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场上的“病毒猎人” 记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医技团队
本报记者 张磊 通讯员 韩崇伟 闻静
在市人民医院战“疫”一线,有这样一支医技团队:
他们与新冠病毒面对面交锋,是捕捉病毒的“侦察尖兵”。
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是战“疫”中的“隐秘战士”。
他们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是战场上的“执锤人”。
他们是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里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人员。
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市人民医院是省内为数不多且最早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医院之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被称为“病毒猎人”,用智慧和汗水、用责任和担当,为医学诊疗和科学防治提供精准依据。
五天时间完成筹建任务
“叮铃铃,叮铃铃……”1月27日(大年初三)深夜,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王刚平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刚平,到办公楼三楼会议室开个会。”电话另一端,市人民医院工会主席丁兆军的话低沉、简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早已习惯每天24小时待命的王刚平立即赶往医院。会议室里坐满了医院领导。“你们中心实验室紧急筹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否完成任务?”“坚决完成任务!”王刚平坚定地回答。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这意味着尽快具备开展核酸检测能力,对及时识别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年前,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基建刚刚验收,还没正式开展工作,只有生物安全柜、洁净工作台和冰箱,其他设备也还在招标公示期。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
当晚,列出设备、试剂耗材清单;第二天,紧急采购疫情用检测设备及试剂挂网;接着,招标采购;核酸提取仪到位、离心机到位、涡旋混匀器到位、扩增仪到位、高压灭菌器到位……短短5天时间,就完成了疫情急需仪器试剂招标采购、安装调试、方法学评价、确定标本送检及检测流程等工作。
这是一场“初心与使命”的考验———
在疫情发生之初,团队全体人员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胡永超、徐美娟和吕蕙馨主动请战,从检验科、病理科自愿主动到中心实验室病毒核酸检测第一线,陈雷、王晓平、陈佳琳再次庄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徐美娟和胡永超也写下入党申请书;一份份请战书、一封封入党申请书,字里行间表达“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以忠诚赴使命,秉初心显担当。2月3日,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了山东省临检中心的验收。
为科学防控提供精准依据
对于新冠病毒,人类还知之甚少。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科室,标本采集交接应注意哪些事项?核酸检测如何质量管理与控制?生物安全防护如何做好?十几种新上设备如何使用?……这些成为摆在团队面前的一道道必答题。
筹备期间,王刚平带领时会芳等团队成员利用设备陆续到位的间隙,研究制定了多套应急预案和详细检测流程,邀请了市疾控中心专家周刚现场指导,针对实验间I区、II区、III区不同区域,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进行反复练习,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零距离面对面接触确诊或疑似患者的生物样本,意味着高风险。”王刚平说,这要求检测人员认真再认真、仔细再仔细,检测过程容不得有一丁点马虎。
没有硝烟的战场,考验着每一个人。
2月5日,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迎来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标本,科室人员立刻进入战斗状态。“标本箱消毒”“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前臂移动幅度不要太大”……在核酸提取间内,王刚平和市疾控中心专家李超仔细盯着检测人员陈雷和孙华珊的每一步操作。
核酸提取是整个检测过程最关键、最危险的环节。在检测样本时震荡会形成气溶胶,如操作稍有不慎,不仅会产生污染导致其他样本交叉感染、影响检测准确性,还会让检测人员暴露在危险中。
同时,检测人员需要“全副武装”,采取院内最高级别的三级防护。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头戴N95口罩和护目镜,在一个密封的环境,再加上工作时需要高度集中,整个过程四五个小时下来,脸上是一道道深深的勒痕,身上衣服都会被湿透,手被汗水泡得发白。
核酸检测是临床医生的另一双“眼睛”,也是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和治愈的重要参考。为确保标本第一时间完成检测,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工作,日夜轮岗、通宵达旦,为患者确诊、医治和社会隔离防护提供重要依据。
凝聚力量为生命护航
收样、检测、复检……每天高强度重复同样的工作,这无疑是对体力和脑力巨大的挑战。然而重压之下,他们没有丝毫退缩。
这是一支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团队———
他们舍小家顾大局,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不分昼夜,放弃休息时间,一声令下,转身成为无畏的战士,身披白色战袍,毅然投入到战“疫”之中。
这是一支年轻有为、富有活力的团队———
平均年龄不到31岁,在他们的背后,是孩子、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战“疫”场上,他们冲锋在前、并肩奋战、相互依偎,用科学的利器与病毒“近身”搏斗。
这是一支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团队———
面对“看不见的敌人”,他们争分夺秒让病毒无处遁形,早一秒确诊就少一分播散风险、多一分生命安全保障,用精湛的医技,筑起健康“防护墙”。
“疫情不散,我们不退。”王刚平说,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仍处于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以专业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标本、每一步分子学检测,为科学精准打赢战“疫”贡献力量。
夜已深,人未静。他们为生命护航,为健康守门。
新闻推荐
本报3月14日讯(记者林江丽)今天上午,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副指挥长郑德雁主持召开市委经济运...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