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生态境域中人的生存问题

大众日报 2019-12-17 09:41 大字

盖光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从事文艺学、美学及生态文化研究。近年来,发表“生态”问题研究论文及文学评论100多篇,合作主编《生态美学丛书》《生态哲学丛书》,出版专著《文艺生态审美论》《生态文艺与中国文艺思想的现代转换》《生态境域中人的生存问题》《生态批评与中国文学传统:融合与构建》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等省级项目4项。获省、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余项,2014年获泰山文艺奖。□盖光

一、主要内容

人类要可持续性生存与发展而合理走向未来,就须肯定人是在生态系统中从事着生命体验活动的人,必须积极主动且有目的地构建人的生态性生存机理,进而生态性地优化人的生存活动,充蕴人的生态优存机能,并合理、有效且及时地走进优存的境界,这本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生态性优存”的基本前提应该是人在生态系统构成中与自然建立的生态和谐且有机联动而生成的人的“能动性”存在,促动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身多重条件下的生态和谐及有机关系,不断促成“生态”条件下的人类文化与文明,就此,亦可明晰生态文明是促使人类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性生存的人类文明机制。

全书通过生态系统和谐结构、生态存在论、生态思维论、主客体生态论、生态价值论、生态支持论等多层论题的研究,引申至关于生态文明问题的审视,继而确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终将行进的、必然的历史过程。

二、创新之处

把握人的生存之基本的生态关系,认识当前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及人的生存问题应该守持什么样的生态观念。明确生态观念实际是我们认识一切问题的基本观念,须将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机关系,逐步引申到社会生态关系、精神生态关系、文化生态关系,并最终趋于生态化平衡态及有机性的重要观念。

提出人的生态优存论问题,立足人的当下生存状态,进而直视人的未来性生存问题。力求构建人所应有的,本来且本真性生存,实际也是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生存,在生态文明条件下的生存,这必然体现很强的现实意义。

以辩证思维为基本的方法论依据,与系统整体性、多样性、复杂性方法融合,形成有机性及过程性的生态思维方法系统,使生态方法成为我们认识自然、社会、精神及文化状况,体验人的生态“优存”的可行方法。

以生态价值为基本的价值定位,深化认识生命的价值,生态有机性地构建自然、社会、精神及文化价值系统,继而深度探究人的价值及人文价值。

从人的生存问题展开而逻辑地引领出,或者必然走向生态文明问题研究。把生态文明作为历史性和纵向生成性及多样文明形态有机合成的文明存在,探讨其整合性、建设性机制及“情理”特征,并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与现实中一切文明成果及体系能由生态性整合的文明构成,是融合性文明,是人类文明行程的必然走向。

三、成果价值

关注人类生存问题,且如何在生态条件下“优存”,是任何人,任何科学研究都不可回避的问题。该书从概念范畴建立,论证及体系运演,各种关系明晰,直视这个基本问题的解答,其价值呈现既重学理阐释,也融应用性体认。

人类不可能游离于生命有机性而特立独行。关注人类存在,其基本视点应定位在如何把握人的生命自由及生存活动的和谐性问题上,应以生命为逻辑起点,合理地巡礼人与自然的生态有机关系,认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才能融入生态系统和谐的运行中。

对何谓“生态”,“生态”何为的考论,在基础理论构建、生存境域体察、方法论运用、主客体结构转换、生态支持系统以及对生态文明社会构成的系统研究都深含必然的学术价值。

合理解析生态问题,结合现实中最具体、最直接、最具应用性的回应,体现理论研究的责任和价值。理论研究理应密切关注生态和环境问题这个焦点,更要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以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新闻推荐

安全评测机构“带病作业”纳入黑名单 ◆全省通报,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对评价检测机构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记者付玉婷报道本报济南12月16日讯安全生产评价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是进行事故预防、隐患整改的重要依据,但如果这些...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