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和作家一起修行是件快乐的事 读《赵德发文学年谱初编(1955—2019)》

黄海晨报 2020-07-07 09:24 大字

孙永庆

读完亓凤珍、张期鹏的《赵德发文学年谱初编(1955—2019)》这部沉甸甸的大书,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感慨,这是两位作者继《张炜研究资料长编(1956—2017)》之后的又一收获。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沉浸在赵德发的资料和作品中,真是如醉如痴,达到了忘我的境地。该书自然融入了亓凤珍、张期鹏的追求:“花自开放鸟自鸣”,花为谁开放?鸟为何而鸣?不知道,也无需知道。如果真的喜欢上一件事情,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是一个无需理由、自然而然的过程。心怀这样的理念来著书立说,文本定会经得住时间的检验。

《赵德发文学年谱初编(1955—2019)》的写作,仍然沿用了《张炜研究资料长编(1956—2017)》的写法,用编年体的条目格式,把赵德发先生的生平经历、创作自述、研究文章及主要观点、文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立体化地展示他的文学人生。该书在选择上也有侧重点,那就是赵德发的自述。编著者精心地把作家的有关自述串联起来,形成了赵德发的文学人生奋斗史,可以作为一部作家传记来读。

1979年赵德发在乡村学校教书,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山东文艺》增刊,上面有几位业余作者谈文学创作的发言。赵德发读了这些文章深受启发,他认定自己这辈子是为文学而生的,从而开始了几十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拼搏,终于迎来了一次又一次华丽转身。其中的艰辛、曲折,在《赵德发文学年谱初编(1955—2019)》中都有翔实的记录。

搞文学创作需要知识储备,但赵德发成长在十年浩劫这样一

个特殊时期,学校停课闹革命,致使他小学没毕业,读书很少,功底较差。一心想当作家的赵德发意识到“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下决心扎扎实实从写作的基本功做起。他报考了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三年电大学习,他真是拼了,以至于过度劳累导致晕眩无力、心跳过缓,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以全县第一名成绩拿到了平生第一张文凭;同时,还在《山东文学》《青年作家》等刊物发表了十多篇小说,加入了山东省作家协会。后来,他又毅然放弃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岗位,放弃了县级后备干部,考入山东大学作家班学习。在这期间,他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慢慢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向。

1990年短篇小说《通腿儿》发表,是赵德发真正登上了中国当代文坛的开始。正如孔范今先生所说:“在自甘寂寞中重新认识自己所立志献身的事业,终于有所悟,也终于有所得,他找到了在这个事业中属于自己的位置,并在今后仍然漫长的道路的起端铺下了一块带有鲜明个性标记的基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赵德发创作出了“农村三部曲”《缱绻与决绝》《天理暨人欲》(又名《君子梦》)《青烟或白雾》,以崭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近百年中国农村的文化伦理,丰富了乡土小说的艺术底蕴;2003年后,写出了长篇小说《双手合十》《乾道坤道》,与《君子梦》构成了“传统文化题材小说三部曲”,对中国“儒、释、道”文化的当代内涵、当代命运进行思考,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群像;2016年后,出版了《人类世》《经山海》,反思现代文明,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他不断反思自我、完善自我,也在不断超越自我。“赵德发是齐鲁文坛的一路诸侯,是名扬海内的实力派作家。”评论家何振邦如是说。

《赵德发文学年谱初编(1955—2019)》的扉页上,印有赵德发的一句话:“以文学为宗教,把写作当修行。”这是赵德发的文学宣言,也是他的文学实践。通过写作,他提升的不只是写作能力,更是人生境界,那就是返璞归真:朴素的情感,朴素的思想,朴素到接近宗教的悲悯情怀。正是具有了这种人文情怀,才使他时刻怀有感恩之心。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山大学习期满,我算真正踏上了文坛。其原因,有老师们的教诲,有自己的努力,更有《山东文学》的鼎力支持。众所周知,我的短篇小说《通腿儿》就是先发在1990年第1期《山东文学》上,后来获《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的。我今生今世永远忘不了十年前的那个春天:在《通腿儿》发表之后,《山东文学》将我和陈占敏、马海春三人作为重点青年作家推出,从第4期开始,连续编发我们的小说,并动员了山东省几乎所有的著名评论家为我们鼓吹。这种做法,在山东文学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我想,我受到的这种礼遇,只能用‘恩重如山’来形容。”不论是做人还是作文,赵德发都堪称表率。所以,著名文学评论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张丽军在此书序中称赵德发是“修行‘君子梦’的当代齐鲁大儒”,是很有道理的。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更是在此书推荐语中由衷赞叹:“德发在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现在已经过了六十岁,写了三四十年,积累了包含小说、散文、纪实文学在内的大量作品,而且能够持续跑好自己的文学马拉松。这当然需要耐力、才华、生活积累和人的品格。品格会决定很多东西,决定意志力、追求真理的赤诚与炽热。对文学艺术竭尽全力的追求、不计得失的探索显然需要人格的力量。他的作品的积累夯实了齐鲁文学的基础。”这样一个作家,是值得亓凤珍、张期鹏夫妇付出两年多的艰辛努力的。

从《张炜资料研究长编(1956—2017)》到《赵德发文学年谱初编(1955—2019)》,亓凤珍、张期鹏读了那么多的作品和评论文字,这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把写作过程变成学习过程,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这是亓凤珍、张期鹏发自内心的想法。读书悟道,和作家们一起修行,实在是件快乐的事情。

新闻推荐

毕业季的歌

□张秀峰我站在二楼教室的讲台上,目光扫视着教室的每个角落。正在进行着一场考试,学生们或奋笔疾书,或苦思冥想。窗...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