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微创精准 全力保护肠胃

济南时报 2020-12-01 14:00 大字

胃肠外科团队在进行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手术

上达食管下端,下至直肠、结肠、肛门,治疗范围贯穿整个腹段消化道,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以消化系统疾病微创诊疗为特色,同时在消化道常见“小病”上全面发力,对反酸、便秘、肥胖的治疗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科室团队在主任丁印鲁的带领下,始终以患者的就医需求为导向,用更微创、更精准的医疗技术为胃肠健康保驾护航。

追寻前沿新技术让患者手术微创更微创

胃癌、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治疗和预后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这样的“大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却可以通过微不足道的“小伤”实现精准打击。这样的“小伤”就是通过腹腔镜技术实现的。相对于传统开刀手术,腹腔镜技术创伤小、胃肠道干扰小、出血少、手术后疼痛轻、术后病人恢复快、切口瘢痕小、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让消化道疾病不再“开肠破肚”,让患者生命更有尊严。

“微创一直是我们科室技术研究攻克的重点,近年来我们胃肠肿瘤微创手术的比例越来越高。”山大二院胃肠外科主任丁印鲁介绍,之前的传统开刀手术需要切开二三十厘米的刀口,但应用腹腔镜手术只需几个几毫米的小孔即可,对于手术医生来说,腔镜让视野更为清晰,虽然对医生操作水平要求更高,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对于患者来说,术后可以早进食、早下床,恢复快,住院时间也相应缩短。“不同于很多医院只是腹腔镜辅助下的另需要额外的腹部切口切除手术,我们早在2015年就已转型为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尽量减少腹部切口过多过长带来的创伤。”

腹腔镜带来的微创手术变革无疑是大势所趋,在腹腔镜手术发展得如火如荼时,山大二院胃肠外科已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微创手术,而是在寻求更超前、更微创的术式,以受惠于更多患者。机器人微创手术就是其一。今年4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式启用,这是目前省内最先进的手术机器人之一。丁印鲁通过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成功为一位胃大弯侧间质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术中,丁印鲁通过“医生操控台”的三维成像系统确认手术部位,由机械臂实施手术,结合术前增强CT等辅助检查,机器人与医生团队配合默契,手术部位精准,解剖层次清晰分明,操作行云流水,手术时间只用了约20分钟。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症平稳,腹壁几乎看不到创伤。

丁印鲁介绍,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在手术的精准度上优越很多,手术视野纤毫毕现,机械臂可以随心所欲完成

人手不可能做到的动作,“下手”特别稳定,快且准,能处理人手无法处理的细节和区域。对于突破传统外科微创技术发展瓶颈,实现常规手术微创化、关键操作智能化、复杂手术安全化,推动科室微创手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自机器人“落户”以来,胃癌、结肠癌等根除手术均已在科室成功开展,手术操作也越来越熟练。

创新胃癌根治新术式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前年4月,一位患胃角腺癌的六旬老人在山大二院胃肠外科成功接受了胃癌根治手术。看似这只是山大二院胃肠外科平常手术中的一台,但殊不知它却是实打实的“全世界首先报道”的术式,相关论文已在SCI收录期刊发表。对于此台手术,丁印鲁解释,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至今,主流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为五孔法,即在腹部做5个5-12毫米切口进行操作,以及1个5-7厘米切口取出标本或辅助操作。但此次手术中应用的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仅需要做3厘米脐部切口及1厘米腹壁切口,通过脐部及左腹的操作孔在受限的空间内完成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手术难度也大大升高。

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技术是新一代的微创腔镜手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团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开展该技术的团队之一。该技术的实施实现了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单孔腹腔镜手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而言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美容效果好、恢复快等优势,利用脐部这一天然皱褶使切口更为隐蔽,美容效果更好。

不仅如此,丁印鲁带领的山大二院胃肠外科团队一直致力于寻找对患者更为微创、有利的手术方式,不断引进新理念、新技术,以过硬的技术为广大患者保驾护航。减孔腹腔镜微创手术、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这些新技术,都是丁印鲁带领的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此外,考虑到一些年轻人对疤痕更加在意,团队开展了经自然腔道的胃肠癌根治手术,女性通过阴道,男性通过肠道即可切除肿瘤,在腹部不再留蛛丝马迹。

这是一支有创新力、可塑性的团队,追求技术前沿永远是他们奋斗的目标。丁印鲁说,微创技术发展得太快,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潮流发展,不进则退。目前在实践过程中又发现了腹腔镜技术的短板,如果应用胃镜、肠镜等多个手段联合进行微创手术效果会更好,接下来科室将会派员前往先进地区进修学习这项技术。

积极开展外科技术治“小病”走出特色之路

在“大病”上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帮胃癌患者轻松解除病痛,在一些被很多病人甚至医生轻视的“小病”上,近年来该科室也做了不少建设性的努力,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在丁印鲁看来,虽然反酸、便秘等被认为是常见病、多发病,但“小病不小”,严重时非常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正是因为此前不被重视,很多病人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或求医无门,可以预见,这些“小病”未来会成为胃肠外科专业重点发展的领域。

比如,“反酸”这个医学术语很多人肯定听说过,也偶尔得过,但很少有人在意。殊不知严重的反酸病人会出现食道出血、胃肠道烧灼、不典型咳嗽、哮喘和心绞痛,甚至成为食道癌早期的诱因,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非常痛苦。且该病容易被误诊,被当成哮喘或心脏病进行治疗,贻误治疗时机。

“反酸又被称为反流性食管炎,之前人们得了该病,大多去内科拿些药吃。有些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外科也可以治疗该病。”丁印鲁举例说,之所以出现反酸,是因为食道和胃之间的“阀门”坏了,只要把这个阀门修好就可以了。所以早在2018年科室就开展了“胃食管反流胃底折叠术”,修好这个“阀门”,效果立竿见影。同时,科室还面对病人和医生做此病的科普工作,以期更多人认识到该病的症状和危害,不再被误诊。

如反酸一样,便秘也是很多人的“难言之隐”,但从不拿它当病。很多便秘病人只吃泻药了事,但部分病人却对泻药“无动于衷”,病人很痛苦,有的病人十多天不解一次大便,胀得肚大如箩,有的还导致了精神问题。对此丁印鲁介绍,出现便秘,是因肠功能出现了问题,去年起科室开展了微创的腹腔镜下“金陵术”,将无功能或功能不好的肠道切掉,效果也是非常好,很多严重便秘病人摆脱了苦恼。

丁印鲁还带领科室开展了腹腔镜微创减重糖尿病手术,帮助很多受糖尿病与肥胖困扰的患者重拾健康与自信,该手术被誉为可以治愈糖尿病的疗法。育龄女性肥胖患者小梅(化名)就是受益者之一。她因为肥胖,下肢膝关节已开始变形,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大大增加了小梅自然生育困难。而小梅在接受减重糖尿病手术后,体重已成功从182斤降到了130斤,她还摆脱了每天3次的胰岛素注射,且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情也有所好转。

微创精准,快速康复,让像小梅一样的所有受胃肠道疾病困扰的病人重回健康的生命轨道,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不仅用医术点燃了患者的希望,也用细节传递着医学的温度。

(新时报记者苏珊 通讯员张静)

新闻推荐

不是因为聪明绝顶 中国2.5亿人受脱发困扰

工作压力大、熬夜打游戏、通宵赶作业......当你感叹时间都去哪儿的时候,各种工作占用你的时间的时候,你的头发率先倒下了...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