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走在前列、全面开创”贡献更大力量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山东深观察□ 于海田
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是在山东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清晰展望2035年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必将激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跨越奋进的磅礴热情,掀开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全新局面。
面对新时期“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的战略目标,全省工信系统有底气、有决心、有能力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强省”“数字强省”“新能源新材料强省”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更好发挥工业和信息化的关键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实现全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决推进“三个坚决”。在坚决淘汰落后动能上,持续推动钢铁、地炼、电解铝、焦化、轮胎、化肥、氯碱等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速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加快腾挪发展空间。在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上,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技术改造行动计划,滚动实施“万项技改”,推动“万企转型”。在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上,深化完善“6个1”推进机制,以工程化、项目化的方法狠抓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十强”重点产业发展,超前布局量子信息、柔性电子、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新兴产业集群。
深入推行“链长制”。围绕制造业特色优势产业链,建立“链长制”工作机制,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梳理形成产业链的龙头骨干企业清单、主要配套企业清单、锻长板重点领域清单、补短板突破环节清单、关键产品技术攻关清单、可对接的省外头部企业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科研机构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社会基金清单,持续加强自主发展和“双招双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通过引进、新建、改造、重组、整合等方式,加快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达千亿级、万亿级的“领航型”企业。发挥好“领航型”企业牵引作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带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打造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瞪羚”“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切实增强产业基础能力
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载体。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整体布局和山东省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构建国家、省、市三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平台体系,提升康平纳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水平,新培育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省级中心争创国家级中心。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氢能源电池、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以产业和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持续组织实施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卡脖子”产品和技术制定重点攻关清单,通过竞争立项、定向委托、组阁揭榜等方式,组织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推荐列入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重点支持。
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采取自主或联合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转让、购买服务和技术外包等形式,推动不同类型企业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鼓励和支持企业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发挥山东特色优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着力扩大产业有效投资。围绕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开展精准“双招双引”,加速布局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持续跟踪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山东半岛“氢动走廊”、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实施、达产达效。积极培育技术改造服务商队伍,常态化开展技改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完善技术改造财政支持政策,加大贷款贴息、设备奖补、股权投资等普惠性政策实施力度。
全面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积极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引领、激发和创造国内消费需求。以家电、食品、服装、家具等消费品为重点,并加快向钢铁、化工、建材等工业品延伸,依托“好品山东”,深入开展系列网络品牌营销活动,分行业组建网络营销服务商队伍,加大对“山东制造”的宣传推广和对接支持力度。
深化对外产业合作。依托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平台优势,进一步深化中日韩区域的“东亚小循环”,不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度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山东省更多优势产能走出去,形成国际产能合作与国内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
提升融合赋能水平,持续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加快数字产业发展。推动集成电路、光电子、高端软件等关键基础领域创新突破,打造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信创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深化济南-青岛国家人工智能先导区建设,组建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加快建设“中国算谷”。
深化信息技术赋能。持续加强5G基站建设,加快重点化工园区、重要景点覆盖进程,推动骨干网、城市网、园区网、企业网全面升级。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5G等领域的试点示范,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深化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双跨”平台提升功能,以化工、钢铁等行业为突破口,加快推动企业设备上云,支持打造一批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切实加强行业对接和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积极发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打造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展服务型制造转型提升行动,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远程运维等领域培育一批试点示范,推动企业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发展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立法步伐,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积极纾解企业发展难题。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扩大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基金规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制度,推动重点企业实施中长期贷款和展期续贷。积极推进供应链金融,以核心大企业银行信用和支付能力为支撑,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银行信贷支持。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建立健全“两库两平台”(基金投融资机构项目库、企业投融资需求项目库、产业资本投资管理运营平台、投融资企业股权托管转让平台),组建产业投资专家服务队,有效引入各类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更大力度扶持创新创业,助推企业孵化成长。
(作者系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新闻推荐
▲比赛现场。本报讯(通讯员李雯雯)12月20日,山东省中职“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竞赛在潍坊市工业学校...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