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服饰顾问省博解密华夏服饰 跟着文物穿越,看看明朝穿衣那些事儿
蓝地纱织云龙蟒梁冠服饰是华夏文明的具象载体。解开华美衣裳的服饰密码,追溯礼乐文明的悠久源头,能够连接古今,深入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昨日,传统服饰史学者、《国家宝藏》服饰顾问董进来到山东博物馆“博学汇”活动现场,从珍贵文物入手,解密藏在明朝服饰背后的故事。记者许倩
服饰类型品种多
在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中,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其服饰既有对历代的继承,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而从整体上讲,明朝服饰又有着诸多不同的种类之分。董进介绍,“明代服饰按照穿着的不同场合与功能,可以大体分为祭服、礼服、朝服、公服、常服、吉服、便服、丧服以及其他功能服饰等。”
在明朝,服饰的设计很有讲究,体现着场合、等级的不同。“祭服是在重大祭祀或礼仪活动,如祭拜天地、宗庙、社稷、先农以及正旦、冬至、圣节与册封等场合中穿着的服饰,主要分为皇帝诸王的祭服(也称冕服)和文武官员的祭服两种形式。”董进介绍。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明代,能够拥有使用冕服的权贵只有皇帝、皇太子、亲王、亲王世子和郡王。然而,尽管他们的冕服都被称为衮冕,但实际上,由于等级的分别,他们的冕服在细节上区别很大。董进介绍,“皇帝的冕旒有十二旒,每旒五色玉珠十二颗,用玉簪穿起来,身着十二章纹的玄衣;亲王的冕旒只有九旒,每旒五色玉珠九颗,用金簪穿起来,身着九章的青衣;至于级别更低一些的亲王世子及郡王,则按照身份依次递减。帝王以下,如公、侯、驸马、伯及文武官员,不穿冕服,而是使用形制与朝服一致的祭服。”
在明代,对于祭服也有规定。“皇帝亲祀郊、庙、社稷时,文武官员分献、陪祀,则穿祭服,也就是说通常是官员参与国家重要祭祀活动时才穿祭服,和冕服一样,不能随便穿着。官员穿祭服时,头上戴梁冠,以梁冠数量分辨品级,公、候、伯与驸马另加貂蝉笼市。上身穿青罗衣,下穿赤罗裳,内穿白纱中单,均用阜色缘边。腰部束革带、大带以及蔽膝、玉佩、大绶等。”董进说。
服饰样式体现历史变迁
在历史发展中,明朝的服饰特色也体现着对历代服饰特点的继承。比如作为女性礼服的大衫和霞帔就是从唐代妇女的盛装逐渐发展而来的。“作为女性,明代后妃、命妇没有专门的祭服,但在一些女性可以参加的礼仪活动中,如受册、谒庙、助祭、朝会等,她们也拥有具有祭服、朝服双重功能的礼服。”董进介绍。
其中,皇后与皇太子妃的礼服主要是凤冠和翟衣,而皇妃以下及各级命妇的礼服用的是翟冠、大衫和霞帔。皇后的凤冠以及王妃命妇的翟冠装饰了大量的点翠、珍珠、宝石以及金银饰件等,相当华丽贵重。董进说,“到了宋代,大衫霞帔基本定型。原先是整条的披帛,被裁开变成两条,每条的前端裁成三角形然后又缝在一起,上面挂上不同材质的霞帔坠子。霞帔原本是女性日常便服里的装饰,同披肩一样,逐渐被礼仪化,成为后妃常服的一部分,到最后又升格为女性礼服中的重要组件,一直沿用到清代灭亡。”
此外,出席隆重的大朝会等仪式所穿的朝服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设计制作。“官员朝服的形制出现于汉代,到唐宋时期基本定型,明代的朝服大体上继承了宋元的样式,头戴进贤冠、身穿赤罗衣和赤罗裳,衣服罩在裳外,内穿白纱中单,腰系蔽膝、革带、大带、玉佩、大绶等。嘉靖以后玉佩上加红纱佩袋。”董进介绍,“朝服也分为两种,皇帝诸王以皮弁服为朝服,文武官员的制服则是从西汉开始一路发展过来的样式。”
和祭服一样,朝服的设计中也反映出当时的等级。“明代皇帝、皇太子及亲王的皮弁服款式相同,均为头戴皮弁、身穿绛纱袍,只是仍按地位等级的高低在细节上有些许差异。皇帝皮弁为十二缝,每缝前后各用五彩玉珠十二颗;皇太子、亲王为九缝,每缝各用五彩玉珠九颗;亲王世子及郡王再按级别递减。”董进说。
场合穿搭有讲究
明朝服饰种类多样,在不同的场合下如何穿搭也有讲究。常服指的是常朝所穿的服饰,明代官员的常服在早期曾被称作“便服”,后妃常服也称为“燕居”。特别的是,常服是日常工作、学习及一部分礼仪活动中的着装,并非寻常的家居便服。“明代皇帝使用常服的场合最多,比如常朝视事、日讲、省牲、谒陵、献俘、大阅等场合均穿常服,文武官员在常朝、视事时穿常服。”董进介绍。
除了常服,在时令节日、婚礼、寿诞、能宴等各种吉庆场合,明代人会穿吉服,但没有特别严格细致的标准。董进说,“一般来说,吉服的款式与常服或便服相同,如圆领、直身、曳撒、贴里、道袍等都可以用作吉服,但样式更为华丽精美,使用的颜色也多为大红等喜庆色彩。”
在不同的节日,吉服也有不同的设计。“比如在清明节的时候,古人不仅会扫墓,女子还会荡秋千,在秋千仕女补子上就记录了这样的场景。端阳节时会穿饰有‘五毒艾虎’纹样的五毒吉服。”董进介绍,针对中秋节还有特别的私人定制款吉服。“明神宗的生日为八月十七,与中秋节相近,在生日的时候会穿带有‘万寿’字样的玉兔补子吉服。”
在明朝,吉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使用范围很广。董进说,“在时令节日、婚礼、寿诞以及其他各种隆重喜庆的场合里需要穿吉服;因为古人重视‘留影’,画像时也穿吉服;着吉服下葬在后来也发展成为了一种制度,所以安葬在定陵的明神宗穿的不是冕服和礼服,而是吉服。”
与吉服相对的是丧服。明代的传统丧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等,材质、细节制作均有不同,按照与逝者的亲疏关系来穿着,这也是古代宗法社会中伦理关系的形象化体现。民间按照生活中的习惯,采用简化后的孝服来代替传统的五服。“一般男子穿一件麻有或白布的孝衣,头戴白色孝巾,女子则以孝衫、孝裙为主,头上戴盖头或孝巾、孝髻,耧间都束麻绳。处于丧礼期间的妇女,如果需要出门、会客或参加一些吉庆场合时,为了表示有孝在身,往往头戴孝髻、身穿白色或浅色衣裙。”董进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孟凯)11月16日晚,山东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闭幕式在临沂市大剧院举行。省体育局副局长乔云萍致闭幕辞...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