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综合管理要“效益”
周新丽在为患者诊疗。本期话题:做好糖尿病健康管理
本期专家:周新丽主任医师
专家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得了糖尿病会不会影响寿命?”这是很多患者乃至其家人的内心焦虑。来自聊城的田女士甚至担心,如果40岁得了糖尿病,恐怕活不过60岁。
对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新丽表示,糖尿病可防可治,日常的管理非常重要。今年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就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在我们接触的长期糖尿病患者中,已经活到八九十岁的就有不少。”她强调,只要进行科学管理、规范治疗,糖尿病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健康地工作、生活。
应当重视它但不用怕它
家住潍坊农村的李大爷,年过八旬。虽然查出高血糖已经五六年了,但他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规范治疗。从走路的姿势看,他的腿脚已经有些不灵便了。李大爷自己也说,右脚时不时地隐隐作痛,而左眼看东西也不清楚了。
不少像李大爷这样的糖尿病患者的想法是:觉得看病太费事还得花钱,这么维持着也还行。
“患者对糖尿病的态度,容易走极端。”从事内分泌科临床工作20多年,周新丽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她说:“查出来高血糖,有的人不放在心上,听之任之;有的人紧张焦虑得很,谈糖尿病色变。”
的确,与李大爷相反,聊城的田女士今年才30多岁,她对糖尿病一直讳莫如深。原来,在她的家族当中,多位长辈相继查出了糖尿病。
“我上中学的时候,妈妈就查出了糖尿病。因为发现得比较晚,只能每天注射胰岛素。”田女士说,后来妈妈的心脏也出现了问题。让她更为不安的是,姥爷之前也是糖尿病患者,而舅舅和小姨也在40岁以后查出了糖尿病,后来同样出现了心脏方面的问题。
“糖尿病”三个字就像一座大山,压在田女士的心头。甚至,看到报纸书刊上出现这三个字,她会立马翻过去。她不愿意去想,又忍不住去想:生活被这个“治不好”的病缠上,生命就此大打折扣!
别任自己泡在“糖水”里
根据最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升至11.2%,较2017年版指南数据增加了0.8个百分点。
“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人,90%以上为2型糖尿病。”周新丽告诉农村大众记者。
患上糖尿病放任不管,会带来可怕的后果。周新丽介绍,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及神经,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变,可并发多种慢性并发症,导致器官出现功能障碍或衰竭,甚至致残或者致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高血糖也会导致人体渗透压升高引起脱水,使得心脏、肾脏、眼睛等多种人体器官受到损害。
关于“渗透压升高引起脱水”也可以这样来理解——
如果我们把新鲜的桃子切块,均匀地抹上白糖后放在瓶子里腌制,隔天就会发现,瓶子里会有不少糖水渗出来。这个过程跟制作蜜饯的过程大体相似,渗出的水分是被高浓度的糖从桃块里“吸出来”的。高血糖就相当于把器官组织浸在“糖水”里泡,时间久了也会脱水,导致机体功能与结构的不可逆变化。因此,糖尿病是致盲、截肢、心脏病、肾脏衰竭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桃子变成了桃脯,再怎么用清水洗,也变不回新鲜的模样。“必须进行有效干预!”周新丽说,如果我们将血糖等机体代谢指标、各种危险因素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就可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个体化综合管理综合治疗
聊城田女士的妈妈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田女士有个疑虑:打胰岛素会上瘾吗?
“身体的需要在先,打胰岛素在后,不存在上瘾的问题。”周新丽指出,像田女士的妈妈这样已经患上糖尿病十几年并且出现了并发症的患者,通过个体化的、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延缓并发症进程。
对于存在潜在风险的人群,生活方式的干预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很明确,大多数2型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结果,2型糖尿病的发病其实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周新丽提醒,健康饮食、保持运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可以有效延缓发病。如果已经确诊,应当密切监测血糖、规律就诊、积极有效治疗,完全有希望做到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把糖尿病科学管理起来,进行综合管理、综合治疗,既要做到精细化,也要长期坚持。周新丽提到,有的年轻患者,吃了一段时间的药,指标控制住了,就忍不住“自我放飞”了,“擅自停药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做往往导致前期的努力功亏一篑。”
糖尿病综合治疗“五驾马车”是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向红丁教授,在美国专家焦斯林“三驾马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五驾马车”指的是教育与心理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等五项重要措施。
对糖尿病病友来说,日常监测,综合管理非常重要。除了血糖,血压、血脂、尿酸以及体重和腰围等指标,都应当密切关注。周新丽还特别提到“心理健康”,她说,得了糖尿病要重视,但不要焦虑紧张。以积极乐观心态对待糖尿病,会让管理效果更好,生活质量更高。
周新丽最后建议,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或缺乏体力活动者等,尤其需要积极参与糖尿病筛查,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吉雪娇全额退保、修复征信、解决债务、全额免息……在不法分子的怂恿、诱导下,部分消费者选择委托其办...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