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高兴线狮:

黄海晨报 2020-04-23 23:55 大字

开栏的话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包括口头传承和表述,表演艺术以及社会风俗、礼仪和节庆,它不仅存在于浩如烟海的典籍里,也贯穿在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之中。

尽管现代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审美理念,但非遗所承载的活的中国精神,仍然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流淌,显示着中国人民独特的审美理想和高超的创造能力。从代代相传的手艺和艺术中,我们能够触摸到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我们能够看到、听到前进的日照优雅的脚步、亲切的故事。

即日起,晨刊将开设《日照非遗寻访》栏目,在广袤的日照大地上,开始寻访非遗故事的行走,寻找让人如醉如痴的民间艺术,寻找独具日照特色的生活智慧,敬请读者跟随我们的脚步,了解非遗里的日照风景。

全媒体记者?谢岩/文 范开元/图

“热烈祝贺日照国际友好交流周成功举办!”两只金狮欢快舞动戏球,忽然,球被狮子从中间拉开,一张大红的条幅铺展开来,密集的鼓点戛然而止!聚精会神的观众惊呼之后,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没想到现代化的滨海城市日照,也有这么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

2018年9月13日,日照国际友好交流周开幕,来自日本、韩国、法国、澳大利亚、泰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参展商会聚日照会展中心,岚山区高兴镇冯家庄人杨淑学带来日照非遗项目“高兴线狮”表演,获得满堂喝彩。

时年74岁的杨淑学身穿黄色缎面演出服,手拉线狮,向观众深深鞠躬谢幕。杨淑学早已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表演,但他认真地记下这次演出。在他的小本上,还记着岚山区春晚、日照市元宵晚会……再远些,1989年日照市建市庆祝演出,1979年山东省文艺汇演……再远些,还是年轻小伙的杨淑学,跟着冯家庄的文艺宣传工作队,正月里各村轮流去拜年。

他打开了线狮这一刻非比寻常

上世纪四十年代,冯家庄村来了个开药铺的,药铺柜台上蹲着两个家猫大小的黄色纸狮子,还有一个绣球。五根线分别系住两狮一球,绕过房梁垂下来。闲时,药铺老板姚公盛通过拉拽五根线,拉动线另一端的狮子和绣球舞动,吸引了很多大人孩子驻足。姚公盛说这个小把戏是其祖辈去南方做生意时带回。杨淑学的父亲杨瑞廷常常到药铺和姚公盛聊天,也学会了拉线狮。解放后,姚公盛离开冯家庄,临走时,将这对小狮子留给了杨瑞廷。

1960年,16岁的杨淑学跟父亲学会了拉线狮,之后,每年正月初二到十五,他就随着村里的文艺工作队去附近村里耍把戏拜年。一行二十多人,有打花棍的,有说快板的,杨淑学背着一对小狮子跟在队伍中步行,最远到涛雒的右所、平家村,西到巨峰镇等处。

“没有工资,就挣几块糖和几包饼干。”每到一处,杨淑学的线狮表演受到热烈欢迎,“十里八乡的,都没见过这样的耍物,觉得新鲜还热闹。”得到了乡亲的认可,杨淑学也很自豪。可是纸扎的小狮子,棉线拴着,一晚上就拉断两根线,多次表演后,小狮子多处破碎。

心细的杨淑学把小狮子打开,琢磨着再做一对新的。

其实,杨淑学手中的线狮,这一艺术源于宋代,历经明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最初用色纸、竹篾扎成小狮供儿童玩耍,后将狮子舞和提线木偶相结合,逐步成为独特的线狮艺术。

杨淑学的这次打开,对于高兴线狮,意义非比寻常。

他看清了狮子的内部构造,学着用竹篾弯成数个圆环,再以线绳把圆环穿起做狮身,不固定的圆环保证了狮身的灵活;狮子头也用竹篾捆扎而成。狮子的眼睛则用纸团成球,然后用旧烟盒上的锡箔纸包裹起来,一对狮目就闪闪发光、炯炯有神了。

杨淑学依样做好了一对狮子,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清楚,他把狮子的尺寸从二十余公分扩大到五十公分。在此后的十多年中,杨淑学不断琢磨线狮工艺的改进,更重要的是,线狮动作的改进。

姚公盛挂狮子所用的梁头,早已被杨淑学改为木架、铁架;两狮同上同下的简单跳跃,演变为一上一下的腾挪飞跃,并在演出中加入锣鼓相伴,随鼓点急缓设计不同的动作。在杨淑学的手下,小狮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嬉戏受惊、惊余好奇、两狮戏球……?

