短短3个月时间,吸收资金过亿元。至案发,A市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移送起诉13人,冻结涉案资金100余万元。

公益提醒:养老服务产业是非法集资重灾区。该类企业一般都不具备实施养老服务或提供养老产品的资格,建议中老年朋友:一要“看”,公司有无民政部门颁发的经营“养老业务”许可,有无向社会融资资质;二要“问”,多征询子女、法律工作者意见,或者听取公安机关、人民银行、银监局以及金融办等部门专业意见和建议;三要“学”,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学习报刊书籍,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典型案例②

某文化传播公司

涉嫌集资诈骗案

案情介绍:2016年8月,C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某文化传播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经查,犯罪嫌疑人通过网上购买他人身份证,冒用他人名义注册成立某文化传播公司,采用发传单、打电话等方式,以高息回报为诱饵,向社会公众宣传投资纪念钞、邮票,吸收社会公众资金。至案发时,共计向社会吸收资金800余万元,受害人400余人,受害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目前,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判处刑罚。

公益提醒:建议中老年朋友在投资前,应先登录“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信用中国”网站或者网上搜寻相关报道,查询核实公司经营资质及信誉情况。要妥善保管身份证件,不要将身份证件出借或出售给他人,一旦身份证被冒用,被冒用人将可能承担很大的经济风险和信用风险。

典型案例③

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案情介绍: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多地设立“零元购物超市”,以高出市场3到5倍的价格对外销售各类商品及代金券等,消费者通过购物或缴纳注册金后注册成为超市会员,购物消费后,即可在一定期限内得到超市返还全部购物款;同时推荐其他客户加入会员还可享受推荐奖励。此类消费全返利模式吸引很多中老年人参与,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共计向100余名群众吸收资金100多万元。目前,该公司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公益提醒:对于消费返利,2012年8月,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已联合发布风险提示,提示该类模式严重违背市场价值规律,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涉嫌传销或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在此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对企业、项目、商品或理财产品的投资一定要基于价值规律判断,切记应通过正当途径获取投资收益,坚决远离非法集资!

典型案例④

某投资管理公司涉嫌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案情介绍: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无相关部门批准情况下,公开招募业务人员,通过多种宣传手段面向社会公开宣传,并在乡镇设置分公司,以高息为诱饵,引诱社会不特定人员与公司签订委托投资中介服务合同,出具委托投资理财凭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及群众454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5688万元,中间归还本金1495万元,支付利息301万元,后期兑付共计14万元,造成损失3880万元。目前,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并移送起诉至人民法院。

公益提醒:当前,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是非法集资重灾区。在此,提醒中老年朋友:一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因为这类公司往往拉大旗作虎皮;二不要盲目相信熟人介绍、专家推介,因为熟人和所谓专家也不一定具备相应专业鉴别能力,也可能被蒙蔽;三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因为高利息的钱都是自己的本金。

新闻推荐

2000余商家因“吹牛”被敲诈 网络电商“极限词”为何层出不穷

当前,各类网络平台上不乏靠夸大其词促销者。记者采访发现,部分网络平台上违规违法使用“极限词”广告的情况仍多,不仅严重侵...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