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陶瓷上的民族复兴史 陶艺家路今铧的“诗和远方”

延安日报 2019-12-01 10:30 大字

●延安的孩子正在参观展览

■本报记者 牛敏 彭琛

他是山东一个普通的百姓,出于对祖国的感恩,对新时代的赞美,他遍寻图书馆、档案馆、报刊图片社等,搜集整理出179张历史照片,从鸦片战争至今,勾勒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复兴之路;

他是一个陶瓷艺术家,把自己搜集的历史照片烧制成瓷片,将瓷艺与历史结合,策划了一场民族复兴展。随后与儿子两个人一辆车,从家乡淄博出发,一路自费过济南、韶山、井冈山、于都、台湾、瑞金、遵义、延安等地,历时半年,在全国巡展。

半个月前,延安有一场展览:瓷系初心——路今铧民族复兴瓷艺展。179张历史照片印制在陶瓷板上,记录了从鸦片战争至今,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进程。

我是带着孩子去看的。从新中国最早的蒸汽机车,到时速380公里的和谐号高铁;从“东方红一号”首个人造卫星发射上天,到“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从鸦片泛滥让中国变成“东亚病夫”,到21世纪人类思想宝库盖上了中国印……原以为7岁的孩子可能会看不懂,没想到他却看得津津有味。看完竟还自己悟出:我们中国越来越厉害了,这下没人敢欺负了吧?!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接地气的展览!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看。孩子们被吸引是因为展览的内容“有意思”,而我则从这展览背后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家国情怀,看到了真实版的“我和我的祖国”。

1一个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感怀

办展览的人叫路今铧,山东淄博人。今年6月开始,他带着儿子,两人开一辆面包车,拉一车展品从淄博出发,一路过济南、韶山、井冈山、于都、台湾、瑞金、遵义,进行“瓷系初心——路今铧民族复兴瓷艺展”全国巡展,11月15日来到延安。

他说,他就是一个普通百姓,这次展览就是一个老百姓对生活的感怀,对祖国的礼赞。

路今铧今年60多岁了,几乎是跟着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经历过贫穷、饥荒和物资匮乏的年代,见证了改革开放、经济繁荣和民族强大的过程,有感于新时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惠及人民的巨大福祉,他决定办这样一个展览。

为了这次展览,路今铧遍访全国各大图书馆、档案馆、报刊图片社等,还四处托人打听搜集老照片,部分珍贵图片路今铧甚至不惜付费购买或翻拍,最终在展览中呈现的179张照片,都是他自己一张一张挑选出来的,然后进行整理分类,再以个人所感所悟拟出文字说明。图片展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1840年到1949年。他写道:一个民族,只有真正强大之后,才有勇气和自信,去审视自己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第二部分从1949年到1960年。他写下:新生铸造根基,奋斗创造奇迹;第三部分从1961年到1977年。他写下:步履维艰的六七十年代是一个特殊时期。但两弹一星、中美建交、重返联合国等重大历史事件,又令国人无比自豪;第四部分从1978年到2018年。他写下:改革开放40年,沧海横流时,当惊世界殊。完全是一个百姓的视角。我想,这大概也是这次展览为什么接地气、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吧!

不同于其他图片展,瓷系初心——路今铧民族复兴瓷艺展除了内容接地气,形式上还与陶瓷艺术相结合,所有图片都被印制在陶瓷板上,因为路今铧本身是一位陶艺大师。

2一个陶艺家对祖国富强的礼赞

陶瓷艺术是中国的瑰宝,路今铧在山东的“路窑”也是一家传承了近300年的家族老字号。而“路窑”最引人注目的贡献就是烧制出了“曜变天目”。

“曜变天目”是一种神奇的中国宋代名瓷,传世的仅有三个,被珍藏在日本的博物馆里,因其极为稀少而被誉为世界陶瓷珍品中的皇冠。300余年来,其魔幻般的色彩变幻令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一直沉迷其中,研究不辍,但都未获得成功,故其制造工艺也被誉为“神技”。“曜变天目”也就成了各国大博物馆争相收藏的顶级藏品。

