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读《日照渔家文化》
范凤学
日前,日照市渔家文化研究学者滕怀森的新书《日照渔家文化》由山东齐鲁音像出版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共8章40节,近20万字,是一部全面系统展示日照渔家文化的专辑,内容覆盖了日照渔文化的方方面面,是日照渔业发展与渔民文化生活变迁的真实写照。
尽管该书尚有不够完善之处,但作为对日照地区海洋文化的探索,为人们进一步认识日照渔文化,发展日照海洋渔业,乃至于对于配合日照市海洋文化的建设,促进日照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着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滕怀森,1948年1月6日生于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刘家湾村,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40余年,历任高中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退休后致力于日照海洋文化的的探索与研究,先后参与编写了《山东区域文化通览·日照卷》《日照文化简史》和《光绪·日照县志》文白对译版的校译。并在《岚山渔文化》《东港文史》《文化日照》和《黄海晨刊》等各类书籍、报刊发表海洋文化内容的作品近50万字。现为山东省历史学会理事,日照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一部全面系统展示日照渔家文化的专辑《日照渔家文化》,近日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这是日照渔业发展与渔民文化生活变迁的真实写照,内容丰富多彩,记述详尽细腻,读来格外亲切,既增长了地方渔文化知识,又体味了沿海渔民生活,为人们进一步认识日照渔文化,发展日照海洋渔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该书采用章、节、目的形式分门别类,内容覆盖了日照渔文化的方方面面,分别载有渔文化的载体———海洋渔业、渔家习俗、渔家流传的动人故事、渔家谚语与潮汐文化、渔家传统手工工艺与民间歌舞、渔家信天游———渔民号子、渔家海洋医药文化、海口文化,共8章40节,节下又分若干目及子目。选材内容上有历史变迁,有文化传承,有民俗风情,记述形式上则有纵述、分述,也有描述、评述,而均述之有据,内容丰厚,集资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信度较高,可读性较强。
该书对日照渔家文化各个层次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剖析。如在第一章第六节《渔事》中,就分别写了放缆工艺、打线、结渔网、染网、渔家扣儿、造船等6个类目。有些类目又细分多个小目。如在《海洋渔业》章《渔事》节《渔家扣儿》目中,就细分为结网扣、勾头扣、青岛扣、一手扣、套扣(蹬腿扣)、留网扣、补网扣、接线扣、接绳扣、插扣、栓牛扣、撸扣等多个细目,均分别从定义、功用、工序、历史演变、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等作详尽介绍,让沿海渔家重温了生活经历,让其他读者耳目一新,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为研究开发海洋经济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该书是作者出于对渔文化真挚热爱而精心编织的珍品。作者滕怀森出生在日照沿海普通渔民家庭,自幼对渔家生活耳濡目睹,非常熟悉、眷恋,后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40余年,有一定从事书稿编撰的能力,10年前就致力于日照渔文化编研。那时,省市政协正组编《山东文化通览·日照文化通览》和《日照文化简史》,聘请了部分已退休、有专长的日照作者参编,我和滕怀森均被应聘,因同处一室办公,交往两年多时间,对他的志向爱好和编研稿件情况比较了解:他具体分工渔文化等篇章的编撰,经常见他一提起渔民生活与渔家习俗等,就有讲不完的故事、表达不完的话题。他勤于动脑,搜集、查阅了大量地方史志等有关文献资料,不断到沿海走村入户,调查挖掘第一手资料,由于资料充分,由他分工的章节按时圆满完成,成为该书有特色的篇章,受到领导和专家好评。此后,他仍执迷于调查研究日照渔文化,几乎投入了他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由于他的资料多来自基层,其中大量属亲临目睹,内容新奇,感受真切,文笔生动,曾有多篇文章见诸地方报刊,深受读者欢迎。经过日积月累,资料不断增多,为出该书做好了充分准备。
