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高端装备 撑起国民经济发展的脊梁 山东高端装备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三年成果纪实

大众日报 2020-12-25 09:56 大字

编者按 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山东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把培育壮大“十强”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五大新兴产业和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五大优势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今天,本报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推出“十强”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专题报道,全面展示三年来高端装备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性成果。

高端装备产业属于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脊梁,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以来,山东装备制造业抓体系建设、抓智能制造、抓技术创新,亮点突出,成色十足,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2019年,山东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885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万亿元,占全省工业的23.1%,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四位。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超过1万亿元,增加值增长9.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三位,成为全省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2020年1至10月,全省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12.3%,高于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8.6个百分点。

抓体系建设

助推高端装备产业发展

装备制造业要迈向高端,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振兴体系。

强化专班统筹推进作用。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山东省高端装备产业专班于2018年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成立,协调解决产业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规划引领,出台《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和《山东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注重人才建设,编制完成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开发路线图,为发展高端装备加强人才建设提供引领。推动产业基金设立,高端装备领域已成立8只高端装备产业基金和21只项目基金,基金认缴总规模289.6亿元,已投资项目49个,投资金额119.5亿元。

产业集群是装备制造业高端化的重要载体。山东培育了3个支柱产业集群、7个主导产业集群。济南智能装备集群、青岛轨道交通集群、烟台海工装备集群、潍坊农机装备集群初具规模。并先后认定潍坊高端动力装备产业集群、青岛电力装备产业集群等9个“雁阵形”集群,初步构建起区域特色鲜明、产业聚集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抓智能制造 推动“现代优势

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智能制造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为智能制造筑牢服务支撑平台。创建山东省联合智能制造研究院,成立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打造本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强化标杆引领,2020年新认定10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累计培育认定31家,辅导带动96家企业实施了智能化升级,综合生产效率提高35%,能源利用效率提高25%,企业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累计培育省级试点示范企业171家,争取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4个、国家智能制造专项39个,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为装备制造企业开展能力评估。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活动,共同改进智能制造成熟度网上自评估系统,助力企业实施精准的智能化升级。

培养高端装备人才。依托省机械设计研究院柔性引进李培根院士成立院士工作站,支持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智能制造有关学科设置,建立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

目前,山东已基本形成示范培育、标杆带动、平台支撑、能力评估、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智能制造推进体系,走在了全国前列。

抓技术创新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培育新动能是装备制造业迭代升级的关键。

实施省重大短板装备创新突破项目。山东遴选出一批技术先进,位居全球生产体系价值链高端,在品种、规格和技术参数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短板装备给予扶持推广。

以首台(套)产品培育和保险补偿为抓手,积极支持高端装备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2019年山东新认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产品154个,累计培育认定1179个,落实省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1.3亿元。累计推荐44个项目入选国家保险补偿名单,投保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价值273.1亿元,争取国家财政补助资金5.9亿元。

加快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山东22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中,高端装备领域建有省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等6家。

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山东累计培育高端装备领域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5家,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5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7家,院士工作站29个,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

谋划发展新能源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自2017年以来,山东(不含青岛市)共组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6批次,8家企业审核上报国家新能源汽车4.5万辆,较好地支持了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0.6万辆,居全国前列。面向科技前沿,积极抢占氢燃料电池产业制高点,分别与济南市、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2019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和“2019青岛氢能产业高峰论坛”。山东建立起从关键材料、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到整车的研发生产体系,目前全省已建成加氢站9座,在建7座,日加氢能力达5700kg。济南、青岛等市示范运营氢燃料电池车辆329辆,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18条,塑造了山东制造业新优势。

中车四方股份:创新打造高铁金名片

有着高铁“梦工厂”之称的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创新之道。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

打造高铁“金名片”

中车四方股份跑出中国高铁多个第一:

