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山东核能综合利用 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探微
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 本报通讯员 许红波 董诗明
本报记者 左丰岐
202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敢为天下先、勇于“吃螃蟹”的深圳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创造了无数的“全国第一”,其中就有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9月初的一天,记者一行应邀从济南来到大亚湾核电基地。
进入基地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绿树成荫、面朝大海的花园式小区。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基地的专家村。上世纪90年代,大部分工程技术岗位都由国外技术专家担任,高峰期有1000多位来自30多个国家的各类专家和家人住在这里,俨然成了小“联合国”。后来,我国核电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自主建设运营核电站,专家村里的外国专家就越来越少了。如今,专家村只住了不到10名外国专家,大部分房间便改为基地接待用房。
走过专家村,跨入安保严密的进场大门,首站来到公关中心科普展厅。据讲解员介绍,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之初,白手起家,连最基础的钢筋水泥都靠进口。为此大亚湾核电站成功探索出“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建设模式,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核电发展新路子。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半山腰的核电站观景平台。环顾四周,整个基地就是一个兼具核电之美、生态之美的融合体,不是花园胜似花园。“每年都会组织政府、企业、学生等各行各界的公众来到基地感受生态核电,聆听专家核电科普”,工作人员介绍,有志愿者在基地内跟踪观察长达16年,发现这里的动植物物种超过200种,其中,陆地上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8种,周边海域国家二级保护的石珊瑚种类15种。这幅生态画卷,主要得益于基地6台核电机组年可发电约600亿千瓦时,有效替代煤炭消费约18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3600万吨、二氧化硫约34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近10万公顷森林。
“这里的海鲜可以放心吃!”紧邻基地的大鹏镇村民们说。他们从前只能靠天吃饭、出海捕鱼,日子过得紧巴巴,受益于核电建设,旧房搬进高档社区,办起农家乐,吸引不少市民来周边游玩、吃海鲜。据了解,国家主管部门和企业长年对基地周边的陆地、海洋、大气、土壤等介质进行跟踪监测,周围环境指标与建造之前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大亚湾基地也交出了漂亮的安全成绩单:首台机组投产26年来,基地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在国际同类型60多台机组安全业绩挑战赛中,累计已获得39项次第一名,是获得冠军最多的基地。其中,岭澳核电站1号机组已连续15年无非计划停机停堆,连续安全运行超过5158天,一直刷新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
透过大亚湾核电基地,深切感受到广东核电的发展变化是新发展理念生动实践和现实体现,值得学习和借鉴。与广东类似,山东也拥有良好的沿海核电厂址资源,经过多年建设和积累,已经全面建成我国首批三代核电机组,正在稳步推进高温气冷堆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设,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迈入自主化三代核电发展行列,核电建设全面起势。学习借鉴广东经验,乘势而上,“弯道超车”,山东核电未来可期、大有作为。
山东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煤炭消费量长期居全国首位。大量的煤炭消费,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较为突出的生态环保问题。核电作为清洁、经济、安全的绿色能源,已成为山东能源结构“降压减负”的必然选择。高质量推进山东核能综合利用,必须勇立潮头、积极探索、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前行超越:一要强化顶层设计。把核电作为实现“三个三分之一”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目标的重要抓手和实施能源领域“四增两减一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科学布局若干沿海核电基地,带动核电装备制造业壮大发展,造福山东人民。二要强化技术应用和研发。核电企业应优先采用高温气冷堆、华龙一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成熟、安全经济的三代及以上核电技术,掌握核电发展主动权。三要强化科普宣传。借鉴大亚湾核电基地经验做法,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公众认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新闻推荐
日前,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了《2021年山东省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安排及注意事项》,山东省共设33个报考点,网上报...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