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苗长出产业“森林”
本报记者 侯庆萍
“葡萄就像我的孩子,让它们长得好是我最在意的事。”山东志昌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昌每天都会到葡萄试验基地转一转,仔细查看葡萄的生长发育情况,35年如一日。
1984年,高中毕业后一心想摆脱家庭贫困状况的张志昌,建立了一个0.11公顷的葡萄园。然而,与许多农民种葡萄、卖果品、追求高产不同,他将目光瞄向了“种苗”。
“在我看来,做种苗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优良的品种,才能为这个产业发展奠定好的基础。有了优良的品种,加上好的管理技术,生产出好的果品,卖出好的价钱,这不就形成全产业的四个环节嘛。”张志昌说。
然而,育出一株好苗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志昌农业将创新的种子根植于育苗的全过程,为攻克葡萄根瘤蚜难题,自1999年起,先后与德国、法国葡萄苗木公司合作,并在山东农业大学葡萄抗逆研究专家的指导下,建设了一个占地20公顷的国内最大抗性砧木资源圃。
“为做好资源圃的建设工作,我们的技术团队苦心钻研生产技术流程,增添自动控温设备,一天到晚在育苗温室观察愈伤组织形成情况,严格按照专家的指导和国外技术标准做好温湿度调控。”志昌农业研发中心主任程晨晨介绍说,由于不同的葡萄品种对培养基的类型和激素要求的浓度不同,最终,经过反复筛选实验,苗木成活率从最初的15%提高到90%以上。
而后,志昌农业又从国外引进了30多个抗性砧木品种,并试验成功了多个不同砧穗的嫁接组合,筛选出了抗旱、抗寒、抗盐碱、抗根瘤蚜等适合我国不同地区栽培条件的抗性砧木,硬枝离体机械嫁接育苗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这一试验的成功,改变了我国抗性砧木葡萄嫁接苗只能从国外进口的历史。
不止于眼前的小成就,紧随农业改革的步伐,志昌农业不断加大现代科技应用力度,在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和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方面持续创新突破:全力搭建智慧农业平台系统,实现对葡萄苗木和果品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中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应用。
不仅如此,志昌农业立足于产业化服务大格局,实施全产业链服务,努力“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把科研生产基地打造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为果农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志昌农业已无偿为全国各地葡萄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45万余人次,使36万多农户靠栽培葡萄奔上了致富路,直接或间接带动劳动就业人数80余万人。
新闻推荐
守护居民正义的“法律管家” 山东宇瑞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丙全用真情服务敲开居民“心门”
刘丙全(中)几乎每天都会跑到社区,忙到不可开交。刘丙全自去年6月以来在社区坐班,前去咨询的居民越来越多。通过各种宣传...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