首列时速200—250公里、首列时速300公里、首列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以及首列“复兴号”动车组,都诞生于此。截至2020年6月,从这里驶出1500多列(标准列)高速动车组,是我国在线运营高速动车组数量最多的企业。

十余年来,中车四方始终坚持科技立企,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从2013年至2017年,中车四方历经5年攻关,打造出“复兴号”这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我国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高铁列车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高精尖技术的集成。每一种车型的研发,都是一场硬仗。

一列“复兴号”,光零部件就有50多万个。为实现它的车头最佳的技术性能,中车四方最初设计了46个概念头型,通过技术优选出23个进入工业设计,又从中遴选出7个,经过海量的仿真计算、动模型试验、线路试验,才最终敲定设计方案。

“复兴号”动车组从启动研发到最终定型,整整5年时间,历经503项仿真计算,5278项地面试验,2362项线路试验。研发团队每天凌晨4点开始整备,白天跟车试验十几个小时,晚上整理试验数据,几乎没睡过整觉。

先人一步 “全谱系”产品

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年来,中车四方建成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研发试验平台,形成世界领先的研发创新能力。还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打造全球框架下的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同时,打造高铁“人才硅谷”,企业科技人才规模达2135人,占员工的20%。拥有5个层级300多人的核心技术人才队伍,集团级科学家与公司副总裁级同等待遇。

创新引领企业“高端”升级。

中车四方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列城际动车组,填补我国城际铁路客运装备领域的空白。世界首列氢能源有轨电车,以及跨座式单轨列车、悬挂式单轨列车也在中车四方问世。打造了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高档客车、内燃动车组、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单轨车辆七大产品技术平台,可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高端装备加速“走出去”

叫响“中国制造”

我国高铁装备制造企业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代表,而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近年来,中车四方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和高铁走出去的黄金机遇,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引领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加速“出海”。目前,中车四方的高端装备已登陆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实现从“价值低端链”到“价值高端链”,从“低端市场”到“高端市场”的升级。

2017年4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企业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总承包(EPC)合同在印尼雅加达签署。中车四方提供高速动车组,成为中国高铁全方位“走出去”的第一单。

此后,新加坡地铁车辆订单、美国芝加哥地铁车辆项目、阿根廷城际动车组供货合同、巴西城轨车辆订单、斯里兰卡内燃动车组订单,还有智利、埃及、哥斯达黎加市场。

频频在海外市场斩获订单,凭的是中车四方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具备的综合竞争优势。

创新再出发

蓄力“新动能”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2018年,长编版“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复兴号”形成谱系化。2018年9月,中车四方重磅推出新一代碳纤维地铁车辆。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可以填补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2019年5月23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并于2020年6月21日在试验线上成功试跑,这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智能智造

中国重汽始终奋力前行

智能制造,是一代重汽人肩负的责任与梦想。

中国重汽自2011就开始了对智能卡车的研究和投入,是国内卡车企业最早涉足智能卡车研发的企业。一直以来,中国重汽引领中国商用汽车智能化的潮流。终于,2016年9月19日发布首款I代智能卡车,2017年12月17日在国内率先实现批量销售。

中国重汽无人驾驶重卡商用开发进入快车道。2018年4月,中国重汽HOWO-T5G智能网联汽车在天津港试运营。该车在无人干预情况下,可以准确完成道路行驶、精确停车、集装箱装卸、障碍物响应等指定动作,实现了集装箱从岸边到堆场的全程自动驾驶水平运输。智能网联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得到充分认可。2019年1月,中国重汽智能电动集卡成功中标天津港招标项目,中国重汽无人驾驶港口集装箱纯电动牵引车正式批量投入天津港运营,开辟无人驾驶重卡的商用新时代,目前25台无人驾驶港口牵引车24小时工作在天津港。

2018年10月12日,中国重汽成为国内首批、山东省首家获得自动驾驶路测牌照的企业。这标志着中国重汽在智能网联汽车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上取得关键突破,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道路上取得重大进展。

