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泉撞见燕赵之风
抱犊寨
井陉故道
韩信射鹿得泉雕塑
土门关遗迹
《祭侄文稿》
唐宪宗元和年间,韩愈为仕途多舛、将赴河北的董邵南写下《送董邵南序》,以劝慰这位怀才不遇的朋友。韩愈就是韩愈,开篇第一句就成为名言:“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他的意思是,千百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往往出现剑客侠士、壮怀激烈之辈,时常发生感天动地、可歌可泣之事。可能韩愈也没想到,他这句“感慨悲歌”(后来演变成“慷慨悲歌”)遂成为燕赵大地的特有标签。
2019年冬,我前往燕赵大地的腹地——石家庄鹿泉区,迎面撞见的除了远处巍峨的太行山和近处凛冽的北风,就是慷慨悲歌的燕赵之风。
□王晓阳/文
一
如果单从名字上看,鹿泉似乎并不“燕赵”,不管是“鹿”也罢,还是“泉”也罢,给人的都是一种美丽、婉约、幽静的印象。《诗经》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平时我们瞧见的山间树丛中,咚咚泉水,潺潺流淌。何曾“慷慨”?哪来“悲歌”?鹿泉,倒更像是山温水软的江南某个地方的名字。
然而,当我从资料和传说中解读鹿泉这个名字的来历时,却又不能不说它是十足的燕赵之风。
据《获鹿县志》记载,鹿泉之名来自汉代大将韩信“射鹿得泉”的故事,民间传说则更为神奇。当年韩信奉汉王刘邦之命,率三万人马攻打赵国。当大军长途跋涉抵达鹿泉土门关时,遭遇缺水,几批被派出去找水的军卒皆因未能找到水源而被斩杀。焦急无奈之际,韩信派心腹大将胡申前去寻水,胡申发誓:“找不到水源,决不回来见您。”
然而,胡申踏遍青山也没有找到水源,自感无颜返回军中,就在一颗古柏上自缢而亡。韩信在大营等到深夜不见胡申回报,身心疲惫,伏案而睡。朦胧间只见胡申策马飞奔而来,双手抱拳,回禀韩信:“将军,水已找到,速跟我去。”韩信惊醒,原来是梦。正在纳闷,却听到外面有“哒哒”之声,遂出帐外观望。只见一只白鹿如雪似玉,向韩信点点头后飞身而去。韩信急忙策马追赶,也不知翻过了几座山岭,白鹿在一座山脚下缓缓停下,两只前蹄不停地在地上刨起来。韩信性急,张弓搭箭向白鹿射去,白鹿化做一道白光不见了,韩信所射之箭深深插入泥土之中。韩信下马,伏身取箭,用力一拔,只听一声巨响,一汪清泉喷涌而出,此泉便是流淌至今的“白鹿泉”。获得水源的汉军士气大振,终于大破赵军。
隋文帝开皇16年,在鹿泉置县,此地就因为这个传说被命名为鹿泉县。唐玄宗天宝15年,改鹿泉县为获鹿县,据说是因为平息了“安史之乱”,谐“捕获安禄山”之意,因为“禄”与“鹿”同音。同时,改附近的辛集为束鹿,改北面房山县为平山县,也是平息安禄山的意思。
鹿泉,射鹿得泉;获鹿,捕获安禄山。显然,不管是“鹿泉”还是“获鹿”,似乎都与真正的鹿无关,却实实在在与战争有关。
二
往鹿泉城区西去两公里处,有一座叫土门关的关隘,现在看上去普通平常,不时有三五行人走过。然而在古代,它却是交通要道,咽喉之地。土门关又名井陉关,是“太行八陉”中第五陉,西进土门,可通山西、陕西;东出土门,可进入华北大平原,抵达河北、山东。
同时,土门关又是一座紧要的军事要塞,自秦汉至明清,这里燃起战火17次。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汉将军韩信指挥的“背水之战”,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堪称实战教科书。
前204年,韩信率军三万东出太行山进攻赵国,赵王及成安君陈馀率军二十万在土门关(《史记》称“井陉”)一带设防迎战。面对数倍于汉军的赵军,韩信认为,硬碰硬强攻是很难取胜的,只能出奇招、走险着。他使出的第一招是奇袭,也就是兵家所言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决战前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红色旗帜,沿山间小路,绕道攀上萆山(今抱犊寨)埋伏等待,决战时一旦赵军倾巢出营追击汉军主力,这支伏兵就突袭赵军大本营。韩信使出的第二招是背水布阵。兵法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面对以逸待劳、数倍于己的赵国军队,韩信没有按常理背山布阵,而是违背传统兵法,背水布阵。韩信之所以这样犯忌布阵,一是为了麻痹对手,让对方误以为稳操胜券,诱其出营,赵军果然上当,《史记》上写的是“赵军望见而大笑”;二是可以激励全军将士,是胜是败,是死是活,在此一战,而且必须赢,别无选择。
