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律担当,中国必胜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徐清源
疫情来势汹汹,冲击着2020年春天的中国大地,让憧憬着新年喜悦的我们遭受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冲击。
居家隔离、取消聚会、影院关闭……一切娱乐活动,全都戛然而止。
网上办公、推迟开学、公共场所安全线……各种规定,让所有人认识到,要想保证安全,首先要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这种完全陌生的生活节奏,让我们猝不及防,只能努力适应。
口罩和手套,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了行走的孤岛,即使熟人见面,也是扬手打招呼,谨慎保持着安全距离,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握手和拥抱。
疫情的威胁犹如一场毒雾,弥漫在街道,笼罩着城市,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每个人都处在艰难的煎熬之中。
最初的混乱之后,党和国家迅速响应,颁布了铁的纪律,为了抗击疫情,严格的隔离制度,精确的居民登记,准确的体温测试,严苛的监督机制……这一道道命令,构筑了抗击疫情的防火墙。所有人自觉自愿,非必要,不外出,把“抗疫”作为生活的第一要务。
好多次,我站在阳台上,望着外面空荡荡的街道。也曾有过彷徨和惶恐,不知道这场抗疫战争,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人类是群居动物,尤其是当我和父母、兄弟同处在一个城市,却不能见面,只能各自留在家中,通过视频、电话沟通情感。这种令人窒息的“距离感”,绑缚着每一个人。
一位好朋友告诉我,他和亲人最痛苦的一次沟通发生在元宵节晚上。
他的老母亲留在老房子里,守着一碟速冻饺子、一碗元宵,过了一个只有一个人的元宵节。他说:“老母亲流泪了,隔着手机屏幕,我的心针扎一样疼。”
老母亲哽咽着说:“妈知道,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严格居家隔离,保持安全距离,遵守铁的纪律,才能抗疫成功。”“我母亲是党员,虽然不能战斗在抗疫的第一线,却时刻记得,关键时刻,党员要起带头作用。”他说到这件事,眼中闪着骄傲的泪花。
事实证明,近距离传染,是疫情恶魔进攻人类的最尖锐武器。
保持距离,就是抗疫的第一要诀。
关键时刻,理智的中国人牢牢遵守纪律,打赢了抗击病毒的第一场肉搏战。
这种距离,正是秩序、纪律、睿智、明理的体现。
有人说,距离产生美。
这一次,中国人可以骄傲地说:“距离即安全,距离,将疫情阻隔在防火墙之外。”
距离,只是被动防守。
疫情警报响起的同时,第一批最美的“逆行者”为了抗击疫情,进驻武汉,向疫情宣战。更多普通工作者为了让百姓的生活恢复正常,已经积极主动行动起来。
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居民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在线指导,增强百姓抗疫信心;快递员奔波、司机开车,确保各路物资运输到位;教师坚守岗位,上好每一节网课;新闻记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
正是他们忘我的奉献,让城市和乡村的生活秩序逐渐恢复,联系百姓的生活渠道,让千家万户重新有了笑声和炊烟。正是他们无私的付出,因疫情冲击而打断的生活节奏,重新跃动起来。
无数次,我接到快递员、送货员的电话,打开门,门口放着快递包裹、餐盒、生活用品。在疫情期间,中国人用智慧创造了“无接触送货”,不见面,却能保证物品准确无误地送到我们手中。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疫情期间,各种新闻报道中,既涌现过钟南山那样的专家典范,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平凡英雄。
白衣护士忘我工作,快递小哥天天加班,值班交警风雨无阻,环卫工人坚守岗位。
有了这些无名英雄的保驾护航,百姓的生活永不中断,没有一个人、一个家庭在疫情中掉队。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积极抗疫,翘首期盼迟来的春天。
疫情当中,值得赞美的人和事太多太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支驰援武汉的蓝天救援队。他们为了执行街道消杀任务,连续加班,一天的工作结束,累得躺在冰冷的草地上倒头就睡。
在记者的镜头前,他们没有摆出“v”的姿势,表情庄严肃穆,转过头去,马上投入战斗。当他们在居民区街道消杀时,所有居民自发地站在阳台上,向他们鞠躬致敬。
看到这一幕,我能感觉到,虽然居民和义工都戴着大口罩,看不清对方的脸,不能握手,也不知道彼此的姓名,可是,他们的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体中国人的心,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一刻,中国人在一起——同舟共济,同心战“疫”。
回想起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我赞美铁的纪律,智慧距离,切断病毒传播渠道,也赞美那些将生命和热情奉献给武汉、奉献给中国的最美的“逆行者”,是他们,用热情联系起老百姓的生活希望,用温暖,给千家万户送去笑声。
2020年的春天,伟大的中国人既保持距离,又紧密联系,最终众志成城,铸就胜利。
从武汉到中国,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
2020年4月8日,当武汉解封,全体中国人一起无愧无悔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不可战胜,中华民族不可战胜!”
(作者笔名飞天,系中国作协会员、山东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新闻推荐
□记者王爽报道本报临沂讯为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弘扬沂蒙精神,7月4日上午,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开展“弘扬沂蒙精神共...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