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第三批返鲁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解除隔离回家疾控队员回忆工作点滴 咽拭子采集嗓子痒强忍着采完才歪头咳

济南时报 2020-04-13 13:45 大字

12日,52名第三批返鲁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结束隔离休整。 本版照片均由新时报记者郭尧 摄

同事们欢迎3名济南疾控队员回家结束隔离休整的队员们准备回家迎接的同事们为3位队员准备了蛋糕

面膜、跳绳、按摩仪……同事们排着队给杨国樑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

4月12日,52名第三批返鲁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圆满度过14天的隔离休整,真正回家。在这52名队员中,有31名来自全省疾控系统的队员,他们的名字也出现在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援湖北“疾控英雄”名单中。

如果说医疗队员的使命是挽救确诊病人的生命,减少存量,那么疾控队员的任务就是通过控制源头、切断传播途径来减少疫情增量。在湖北疾控战线上,来自山东的31名“疾控勇士”一路过关斩将,彰显疾控担当。如今,解除隔离,回到同事当中,重投亲人怀抱,但过去两个月的点点滴滴,注定成为他们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记。

消杀战场:患者不让进家门还得给他们讲解打消顾虑

自大年初一开始,山东先后派出12批医疗队赴湖北支援,在1700余名队员中,有31名来自山东疾控系统。1月31日,山东省疾控中心首批由4名队员组成的援助湖北应急检测队驰援鄂州。2月11日、15日,省疾控系统第二、第三批疾控工作队,共27名队员加入到黄冈市疫情防控工作中。在4月12日解除隔离的大合影中,“山东省对口支援黄冈市疾控工作队”和“山东援助鄂州应急检测队”两面大旗高高飘扬,疾控战士们聚首留念后各自解散。

疫情暴发之初,黄冈是仅次于武汉的重灾区,也是山东省对口支援地区。黄冈市总人口数有750万,但黄冈市疾控定岗只有70多人,实际在岗仅有67人,专业技术人员极为短缺。山东省疾控人员的到来,无疑起到了“及时雨”的作用。到达黄冈后,疾控队员们主要在消杀、实验室检测、流调三大方面为黄冈的疫情控制“保驾护航”。

消杀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最有效手段。山东省对口支援黄冈市疾控工作队副队长王连森介绍,消毒分为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比如勤洗手、用酒精消毒,都属于预防性消毒;对病人乘坐的车、住的房间等区域消毒称为随时消毒;对痊愈病人出院后所住的病房及隔离点进行彻底消毒则为终末消毒。在黄冈,病愈家庭的终末消毒、疫区外环境消毒以及宾馆酒店改造成的临时隔离点为主要消杀区域。

来自省疾控中心的苏冠民就是一位消毒战士。他介绍,在消杀这个战场上,讲究行动迅速,指哪打哪,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暗藏玄机。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消毒方式,不同的消毒剂有不同的配比。按照当地指挥部的要求,一旦病例确诊,就要在12小时内对其住所进行终末消毒,这就是所谓的“关门捉贼、釜底抽薪”,将病毒围困在一个范围内一举歼灭。其实,终末消毒是一种高风险、高暴露的工作,貌似简单的事情却暗藏着巨大的暴露风险。但苏冠民必须24小时待命,消杀组只要有任务,必须随叫随到,奔赴各个疫点开展消毒。

“我家不需要消毒,不要去我家,我不欢迎你”,在黄冈从事消毒工作的队员很多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有时患者存在抵触心理,不给钥匙或者不开门,但患者住所的终末消毒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疫情防控极为关键的措施。每当这时,队员们总会静下心来不厌其烦地为其讲解,打消他们的顾虑,“放心吧,我们是专业的,我们会爱惜家里的东西。”

宋富成也是疾控工作队消杀小组的一名队员,负责消毒技术指导。他说,环境消毒和防疫不仅是个需要耐心的技术活,更是个负重逆行的体力活。在进行消杀作业时,他需要穿着防护服,佩戴护目镜、口罩,背负四五十斤的消毒器械,每次操作下来都是大汗淋漓、腰酸背痛。操作中不仅要面对潜在的病毒的侵袭风险,还要承受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等高效消毒剂气味的刺激。

流调战场:打麻将、吃喜宴和谁有过接触都要面面俱到

很多人对流调小组的工作并不了解,其实缺失了这一环节,后面的工作则无从谈起。来自省疾控中心的刘晓冬在疾控工作队中主要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他介绍,流调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等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他们的病史和行动轨迹,圈定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对调查对象就诊医院、去过的地方、家庭等作详细调查,在就诊医院了解患者的就诊经过和病情,在其去过的地方排查密切接触者、控制疫情蔓延等。

在行业内,流调人员往往被称为“医学侦探”。因为他们在对被调查人员的病史、去过的地方等信息进行访谈式调查时,不能放过任何可疑的环节,注意每个细节。信息采集回来后,要对信息作综合分析,从一堆信息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对信息进行甄别,辨别真假,辨别是否对流行病学调查有用。“流行病学调查并不只是简单的问话,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能在海量信息中排除混杂因素。”刘晓冬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接连问了6个人,彼此都认识,但传染途径、传染源却并不相同,中间的各种关系很是复杂,他需要在其中类比分析,找出真凶。