该书的出版是作者对日照渔文化建设奉送的一份厚礼。日照是有名的海滨城市,在长达一百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散居着近百个渔村、数万户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渔民。日照海岸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渔家文化,演绎着灿烂多彩的海洋文明。挖掘日照海洋渔业文化资料,编纂出版一部渔文化资料专辑,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时代的客观需要,也是贯彻各级提出的海洋兴市、旅游富市、加快海滨文化建设决策的重要举措之一。作者深刻认知这一点,但征集资料,编研成书,工作量大面广,尚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与财力,甚至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与单位的大力支持。面对这一客观现实,作者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能力,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十年如一日,一枝秃笔,耕耘不坠,终于磨成一剑!如果没有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工作毅力,是难以圆满完成这项艰巨复杂的文化工程的。
序
滕启
日照老家滕怀森先生转来新作《日照渔家文化》一书的书稿,请我指教并为其作序,很高兴,很欣慰。我虽然祖籍日照,然自幼在北京读书、工作、生活,少有回乡,然正如所有在外游子一样,家乡的每一发展变化我都十分关注。《日照渔家文化》的出版,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和值得祝贺的事。
读滕怀森先生书稿,犹如回到久违的故乡。家乡的海,家乡的鱼,家乡的渔村和那些朴实、勤劳的渔民兄弟,又历历于眼前。故乡日照,依山傍海,古为东夷之地,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考古发现,早在数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它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黄海岸边,金沙滩头,多少代人生活在这里,“素享山海雄关,鱼盐之利、舟楫之便”。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海洋物产,演绎了日照沿海的渔业文明,孕育了丰厚灿烂淳朴多彩的渔家民俗文化。
记得故乡日照一百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有着近百个大大小小的渔家村落;沿海岸线的近海海域和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历史上有名的渔场和渔家赶海的场地。渔家先民生活在这里,从依靠滩涂捡拾贝类到使用网具捕捞,由近海作业走向远洋围捕,他们永怀着耕海牧渔的执着,创造了一部艰辛、曲折而又漫长的渔业发展的历史。
渔业的发展,海口商业贸易和海运业相继兴起。历代渔民随着渔业的发展生活得以温饱并渐渐有了盈余之后,部分渔家便依靠海口开始了海运经商,由渔家变身商人,也有的亦渔亦商,海运业和渔商业也随之兴旺。海口货物集散地便成了人口集中、商贸繁荣之地。久之,海口商贸集镇便渐次形成。千百年来,渔家民俗文化也伴随着沿海经济的产生、发展、演变并愈加丰富多彩。
上世纪90年代,山东省政府就提出向海洋进军战略。进入本世纪,日照市作出海洋兴市,旅游富市,加快海滨文化名城建设的决策,海洋文化就越发显得重要。然而,日照却一直欠缺一部系统介绍日照海洋文化方面的专著。《日照渔家文化》的撰写出版,算是弥补这一空白的一个有益尝试。
该书从渔业发展、渔家习俗、海洋潮汐、海洋医药以及海口文化等多个方面,展示了日照地区海洋文化的丰富多彩。作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40余年,自幼生活在沿海渔家,退休后多年致力于日照海洋文化的探讨与研究。文中所述许多内容多为亲历亲闻,因而情节真实可信,同时也充满了对海洋和渔家的深厚情怀。书中有历史积淀,有文化传承,有民俗风情,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具,是一本介绍日照海洋文化和渔家民俗的着力之作,读后定会受益匪浅。
尽管该书尚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但作为对日照地区海洋文化的探索,对于配合日照市海洋文化的建设,促进日照旅游业的发展,必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海洋渔业和渔家民俗文化的发掘研究,也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
是为序。
(滕启:祖籍日照,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诗人、知名文化学者。)
新闻推荐
质子维护楼已于8月26日顺利封顶引入国际医学界公认最先进的癌症治疗质子技术,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的建设进度...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