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轮班转,与病毒“亲密接触” 毓璜顶医院分子生物学检验科17天采集核酸标本17730例
烈日下,白色隔离衣显得特别耀眼。
6月19日,毓璜顶医院正式启用南广场核酸集中普查点。截至7月6日17时,17天的时间,共采集17730例核酸样本。
从登记到完成采样
仅用了1分钟
29日上午7时,泌尿外科医生冯帆、关节外科医生孙伟雪、乳腺外科医生曹建桥、手足外科医生王凯和甲状腺外科医生郑桂彬已经完成集结,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口罩佩戴齐全,准备为需要检测的市民服务。
医院南广场上,几间临时搭建而成的白色小板房前,等待检测的市民自觉排成了长队。现场有保安维持秩序,每个人与前面人间隔1米距离。板房里面摆放着十余张桌椅,几台自助缴费机,市民在此可以直接缴费办证。桌上摆放着消毒液、咽拭子、样本采集管等必需品。
“来,摘口罩,张嘴,抬一点头,‘啊’……”孙伟雪将棉签伸进前来检测的居民口中,在咽后壁上转了一圈,“好了”动作娴熟麻利,他将棉签顶端折断放在装有样本保存液的采样管里,拧紧密封,从登记到完成采样,仅用了1分钟。短短10分钟,孙伟雪采集了近15个核酸样本。“我们必须要做到眼疾手快,前来采集的市民太多了,为了节省时间!”孙伟雪说。
板房内空气不流通,加上天气炎热,五位医生的护目镜内蒙了一层雾气。冯帆开玩笑地说:“下午下班,脱下‘战袍’后,浑身像是热水里泡过一样!”
毓璜顶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姜鹏飞介绍,为满足临床需求,尽可能不耽误需要住院患者的住院诊治,医院每天安排五位医生、三位护士、一位医务处工作人员至少九人在集中采集点服务(还不包括门诊部、总务处、网络信息管理处等随叫随到的部门人员),时间为8:00-11:30,
14:00-16:00。
当日采集当日检测完毕
忙到凌晨才回家
随后,记者来到5楼分子生物学检验科,这里承担了全院各个科室的检验工作,新冠病毒筛查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作而已。核酸样本采集完成后,由专职工作人员将样本送到分子生物学检验科。
防护服、护目镜、隔离衣、N95口罩、双层手套、脚套……踏入实验室之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组的人员,都要全副武装,做好三级防护。操作过程中,他们也要小心翼翼,尤其是在安全柜内打开样本盖子提取核酸时,更需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一不小心就可能污染安全柜及手套,也可能造成其他样本交叉感染,形成“假阳性”。
检验人员刘永明脚步匆忙、双手捧着一个盒子,里面盛有刚刚采集完的核酸样本,他当天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录入待检测的新样本,记者看到每个采集样本都是用密封袋密封起来的,密封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污染。从上午8时到10时,两个小时共采集230例新冠样本。“今天算是少的,估计到11点,应该会到600个,这些样本都是入院患者和陪护人员的!”刘永明边介绍边整理,工作量太大了,6月17日1778例、6月18日1958例……
在提取核酸室,分子生物学检验科副主任杨新正在拆密封袋,然后把样本插在架子上,由传递窗传入提取核酸区。提取核酸区内,检验人员王欣和张守信正在对样本进行核酸提取,从采集到出结果,需要4-6个小时,这里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24小时轮班工作,凌晨回家也成了家常便饭。
取出样本后,进行56℃孵育也就是病毒灭活。将样本放置在孵育箱中的试管架上,用56℃的温度灭活病毒30分钟后,操作人员的感染风险会大大降低。但这个简单的操作,会让操作人员的样本处理时间延长,使护目镜内蒙上一层雾气,导致视线受阻。不仅如此,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为了减少防护服的浪费,大家都尽量不上厕所,工作前也尽量少吃少喝。
与病毒“亲密接触”
慎重审核每一份报告
检验中心主任孙成铭介绍,分子生物学检验科新冠检测人员分成三组,24小时全天候进行,分别于早上9:00,下午4:00和晚上8:00轮流进行检测,由于样本量较大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在三级防护的情况下在负压实验室里连续工作4-5个小时,有时甚至要连续工作7-8个小时。
“当天的样本,不管晚上到几点,我们都全部完成检测,不让样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免影响检测结果,慎重审核每一份报告,这是职责!”检验师于钦说。
为充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作,切实为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毓璜顶医院分子生物学检验科的医务人员于2月23日参加了山东省卫健委组织的“全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活动,获得95分的优秀成绩。同时按照省卫健委“做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人员专项培训实习工作”的部署,于5月21-27日对本地区30名检验人员进行了实验操作的实习培训。
YMG全媒体记者 全百惠
通讯员 李成修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和作家一起修行是件快乐的事 读《赵德发文学年谱初编(1955—2019)》
孙永庆读完亓凤珍、张期鹏的《赵德发文学年谱初编(1955—2019)》这部沉甸甸的大书,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感慨,这是两位作...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