此外,流调队员还要走街串巷摸排密切接触者、要深入最有风险的医院与确诊、疑似患者谈话,遇到不配合的患者还要“软磨硬泡”,遇到疑问还要二次返回“案发现场”,要形成5000字到1万余字不等的报告材料……

什么时候出现症状、都到过哪些地方、接触过哪些人……这些问题被刘晓冬一遍遍问起,甚至连打麻将时邻座是谁,吃喜宴时都有谁参加了都要涉及,不放过蛛丝马迹,力争时间不留空白,密接不漏一人。搞清楚这些问题后,流调队员会立马上演“上屋抽梯”,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并对所有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同时“反客为主”,找到上层传染源,攻下“敌人的老巢”。

因为和当地人进行访谈式交流是流调小组得到关键信息的必经方式,所以方言不通成为了刘晓冬遇到的最大难题。但让刘晓冬感动的是,当地百姓都很配合他的工作。即便有的家属知道患者已经去世,但他们还是会忍着悲痛回忆与患者相关的点点滴滴。

采样检测战场:到达黄冈后当地核酸检测能力提升一倍

如何找到新冠病毒、确诊患者,是疾控工作队采样检测小组的任务。他们要深入各个隔离点采集样本,以供实验室检测。来自省疾控中心的于连龙负责黄冈武穴市的采样任务。他说,初到武穴时,他们面临的是采样人员少、任务量大的局面。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就是防护服普遍偏小,几位男队员都是地道的“山东大汉”,穿上防护服基本是缩着脖子,走路也是“蹒跚而行”,生怕把衣服扯坏。

另一个挑战是采样地点复杂,有的隔离点是由学校宿舍楼改造而成,采样时要徒步在6栋6层高的楼间穿梭,爬上爬下按名单采样,对体力是严峻的考验,加之层层防护下,很快就开始出汗,呼吸不畅。尽管护目镜上都涂了碘伏以防止起雾,但时间一长汗水还是会在护目镜上形成细流,有时汗水流到了眼上,也只能使劲眨一眨、忍一忍。

除此之外,方言不通也困扰着山东队员们。有时候他们需要透过层层隔离,大声、多次地重复解释采样的必要性,告诉采样对象应该怎么配合采样人员,有时甚至需要亲自演示,对方才会配合采样。但让他们特别感动的是,咽拭子的采集会导致干呕咳嗽,但是被采样的当地百姓都会尽力忍着,等把咽拭子拿出来,他们才歪头到一侧咳嗽。

样本被采集回来后,就进入了实验室检测环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作为病例确诊的最关键一环,与病毒“零距离”接触,是最危险的步骤。但负责核酸检测的队员最擅长的就是大海捞针、擒贼擒王,让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在先进的核酸检测手段面前原形毕露。

他们戴上N95口罩和护目镜,穿上厚重的多层防护服,走进封闭的实验室,闷热、低气压,工作不久汗水就会浸湿衣服,呼吸困难,脸上也会被勒出又疼又难看的红印,队员们必须克服种种不适,集中精力,不能有任何差错。检测任务重时,会工作至凌晨一两点。每天防护服的穿脱标志着一天工作的开启和结束。进入实验室后,他们就没有了时间概念,总想着多做一批,再多做一批,不知不觉中就错过了吃饭时间,从实验室出来才感觉到饥肠辘辘,抓紧扒几口饭菜再继续工作。

在山东疾控工作队的努力下,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这一黄冈疫情防控的燃眉之急被顺利拿下,因为检测流程合理再造和山东检测设备的援助,当地的核酸检测能力由工作队刚去时的每天二三百份一下翻了一倍以上,大大提高了当地的核酸检测能力。 (新时报记者苏珊)

●花絮

他说最想吃济南把子肉面膜等礼物统统安排上

12日,山东52名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正式结束隔离休整,其中包括济南疾控队队员杨国樑、王东和李忠。在解除隔离现场,济南市疾控中心还特意为3位队员准备了蛋糕,庆祝他们回家。

济南疾控中心病毒检验所所长杨国樑在黄冈负责核酸检测工作,他说临走前没能跟78岁的老父亲当面道别,此刻他最想陪老父亲吃顿饭,最想给妻子孩子做顿饭,抱抱他们。在现场,面膜、跳绳、按摩仪……同事们排着队给杨国樑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

济南市第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忠在黄冈主要从事核酸检测工作,在黄冈总共检测5000多例。他说,现在最想干的事就是吃顿家里包的饺子。

济南疾控中心的王东是支援湖北黄冈的疾控队员,他说最想念7岁女儿和两岁的儿子,在湖北时最想吃济南的把子肉。

据了解,济南超意兴相关负责人看到新时报的报道后立刻联系记者,表示会派员工把最好的把子肉送到英雄家里。12日11:30左右,超意兴工作人员将队员王东心心念念的把子肉、四喜丸子、好米干饭装好盒,送到了他的家里。(新时报记者苏珊)

新闻推荐

山东高速集团提前实现内部巡察监督全覆盖

□记者常青报道本报济南讯近日,记者从山东高速集团获悉,该集团自2017年11月启动内部巡察以来,目前已完成对所有23家二级...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