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印章传承人刘欣: 独创斑斓彩,让民族的成为世界的
刘欣介绍他的作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郭华春摄
一张砂纸、一盆水、一枚陶瓷,一层层打磨,一遍遍洗刷,陶瓷印章在刘欣的手中渐渐焕发出光彩。
在山东德州梁子黑陶文化园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见到刘欣时,他正在准备自己接下来的参赛作品。从爱上刻瓷,到36岁从工厂离职,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梓源,再到成为陶瓷印章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欣从不安于现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幸福的事情,无论怎样艰辛,都是自己的一种选择。”刘欣说。
毅然放弃高薪工作,走上艺术道路 父亲爱好读书,小时候,刘欣在父亲的书房里接触到了关于美术的书籍,他对素描、水彩有着浓厚兴趣,这也为他后来制作陶瓷印章打下了底子。“我1992年接触到了刻瓷,觉得非常神奇,就爱上了这门技艺,但是当时也只是作为业余爱好。”刘欣说。
一开始,刘欣并没有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他去了一家工厂,一步步成为了建厂以来最年轻的中层领导,谁也没有想到,不安于现状的他会放弃那份收入丰厚又稳定的工作。“那个时候我已经36岁了,这个岁数还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家里人也支持我的选择。”刘欣告诉记者,进入全新的一个行业,刚开始并不是很顺利,陶瓷破损率非常高。“有时候甚至一窑的陶瓷都是坏的,真是心疼,并且还不能如期完成客户的订单,还有很多员工等我发工资,那个时候确实尝尽了失败。”
随着技术的越来越成熟,艺术创作逐渐走上正轨,刘欣的刻瓷技艺也越来越精湛。2010年,刘欣创作的“冰雪山水”系列作品参加省创新评比并获奖,他也被评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把一项技术研究透彻、用到极致后,只有创新求变才能让艺术作品更有生命力。”刘欣说,“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的荣誉,让他深感技艺传承创新的责任。
随着艺术视野的不断拓展和对艺术理解逐渐加深,刘欣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刻瓷工艺,开始专注于陶瓷印章的设计制作。
研究陶瓷印章,“刘氏瓷印”成为符号
从刻瓷到陶瓷印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小的印章还好,烧制大的印章的时候,非常困难,经常出现炸裂的情况。“刘欣告诉记者,仅仅炸裂的问题就困扰了他好几个月。“大一点的印章都是空心的,所以印章上都会留孔洞,方便气体排出,一开始孔洞是朝下的,后来我们找来了理工大的教授,他让我们把孔洞朝上,这才解决掉了印章炸裂的问题。”刘欣说。
2012年,刘欣的作品《巨擘评聊斋》组印获得山东省陶瓷创作评比银奖,2015年,作品《汉韵陶风》荣获第五届“大地奖”陶瓷作品金奖,从省级银奖到国家级金奖,只用了三年的时间。“《汉韵陶风》这组印用了我7个月的时间,虽然是陶瓷,但却有着金属的质感,这是我陶瓷印章艺术上的最高峰,现在我都没有突破这个高度。”刘欣说。
刘欣将现代刻字艺术的元素融入到陶瓷印章中,利用不同釉色的质感和肌理及印章造型的多样性,通过线条对边角的切割,形成鲜明的节奏感和强烈的对比,作品颇具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从印文到印纽都令人耳目一新。他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一件又一件佳作,作品成为了他的符号,其陶瓷印章被业界称为“刘氏瓷印”。
但对于刘欣来说,这也让他很苦恼。“当时人们一看到我的作品,大家就知道刘欣来了,这虽然是一种鼓励,但是这也说明我的艺术很快就定型了,艺术家的艺术符号固化了,这绝对不是我想要的。”刘欣说。
在陶瓷印章的创作道路上,刘欣曾一度感觉自己的作品风格僵化了,不安于现状的他,开始寻求新的艺术灵感。
独创斑斓彩,获得国家专利
在一次展会上,他偶然间看到色彩斑驳的漆器,开始琢磨如何将大漆工艺运用到陶瓷印章上。经过三个月的研究,他的这一想法成为了现实,新的作品形式——斑斓彩诞生了。
2016年,刘欣的《大器·战国红》作品获得白玉兰陶瓷艺术奖金奖。“那个时候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很振奋,就觉得竟然立刻就成功了。”让刘欣没想到的是,批量产出的时候,给了他当头一棒。
“那个时候承受了很多失败的痛苦,大批量产出的时候,各种问题都出现了,有时候废品率能达到60%。”刘欣告诉记者,经过四年的反复试验、改进配方,也询问了很多专家,目前斑斓彩已经做到了批量生产,还获批了国家专利。
刘欣坦言,艺术创作的道路是一条孤独艰苦的道路,走的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需要自己不停的摸索,但是当取得进展的时候,内心获得的成就感是很大的。“陶瓷印章虽然很小,但是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一种载体,蕴含着中国文化。在艺术创作中要有国际视野和开阔的胸怀,最重要的是作品要有民族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刘欣告诉记者,未来,他将继续在斑斓彩的道路上摸索创作。
新闻推荐
签约现场本报11月15日讯(记者张龙)今天上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和山东手足外科医院签署教学合作协...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