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陪他高考,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我比他还紧张” 迎接青春的转折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7-11 02:24 大字

编者按

严格意义上说,今年北京市高考的全称是“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同样在今年发生考试名称变化的,还有第二批试点省市的天津、山东和海南,而上海和浙江作为第一批试点省市,在2017年就实行了新高考。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今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而这,正是新高考试点的意义所在即“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意味着高考早已不再是“一题定命运”的独木桥,选科、考试和录取过程,变成考生与院校的双向选择。

换言之,高考的意义,是让考生通过认识和考察自身学业水平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乃至职业,并通过这样的选择,最终完成人生的转折。

犹然记得,17年前,一个同样刚刚走出疫情的城市,高考作文题,就是“转折”。

7月7日早上8点多,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门口,家长们戴着口罩,在警戒线外目送孩子经测温通道进入考场。不少妈妈身穿旗袍,格外醒目。

这一天,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拉开帷幕。

“选择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很多妈妈其实是人生第一次选择穿旗袍。“她们都说要穿,说是旗开得胜!”送考家长纪女士说,她穿着白底红花旗袍。不少家长特意购买或定做一件旗袍,色彩丰富。

“主要是有一个仪式感。”纪女士说,“今年要考四天呢,就第一天穿,我也就这一件。”她家住昌平区,开车过来要40多分钟,一路都没有堵车。儿子是北京八一学校的考生,平时成绩挺好,想选择学经济。疫情后学校改上网课,儿子一直在家里学习,为了安全起见,基本没有下过楼。

“但他自律性差点儿。”纪女士说,在家学习还是不比在学校有老师监督,这时自律性强的孩子就会占优势。今年高考推迟,也曾给家长和孩子在心理上带来不小的焦虑。

不过,纪女士并没有对孩子期望太高,只希望他以后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人生有很多路,未来也会有很多机遇,选择有很多,但高考是迈入社会的第一步,第一次选择,还是得走好。” 纪女士说,“陪他高考,这也是我的人生第一次,我比他紧张。”

“今年真的太不容易了,只要孩子能选择坚持考下来,就是胜利,没有别的要求。”在场的另一位家长说。

“今年的特殊情景,让很多老师想到了2003年。”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张斌平在给高三学生们的信中写道,这一届学生,必然成为非常特殊、有标志符号意义的一届,信的名字就叫“迎接青春的转折”。

“我没上过大学,他一进考场我眼泪就出来了”

“9点过3分了,考试开始了!”送考家长孙玉红在人大附中门外的家长等候区站着,不时拿手机来看时间。因为家里住得远,她选择在考点附近订了一间“高考房”,688元一晚。人大附中附近的“高考房”比较抢手,她订的时候,那家公寓只剩这最后一间了。

孩子的奶奶平时跟他们同住,听说要订“高考房”,“孩子第一反应就是奶奶怎么办,我告诉他姑妈会来陪。”孙玉红感到欣慰,觉得儿子长大了,没有以自我为中心。

“他进考场前,我特想给他一个拥抱!他一进去我眼泪都出来了!”但最终孙玉红放弃了,“他大小伙子,不好意思”。

到了早上9点半,阳光越来越强烈,露天的家长等候区渐渐空了,大家都去旁边的阴凉处。孙玉红的爱人也到不远处的小公园坐着,但她依然在原地徘徊,“儿子就语文差点儿,我最担心第一场语文考试。”

“我文化程度不高,没上过大学。”孙玉红向记者坦言,希望儿子能考上一个好大学,以后能找轻松些的工作,她自己在超市上班,这次特意请了4天年假。上午10点多,孙玉红和爱人就去附近找儿子爱吃的那家连锁餐厅了,打算中午买饭带回去吃,让儿子的午休时间多一点。

刚到上午11点,家长们陆续回到了等候区,考试还有半小时结束。烈日当空,他们的目光投向同一个地方——学校大门出口。

终于,上午11点39分,第一批考生由带队老师领着出来了,家长们带着焦急的眼神仔细寻觅着。一位接到孩子的妈妈没有说多余的话,她走上前去拍了拍孩子的肩膀,拉上手便往家走了。

“最后一次送上马”

7月9日,北京下起了雨。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第七中学门口,零星站着几位撑着伞的家长。更多的家长则在马路对面的底商屋檐下等待,有几家商户还拉出了“爱心站点”的横幅,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些椅子。

孟女士也是家长中的一员,女儿是北师大二附中的考生,这天下午考化学。考前的几天,女儿特别紧张,考了几门后反倒轻松了些。“孩子的心态我们要帮她去调整。”她说,女儿平时都会学到晚上12点后才睡觉,她自己就也会每天晚上看书、学点东西,作为陪伴,“这也是最后一次送上马,以后考研、找工作,都要靠自己去调整和面对。”

孟女士是山东潍坊人,1991年参加高考,当时也是7月份考试,“特紧张,天气很热,也没空调”。她坐公交去考点,中午回家吃饭。她笑说自己当时就想吃一道“西红柿炒西瓜皮”的菜,那酸味可以让她有点儿食欲。

她当年选择考理科,最终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医学院。女儿今年高考已经没有文科生理科生之分了,全学科的合格性考试让学生们不再偏科,而考生也能根据自己的擅长学科和职业规划,来选择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

孟女士和女儿商量后,女儿选择的另外三科是化学、生物和历史。孟女士觉得,“六选三”有利于孩子去学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但“对高中的教学要求会高一点”,比如同学们不再是在同一个班里上课,而是经常要换教室去上自己选的课。也有家长坦言,对于一些师资和教室条件有限的高中来说,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选科需求,也是一种挑战。

对此,北京市也要求各区要核定师资数量和各学科比例,充实和调整高中教师队伍和学科结构,建立健全师资补充机制,并在编制和进京指标等资源配置上向普通高中学校倾斜,鼓励建立区级流动教师资源库,多种形式解决师资补充问题。

新闻推荐

山东警方打掉一跨国荐股诈骗犯罪团伙 涉案金额过亿元

据新华社济南7月9日电(记者杨文)近日,记者从山东省公安厅获悉,东营市公安机关出动40余名警力,成功打掉一个跨国荐股诈骗犯罪团...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