果然,当两军正面交锋时,汉军由于被置之死地,以一当十,殊死拼杀,赵军久攻不胜,只好倾巢出动,全力以赴。一直等待机会的汉军伏兵迅即突入赵营,拔下赵军旗帜,换上汉军旗帜。久攻汉军不下的赵军本就斗志减弱,回头望见自家营垒全是汉旗,以为汉军已破大营,于是军心大乱,被汉军前后夹击,主帅陈馀被杀,赵王歇被俘。
当然,此役陈馀也不是没有机会,可惜他没有抓住。战前,谋士李左车,也就是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之孙,曾向他提出“坚壁清野”之计。李左车认为汉军长途奔袭,加之“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粮草辎重必然不继,只能速战速决。赵军应当先避开汉军锋芒,筑牢防御工事,坚守不战,并分兵绕到汉军后方断其粮道,使汉军“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最后,熬不下去的汉军将不战自溃,那时再出击,一战必胜。可惜,过于自信、书生气十足的陈馀没有听从李左车之计,以为自己兵力数倍于韩信,战力又强,不必用计,只须正面掩杀即可得胜,认为如果不战会被人笑话,是胆小怯战之辈。结果,陈馀求胜心切,匆忙出战,反为韩信所败。
如此高士,韩信自然惺惺相惜,在战斗中韩信下令不准杀李左车,务必生擒。活捉李左车后,韩信又亲自解绑,“师事之”,请教攻燕伐齐之策。韩信依李左车之计,不费一刀一枪,不死一兵一卒,使“燕从风而靡”,正是兵法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三
刚上大学的时候,同寝室的一位师兄酷爱书法,常常悬腕临帖,最后带动起全室六人都临帖练字,我当时选学的是颜真卿体,临的是《多宝塔碑》。后来学业日重,加之兴趣也减,最终没有坚持练下去,帖也没有再临,字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进步,但看字帖、喜欢颜体却成了习惯。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帖也曾翻看过,知道它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杀害的侄子颜季明而作。《祭侄文稿》与平常字帖不同,龙飞凤舞之际,却不时有错,涂抹修改10多处。这是因为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他被叛军杀害的堂兄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还没有被唐朝廷认可表彰,他既悲且愤,情难自已,以致错误迭出,无法一气呵成。但正因为情发于中,气凝于字,故依然神采飞动,气势磅礴,鲜有人能及,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其艺术成就和知名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据说《祭侄文稿》真迹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为数不多还能够看到原版真迹的古代书法作品。2012年,我随四川新闻代表团到台湾与同行交流,在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时,意欲一睹《祭侄文稿》真迹,却未能如愿。
没有想到,《祭侄文稿》中两次提到的土门就在鹿泉。看着印制在墙上那波澜起伏、沉郁痛楚的书法刻本,听到东道主讲起“安史之乱”时发生在土门关一带的那段慷慨悲壮历史。755年,安禄山、史思明率军在范阳(今河北涿州)起兵反叛,河北诸郡迅速瓦解,常山郡(今河北正定)管辖的土门关也被叛军占领。时任平原郡太守(今山东德州)的颜真卿起兵平叛,时任常山郡太守的堂兄颜杲卿也率军响应,攻杀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夺回土门关,并派儿子颜季明把守,截断燕赵交通联络。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急派史思明回兵常山,攻破土门关,颜季明被俘。史思明将颜季明带到常山郡,想以此要挟颜杲卿投降,颜杲卿不肯屈服,破口大骂安禄山,气急败坏的史思明杀掉颜季明,猛攻常山城。颜杲卿孤军奋战,城破被俘,被送往洛阳处死。
颜杲卿父子遇难之后,颜真卿派人找到他们的部分尸骨安葬,悲愤地写下了《祭侄文稿》。文稿追叙颜杲卿父子在叛乱面前挺身而出、舍身取义的经过,最后发出:“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时隔千多年,我们仍然能从《祭侄文稿》的字里行间感受到颜真卿的那份泣血之痛!
