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点亮寒冬夜空的那抹“海港红”

日照日报 2021-01-09 02:37 大字

全媒体记者 马秀萍 通讯员 陈军

打车门、爬车皮,镢头刨,铁锨铲,1月7日凌晨2点,老郑和同事正在冻煤抢卸作业现场干得热火朝天。那时,一场极端寒潮天气正突袭日照市,气温显示零下17℃。

老郑的名字叫郑世利。作为山东港口日照港海港装卸公司的一名基层班长,他的工作就是组织人员、设备辅助配合煤炭卸车作业任务。

每年寒冬时节,山西等煤炭主产区的气温达到零下30℃,煤炭穿越上千公里的铁路线,抵达日照港的时候就已经被牢牢冻住在车厢内,即便是经过现代化的翻车机卸完之后,还是会剩下很多冰冻在车厢内壁上的煤炭,有时厚度达五六十厘米。

为了保证冻煤车辆卸车顺利完成,每次接到卸车任务,老郑都要提前了解铁路列车计划,备好防冻防寒物资,细化优化装卸工艺,合理统筹作业人员使用。列车一到,老郑和他的同事立即投入到冻煤抢卸作业中,克服天气寒冷、车皮冻煤严重、车帮结冰易滑等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元旦至今,老郑和他的同事累计清理冻煤车皮5135节。寒风凛冽,一节节车皮满载采暖发电用煤呼啸而来,承担着千家万户对温暖的寄托。全力抢卸,保证度冬,是山东港口日照港千万名“老郑”对广大市民的承诺。

临别时,老郑手握对讲机喊道:“严寒冻煤再坚强,难敌海港破冰人!”嗓音虽沙哑但却坚定有力。浓浓夜色中,那身“日照海港”的红色工装,显得格外鲜明。

新闻推荐

马成林养猪养牛脱了贫 本报通讯员 苏湘栋 张恤民

“以前靠天吃饭,穷了一辈子,现在靠养殖过上了好日子。”1月6日,马成林给自家养的猪、牛添加饲料时,向笔者分享他的“脱贫故事...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