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专攻人工胰脏研究 山科大有位向上向善好青年

大众日报 2020-05-14 09:25 大字

□ 本报通讯员 任 波

本 报 记 者 王桂利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结果揭晓,在高校实验室埋头科研的山东科技大学青年教师王友清榜上有名。他也是山东科技大学首位获此殊荣的青年教师。

王友清来自山东普通农民家庭,他先后在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度过了本硕博的求学生涯。2008年,“80后”王友清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F. J. Doyle III课题组,从事人工胰脏方面的博士后研究。

在美期间,王友清取得重要学术突破,在国际上最早设计了“学习型人工胰脏”,这个研究可以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治疗。

合同期满,Doyle院士挽留他,并提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人工胰脏研究实验条件。王友清婉言谢绝,他说:“祖国更需要我,我更想做一名开拓者。”

挂专家医生号不为看病为科研

学成归乡,百转迂回。当时国内医生对人工胰脏不了解,难以寻找合作伙伴。王友清回忆:“刚刚回国时,国内还没有类似研究,也没有合作伙伴。后来,我通过挂专家号,和他们直接面对面去聊。”

为打开局面,王友清挂号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副主任李光伟的门诊,表达了合作意愿并介绍方案。二人很快达成意向,合作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至此,中国人工胰脏领域的研究正式铺开。

研发成果造福糖尿病患者

2016年,一直想回家乡工作的王友清加入了山东科技大学,成为自动化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这让他感到“更有归属感”。他告诉记者:“我们团队里有几位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学者,对我影响很大。而团队中还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也经常帮助我,学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非常关心,提供了大量帮助。”这一切,都让王友清有了“回家”的归属感。

2018年8月16日,他申报的“人体血糖动态过程的安全控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8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王友清介绍,“这些研究的难题在于人的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控制方向在不断改变;而且不同的人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同一个人每天的食物摄入量也是不同的,这些因素均导致了自动化应用的复杂化。”

最终,王友清团队以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为关键技术手段,将数学和工程知识融入课题研究,设计出“学习型人工胰脏”。

潜心治学,展现青年学者风采

和在国外不同,现在,在山东科技大学的王友清除了潜心科研,还有教书育人的工作。

他认为,蓝图再宏伟,也要“术德”为基,在学校,他除了做科研,还要给研究生和本科生上课。对于经常出差在外的王友清来说,无论多忙,永远把学生的事放在第一位。

在山东科技大学,他从本科教学起步,主干课程逐门讲授。他倡导学生“自由和严谨并存,踏实与创新同在”,对实验论文高标准、细指导,短短几年,已培养出3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其中6名获“国家奖学金”,成为科研岗位的骨干和高校青年教授……

带学生、做科研,一项项成果和荣誉见证了王友清背后的故事。

在同事纪洪泉副教授眼中,王友清获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是实至名归。纪洪泉告诉记者:“认识王友清老师八年有余,最深的印象就王老师学术水平高、指导学生到位、对待同事热情。”

王友清的学生朱可嘉也用“实至名归”这个词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佩,“王老师在学术上不管对我们还是对自己,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对学生更是关怀备至,尽心尽力,很多事让我们觉得很温暖。”

新闻推荐

山东省有序推进文化经营场所恢复开放 剧院限制客流 歌厅实名登记

□记者张依盟报道本报济南讯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何时恢复开放,达到什么要求才能恢复开放?5月12日,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