我在手机上百度土门关有关资料时,读到一首叫做《井陉关》的诗,那是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所写:“平生慷慨悲歌士,今日驱车燕赵间;无限苍茫怀古意,题诗独上井陉关。”看下面的解读,有的说,谭嗣同歌咏的是背水之战的韩信;有的说,凭吊的是颜氏一门英烈;有的说,井陉关不是土门关。这些实在很难说清,在我看来,又何必说清呢,诗中“慷慨悲歌”“燕赵间”不是已经说得很明白的了吗?
四
位于我们入住宾馆对面的抱犊寨,不仅是当年韩信选择的伏兵之所,也是一睹鹿泉地形风貌的绝佳之地。
抱犊寨不是村寨,而是一座山,道路崎岖,只有南北两条小道可上,但山顶上有一大片开阔之地,可耕可种。传说抱犊寨的得名,就是因为山路陡峭,大牛不得上山,村民只好抱牛犊上山,待它在山顶长大后耕田。
当然,现在上山很容易了,我们乘坐缆车十分钟左右就到达了山顶。沿途所见,果然山势陡峭,犹如刀砍斧削。到达山顶,首先看到的是南天门,门上大书“南天门”三字和“天下奇寨”横匾,飞檐倒卷,嵯峨巍然,气势恢弘。站在山顶,东西南北尽收眼底,东边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西边是连绵起伏的太行群峰;南面是绵亘起伏的古道雄关;北边是隐约可见的滹沱河水,真还有些极目八方、俯视天下之势。
在寨中行走,一段长城在蓝天白云下厚重静穆,蜿蜒通向远处,九个烽火台高高耸立,提醒这里可不是寻常的山间田园,而是昔日战火纷飞的兵家战场。转过长城,我们又与韩信相遇,确切地说是与韩信祠相遇。据说这是全国最大的韩信祠,祠前是点将台。沿四十九级台阶引身而上,台中“帅椅”威然;两旁刀枪林立,斧钺森森;两厢战旗猎猎,帜带高扬。我突然想起《史记》中描写的当年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时的风采。其时,刘邦麾下猛将无数,不少人都以为自己应该拜大将,结果却是刚从楚军投奔而来、未建尺寸之功的韩信,大出众人意料,惜墨如金的司马迁用了四个字:“一军皆惊。”
被拜大将之后,韩信向刘邦信心满满的提出:“今大王举而向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韩信亲率大军东进出击,暗度陈仓平定关中,奇渡黄河击破魏国,背水之战灭掉赵国,十面埋伏消灭项羽,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成就了刘邦宏伟事业,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对兵法的灵活运用,对作战的高明指挥,令人叹为观止。刘邦称他“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南宋陈亮认为“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明人茅坤称韩信为“兵仙”。
然而,物极必反,功高震主者身危,“飞鸟尽,良弓藏”是韩信的宿命。待得群雄灭尽,特别是楚汉相争结束,刘邦事业底定,韩信的功业与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身经百战、所向无敌的西汉第一名将韩信,被丞相萧何与皇后吕雉合谋诱捕,以谋反为由立斩于长乐宫。
离开韩信祠,回头看见门口赫然一对联:“人穷志不穷辱为韩信荣为韩信,勇显谋非显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此又忆起江苏淮阴韩信墓上的一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此时,夕阳西下,光秃秃的树枝倒影在地,如戟如枪,一阵风来,哗哗作响。
五
原以为行走在燕赵大地的主要是赳赳武夫、剑客侠士,没有想到一些文人骚客也行吟于此,其凝结于心、发之于诗文的慷慨激烈丝毫也不逊于披甲纵马、荷戟执剑之辈。
在鹿泉,我们还访得一代文宗元好问的行踪。1250年,元好问来到鹿泉(当时名西宁州),1257年,67岁的他在此病逝,灵柩运回山西故里安葬。
很多人知道元好问多半是因为他的那首《摸鱼儿·雁丘词》,此词最有名的是开头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当《神雕侠女》中的李莫愁长吟此句、在江湖中屡掀波澜、血腥报复时,我们知道,由情燃起的爱与恨实难自已,其壮烈程度不亚于真刀真枪的战场。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词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引起天下痴情者的共鸣?我们先看看词作的背景,传说某天行走在外的元好问听到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下来殉情而死。元好问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下《摸鱼儿·雁丘词》。该词起始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直教”二字显示出“情”的力量。