四个月,线狮历史上的里程碑

杨淑学给自己的节目取名“飞狮夺球”。1979年,他的“飞狮夺球”作为日照县唯一的节目入选临沂地区优秀节目,将到省城济南参加全省文艺汇演。汇演之前,他在临沂地区文化馆参加为期四个月的排练。

这四个月,在线狮从宋朝走来的千年历史中,注定要被铭记。

彼时,杨淑学已是一位乡村医生,但是这四个月,他只是拉线狮的专职演员。每天,他都在练习拉线狮:怎样让双狮口脚灵动、毛皮皆活,怎样和锣鼓队的节奏更贴合……

五线、两狮、一球,配上音乐之后灵动欢快,杨淑学的表演,引起了一起排练的其他演职员的关注。

“配上滑轮和尼龙线吧,不易断,还方便。”临沂地区京剧团的道具老师孙师傅建议。

次日孙师傅帮杨淑学“升级设备”,有了滑轮和尼龙线的加持,杨淑学手中的线狮仿佛有了生命:随着锣鼓欢腾跳跃,时而调皮可爱,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嬉戏追逐,时而竞相炫耀……舞时,杨淑学全神贯注,眼疾手快;闲时,他就琢磨动作,研究细节。

“老师,您看这球能做成可以开合的吗?要是能让两个狮子从中间抓开球,我寻思做个标语条幅拉下来。”

“嗯,我寻思寻思。”

第二天,孙师傅来了,“容易!我和你一起做!”

孙师傅和杨淑学用竹篾做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半圆球,然后又拿出一样杨淑学从没见过的东西:尼龙搭扣。“就像现在咱们鞋上用的搭扣,这边半球粘一个‘公’,那边半球粘一个‘母’,两个半球粘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球。”

道具师傅把球的难题解决了,接下来就看杨淑学如何操纵小狮子打开球了。彼时,杨淑学也没想到,他的这一创造,既给高兴线狮的表演增加了前所未有的精彩,使线狮艺术得到里程碑式的发展,同时也给高兴线狮的传承,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杨淑学在两个小狮子嘴里,分别做了一个用钢筋磨成的小勾子,然后练习让两个狮子同时勾住两个半球,他拉线用力,使小狮子向两侧拉开两个半球。

“当时从球中拉开的条幅上写着:祝全省人民精神愉快!”1979年的全省文艺汇演,杨淑学的“飞狮夺球”受到了全场观众的喜爱,尤其是最后环节,两个狮子抓开球,一张红色的条幅悬挂下来,让观众惊喜不已,全场掌声雷动!

眼疾手快高兴线狮的传承难题

时至今日,杨淑学的“飞狮夺球”所用道具有:两个竹扎外饰毛皮的狮子,一个可开合外包绒布的绣球,5个小滑轮和门字型可伸缩钢管支架。杨淑学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八步表演思路:两狮平地嬉戏;绣球高空坠落;双狮因球受惊;惊余好奇;把球玩弄;恣意戏闹;双狮夺球;球开谢幕。

“线狮表演最难的是动作。”如今76岁的杨淑学戴着花镜,穿上金黄色的演出服,舞起线狮来,动作的灵活不减当年。

“手腕要一直抖,狮子看起来才能活灵活现,如果只是半天动一下,狮子就死板了。”表演中,从手腕到上臂,一直不停运动,同时考验手和眼的配合程度。

“现在两个儿子都会拉线狮,嬉戏玩闹这些动作都不成问题,只有最后一步把球抓开,是个难题!”杨淑学所说的把球抓开,即最后一步“球开谢幕”,正是他在1979年的四个月排练中创造并练就的“绝活”。

“把球抓开,考验的是眼疾手快!两个狮子和球都在同样的高度,而且把狮子的‘牙’(事先做好的勾子)对准球时,才可能抓开球。如果一个高些一个矮些,就得用手指把拉住矮些的狮子的线挽一圈,如果球太低,就要把拉球的线用指头挽一圈,完全靠眼和手的配合。”

2008年,杨淑学被定为高兴线狮市级非遗传承人,2016年,高兴线狮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

五线、两狮、一球,十余年来,杨淑学和老伴做了七八对狮子,自扎自画,针线缝补则由老伴完成,在各个演出场合,老伴还是他的演出搭档,有时客串演奏师,有时担任道具统筹,两个儿子则时不时地担负起接送的任务。

来自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大学生多次采访过杨淑学,把高兴线狮这一民间艺术作为学术课题研究,“可是没有来学的。”杨淑学的话里透着遗憾。

景区节假日活动、采摘节开幕、企业晚会……无论是公益展示还是商业演出,76岁的杨淑学精神矍烁、满怀热情,“为线狮带来的这份高兴劲儿,也为更多人有机会看到高兴线狮!只要还能演,我就会演下去!”

新闻推荐

山东省建立“军创企业联络员”制度

□记者齐静报道本报济南4月23日讯军创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重要平台。近日,省退...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