2019年5月7日,在天津举办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测试列队跟驰功能公开验证试验中,中国重汽作为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的先行者,派出的3辆汕德卡智能网联卡车以出色的表现完成了此次列队跟驰试验,跟车距离达15米±20%,车速提升至60千米每小时,再一次充分展示了中国重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领先水平。

2020年,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第二代智能驾驶平台重卡首次亮相。这是中国重汽在第一代智能驾驶技术基础上,全新研发的第二代智能驾驶技术平台,集成了车道偏离预警、前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停走式自适应巡航及车道保持辅助等高级驾驶辅助功能,车辆可以自动加速、自动刹车和自动转向,实现全车速范围、固定车道内的L2+级自动驾驶功能。

此外,中国重汽还搭建“智慧重汽”电子商务平台智能服务新模式。平台涵盖整车销售、个性化定制、订单查询、配件商城、一键报修、用车宝典、二手车交易、汽车金融等核心业务,开拓了线上线下联动客户营销服务的新领域。同时还嵌入自主开发的“智能通”中国重汽车辆管理系统,支持车辆定位,在电脑上可以看到车辆实时位置、车辆运行参数,支持历史轨迹回放,控制驾驶时间。“智能通”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智能配货,为车辆提供配货信息。车辆故障也能够实时发回平台,以便及时掌握车辆健康状况。

除了智能化产品,智能制造也是中国重汽智能化道路的一大利器。目前,中国重汽已启动多条整车和关键总成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围绕计划与采购、物流配送、装配作业、设备联网控制等方面,推行智能制造系统(HMES),同时建立了质量责任追溯智能管理平台,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

2020年11月19日,在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总装车间,一辆刚刚组装下线的黄河重卡缓缓驶下生产线,标志着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正式投产。新项目基地秉承最先进的绿色环保理念,着力实现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自动化、模块化与柔性化,装备世界一流水平生产设备的“黑灯工厂”,可以为装配一致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未来,项目将利用新能源、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单一、传统的整车产品升级为新能源、智能网联绿色产品,助力中国重汽产品迈上新台阶,把中国重汽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整车品牌。

“百箱计划”开建 “海市蜃楼”签约

中集来福士助力

烟台海域再添新坐标

2020年12月22日,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首批量产智能网箱开工建造暨“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项目签约仪式在烟台开发区举行。

“百箱计划”是投入一百个深水智能网箱,在烟台海域建设亚洲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海洋牧场。中集来福士与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以及恒丰银行烟台分行、烟台国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烟台业达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共同签订《高端智能网箱建造、融资、融资租赁合作协议》,为“百箱计划”实施提供完善的金融保障;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与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订《技术合作、“渔服人才”培养、海洋功能制品研发合作协议》,完善“百箱计划”上下游产业链建设。

“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项目是烟台开发区着力打造的经济、文旅“双高地”战略的旗舰项目。中集来福士与烟台业达文旅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关于设立“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项目公司合作协议》,将以中集来福士的半潜式多功能生活支持平台“普罗米修斯”为主体,打造艺术酒店、文博空间、商业综合体、海上娱乐和现代海洋牧场等五大板块,建设成为“独树一帜的超级文旅IP”。

中集来福士负责人表示,“百箱计划”项目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项目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个项目凝聚了烟台海洋产业的重要力量,覆盖政府机构、设计公司、装备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校、食品加工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环节,是政产学研用深入融合的创新实践。此举开启烟台海洋渔业和海洋文旅产业的新篇章,为烟台建设海洋牧场示范之城、海洋旅游品牌之城增添新名片。

①中国重汽卡车生产线

②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复兴号” CR400AF动车组运行在京沪高铁线上

③“百箱计划”深水智能网箱

新闻推荐

擦亮品质物业“新名片” 鲁商物业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己任,全力打造专业化物业服务团队

半岛全媒体记者张彤山东鲁商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商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鲁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