元好问尽管才华横溢、成就卓著,为金元时期北方文学的代表,但却备尝人生艰辛。先是科场受挫,后来仕途坎坷,屡受战乱。目睹家国兴亡,民生疾苦,元好问的创作自然就多慷慨悲歌之声。他诗歌成就最高的是“丧乱诗”,这类诗深刻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颇具诗史意义,可与杜诗媲美。那种绝望而又不甘心的感情爆发为悲歌,必然体现出强有力的感染力。比如《岐阳》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笔笔血泪,字字悲愤。清代史家赵翼论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元好问的诗就是最好注解。
元好问晚年情绪渐渐趋于平淡,写下了不少的写景诗,风格清雅,不事雕琢。还有一些题画诗,短小精炼、意境深远。其清风文韵也潜染着燕赵大地,浸润至今。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何以大型歌舞演出《遇见·鹿泉》采用的是元曲戏剧结构,分为五折一楔子。也可以理解,何以在鹿泉的一些农家小院,可以听到奔放激越而又哀伤敦厚的丝弦演唱。还可以理解,现代鹿泉人何以把许多乡村打理得古色古香、井井有条,惹人向往,那些民居的名字也那么富有“诗意”:“观山苑”“格格府”“留客斋”“知青驿站”……
六
在鹿泉,东道主给我们讲了一场他们经历的现代“背水之战”。
今天的鹿泉人要战胜的对象是“环境污染”,或者说是自己,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观念。鹿泉虽不像南方那样山清水秀,但那些光秃秃的山下却遍地是宝贝,埋藏着丰富优质的石灰岩资源。改革开放初期,鹿泉人靠山吃山,向山上要财富,向山上要效益。于是,水泥厂遍地开花,建材行业迅速发展,鹿泉成为华北著名的水泥之乡。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粉尘污染,环境日益恶化,鹿泉成为“光灰”鹿泉,老百姓用一首顺口溜自嘲:“鹿泉人均四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
怎么办?关停这些水泥建材企业,不但将面临GDP下降、财政收入减少等现实问题,而且还将面临土地清退、职工安置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不关停这些企业,污染将会越来越重,空气将会越来越差,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恶劣,鹿泉就会没有明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影响是暂时的,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才是长远的。鹿泉人下决心背水一战,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他们打赢了,100多家水泥厂只保留了2家,而且进行国际标准的改造升级;一大批电子、电器、软件等现代企业入驻鹿泉;山青了,水秀了,蓝天白云多了……
高高的烟囱,浓浓的黑烟,满天满地的灰尘,震耳欲聋的噪音……这是一般水泥厂的标准形象。然而在鹿泉,一家叫做金隅鼎鑫的水泥企业颠覆了我的印象。走进鼎鑫,见到的是整洁的厂区,绿色的植被,宛如走进某个花园,随手摘一片道旁树叶,摸一摸车间的设备,不见半点尘土,现代化生产线几乎听不见噪音,看不见烟尘。
鼎鑫是鹿泉人壮士断腕、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慷慨悲歌的燕赵古风被鹿泉人化为治理污染、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水青山的时代气质。“一‘鹿’走来,‘泉’是风景”成为现代鹿泉的名片。(图片据鹿泉区官网)
新闻推荐
6月20日上午约8点半,丰台区东铁匠营第一中学东校区考点参加第二场考试的考生进入考场。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见习记...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