路今铧一直执着于陶瓷窑变的研究,山东省设立了李龙土院士工作站后,他们把光子晶体与陶瓷技艺相结合,开展了光子晶体陶瓷的研发,由此破解了“曜变天目”的制作“神技”。

如今,“曜变天目”算是路今铧的招牌作品,也是他多年来自费收集《中华民族复兴赋》书法作品、筹办民族复兴瓷艺展的主要支撑。

这次图片展虽然并没有用到“曜变天目”的神技,但如何让照片在瓷板上更逼真,让色彩还原得更好,路今铧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普通人看展览看到的可能只有图片和故事,而其背后的技艺和付出只有艺术家自己知道。

这一次尝试还让路今铧找到了一种保存图片的新方式。他说,任何电子版本、纸质版本的图片资料保存期都不会太长,但如果把图片烧制在陶瓷上,只要不破碎,至少可以保存一万年。

搜集历史照片,反复尝试图片与陶瓷的融合,路今铧筹备这场展览用了3年多,而他决定办这个展览则源于10年前自己创作的一篇《中华民族复兴赋》。

3 一个文人对民族复兴的歌唱

虽是陶艺家,但路今铧骨子里却有着浓浓的文人情怀,尤其喜好诗词歌赋,先后创作并发表过《陶瓷颂》《齐都颂》《淄博赋》《孝赋》《马桥赋》等辞赋作品,在当地小有名气。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他面对“山河日新,华夏巨变,各国景仰,中华又位世界之端耳”,一时兴起,创作完成了《中华民族复兴赋》。在这篇洋洋洒洒近3000字的《中华民族复兴赋》中,他“看沧桑之巨变,叹世界之殊惊,观万里山河红遍,忆复兴大业峥嵘”。

这次创作本来只是想抒发一下个人感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华民族复兴赋》在《中国文化报》发表以后,竟引起不小的反响,众多学者评价讨论题词,书法家刘洪彪还将其书写在了60多米的长卷上,蔚为壮观。一时间,各种以《中华民族复兴赋》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创作如雨后春笋,令路今铧十分惊喜。

惊喜之余,路今铧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用全中国各民族的文字书写一遍《中华民族复兴赋》,那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说干就干!为完成这个想法,2009年以后,路今铧在全国各地奔波了3年,共收集到300多件《中华民族复兴赋》的书法作品,涉及文字37种。路今铧回忆说,当年的收集过程极其不易,因为有些民族的文字濒临灭绝,只有少数几个文化精英会写了,十分难得。但最令路今铧感动的是,每到一处,总是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他们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用隆重的仪式欢迎他的到来。

“他们把我看成是一个文化使者!”这让路今铧更加认定自己做的这件事意义重大,而且有义务、有责任继续坚持做下去。于是,才有了他把300余件书法作品结集出版,作为“各族人民献给伟大祖国的翰墨颂歌”;有了他把这些书法作品与陶瓷艺术融为一体,刻制在自己的七彩陶瓶上,成就陶瓷作品200余件;也才有了这次“瓷系初心——路今铧民族复兴瓷艺展”,最终形成一系列民族复兴陶瓷文化。

尾声

从山东淄博出发时,只有父子俩,一辆面包车。抵达延安时已是巡展的第九站,巡展团队里多了6个志愿者。

在湖南韶山巡展时,志愿者李光辉听说了路今铧的故事,被他的精神感动,自愿过来帮忙布展。不仅自己帮忙,李光辉还另外召集了5名志愿者一起加入。韶山展览结束后,他们6人就成了路今铧巡展团队的新成员,一路跟随。

暖心的事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发生着。

离开延安后,路今铧一行又带着展品去了西柏坡,接下来还要去北京、去深圳……这些地方有的在路今铧的计划之中,有些在他的计划之外。这半年来,不断有人看他的展览,听说他的故事,邀请他去新的城市布展……

路今铧曾经写过一首小诗,其中有这么两句:我愿做一棵小树,期盼着长成栋梁,回报阳光的厚爱,回报泥土的滋养……能为祖国腾飞尽力,能为民族复兴歌唱,路今铧觉得这就是他作为一个百姓、一个陶艺家、一个文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新闻推荐

请注意!2020高考报名缴费明天开始超出时间视为自行放弃高考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邹元德)根据此前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关于做好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