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马成林养猪养牛脱了贫 本报通讯员 苏湘栋 张恤民

汉中日报 2021-01-08 10:14 大字

“以前靠天吃饭,穷了一辈子,现在靠养殖过上了好日子。”1月6日,马成林给自家养的猪、牛添加饲料时,向笔者分享他的“脱贫故事”。

马成林是洋县桑溪镇临江村5组贫困户。这里山大沟深,耕地大多在山顶,由于没有灌溉水渠,雨水好的年份,种地还能解决温饱,遭遇干旱,往往颗粒无收,村民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马成林的父母患有慢性病,妻子2012年胳膊受伤导致残疾,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他肩上的担子重得像门前的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我种了9亩地的庄稼,汗水没少流,但土里就是刨不出钱,穷日子翻身难。”马成林做梦都在想着如何摆脱苦日子。

转机出现在2015年,包扶临江村的县文旅局、县检察院和农发行驻村干部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了马成林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脱贫的苦衷,纷纷建议他转变思路,尝试发展养殖增收。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马成林当年养了30头猪。缺技术,他就看书、查资料、向兽医学习。饲料需求大,拿不出买饲料钱的马成林,就和商家签订协议,先欠账,把猪卖了再还钱。忙活了大半年,20头猪顺利出栏,马成林仔细一算,净利润有4000多元。

“种庄稼常年零收入,还是喂猪好,一下子就挣到了钱!”尝到甜头的马成林,终于跳出了只会种地的怪圈,眼界打开了,思路转变了,致富路也越走越宽。2017年,他和儿子在网上联系到一家山东省的养牛场,坐火车到山东花5万元买了10头肉牛,增加产业多样性。马成林还在自家9亩地的基础上,流转3亩土地,冬天种上黑麦草,夏天种玉米和高粱,用牧草、秸秆和玉米面作为饲料,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十几亩地,几十头猪和牛,全靠48岁的马成林一个人操劳,付出的艰辛不言而喻,但为了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马成林再累也觉得值。

马成林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为父母和妻子做早饭,然后到猪圈和牛圈添加饲料,再到地里干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天晴下雨、严寒酷暑,他都要到坡上给牛割草。每年9月玉米收获季是马成林最忙的时候,不仅要把玉米棒用铁丝串起来晾晒,还要把玉米秸秆拉回家,粉碎、用塑料袋密封,制作成青储饲料,这段时间马成林每天晚上睡觉都凌晨两三点多了。

2018年,马成林通过喂猪挣了3万多元,家庭年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顺利脱贫摘帽。去年,仅养殖一项,就为家庭带来纯收入9万多元。现在,马成林喂了20头猪和20头牛,大学刚毕业的儿子也在西安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此外,通过收购乡亲们的玉米和秸秆,马成林还带动了村里10多名贫困户年均增收3万多元。

新闻推荐

山东省8.8万余人获执业药师资格 每万人口执业药师人数超4人

□记者杨润勤通讯员赵洪涛报道本报济南讯目前,山东省共有8.8万余人获得执业药师资格,注册有效期内执业药师人数为4.4万...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