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追赶与突围

济南时报 2019-09-07 23:34 大字

□宋刚

在山东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两辑《新活力作家文丛》的十几本书中,刘建东的《午夜狂奔》算是极独特的一本。说它独特,不是因为其文字显实但意象奇诡、情节怪诞而情绪饱满,只是因为它在这个显得浮躁便容易虚伪的文坛上默默展现出的难得的真诚。作品真诚,选录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到当下的创作共13部,从一定意义上涵盖了作品们的“一生”;作家也真诚,丝毫不惮于将自己写作的成长历程和盘托出,供人赏鉴。因此,作为本卷的责任编辑,在辛苦的案头工作之后,便有了些与以往结束一项工作后不太一样的感动,感动于这份久违的真诚。

其实,作品的真诚,其底气在于作家的真诚。十三篇中短篇小说,有作家自己也觉得不够完美的习作式作品,如《医院里的狮子》,更有完成了不断的蝉蜕后以近乎完美的姿态呈现于前的《遗失于眼中》《兄弟》。一本文集,毫不掩饰地展现了十几年来作家与作品在写作探索历程中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追赶与突围”的主题。而这,似乎正是这本书带给读者和文坛最具冲击、最有魅力之所在。

首先,是作家创作意识中自觉的不断探索、不断超越的“追赶与突围”。

取《午夜狂奔》这一篇窃以为不算完美的作品为集子的主题目,并不是作者或编者的偏爱,而是这个名字,很生动地表现了作家和作品从模仿到创造,从玄想到回归现实再到抽离和超越现实,从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到随心所欲实现数种写作技法与创作原则的融合,形象地表现了作家的创作思考和实践经历的从追赶到突围再追赶再突围的永不停息的探索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了令人眩晕的活力或曰生命力。这一活力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律动,始终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行进。这样的行进时常借助着“奔跑”或“飞翔”等意象,以个人或群体飞速行进的方式,表达着追赶或逃离的情绪,也对现代人的心理做了客观的写照——不择手段地想要拥有,拥有后又不由自主地想要抛弃——现代人的爱情、工作、生活皆如是。作品最常用到的布景是“夜”,而且是暗夜,在这样的夜里,人物的处境或是随心所欲,或是无处可逃。

《午夜狂奔》中马德里与那那的爱情便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当那那对马德里一往情深时,马德里如文艺作品或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场景一样是不屑一顾的,而当马德里在逃亡的过程中再想起那那,尤其是看到那那又有了新的感情生活时他的表现也如寻常的男人一样无法接受,并因为对那那刻骨的思念,马德里忘记了自己逃犯的身份,在最不宜现身的地方——那那的结婚典礼现场倾吐了自己的思念和爱。倾吐的后果自然是自由甚至是生命的失去,但马德里丝毫没有后悔,在身体的自由与心灵的释放之间,他最终选择了后者。

《时间的雕刻》《后商时期的爱情》等一个个并不算新奇的故事,揭示的也是亘古已有的道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问题依然在现代人的面前摆放,只是我们面对的已是百倍复杂于我们先辈的世相百态和现实人生。尽管如此,我们仍要选择。“追赶与突围”便是这样的选择,是无

穷尽的,因而也是说不完的,是文学与生命永恒的话题。

其次,是作品中无处不在的“追赶与突围”痕迹。尽管这个世界多的已是快餐式的文化和思考,但刘建东在作品中始终没有忘却对生活和生命的哲学式思考。《广场上的鸽子》中不同的叙述对象的眼中看到和嘴里说出的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王小红,直到故事的最后,现身于广场中央的竟然是让所有人大出意料的只属于父亲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另一个”王小红。《夜行》中的“我”,在不同的叙述者那里,不仅

是“我”的上车的经过,就连最后的死或活都成了一个悬念,最终未解。于是,我们很容易便可发现,作家很喜欢设置一个预先就可能存在着很多重可能性的场景,再由这一场景生发开来,不断地填补人物,不断地推进情节,又不断地否定先前的结果,最后呈现出的往往已经是与作品最先展现的出发点或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由自主被引导的读者的原始期待大相径庭的结局。作品和作家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在带有强烈的戏剧效果的情节设置后,体现出的是作家对生活和生命的别一种思考,可以看得出,几乎所有诸如此类的作品都归于这样一个宿命——由最后的结果来推断发生过的事情,是永远找不到真相的,甚至只会是迷失。或许,生活本来就没有真相,只有无数种令人惊慌失措继而无可奈何的可能性。作家站在自己的时空里真诚地做着不知疲倦的思考和探索,生活是什么?生命是什么?这样的思考已是这个领域内太少有的了,作品们在思考人生,却多是现实的,不愿超越的,作者们在探索生命,却多是沉溺的,甘心于寻常的,但刘建东在做,很努力地在做,丝毫没有考虑是否合于潮流,是否会有结果。

正如《新活力作家文丛》的编选者施战军在推荐这部文稿时所说:“刘建东的写作路径在一代青年中的代表性如此鲜明,从先锋到写实或者说从注重技法到观照生命的转型,他是做得最自然的一个。生命的诱惑、被动、无措和无奈闪现在欣快、杂沓、惊险的世情表象中,他在实现着小说天地的大开大阖。”这也是我们在这个早已忘记了哲学,不习惯于玄想的世界里还能够看到《心比蜜甜》中极有意味的“杨格尔”“杨费尔”,甚至是直白的“杨哲学”的人物名字由来的原因,也是已远离了这个时代的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巨匠留给我们生活的最后剪影。正因为此,刘建东将指代意味过强显得文学意味减弱的几篇小说录于其中,深意是需要有共鸣的心灵来体会的。在以后的几篇作品中,作家思考时的那种精神的无奈和在眼花缭乱中的迷失,已渐渐地有了更深的意味。已属成熟期作品的《遗失在眼中》《兄弟》,便将物质与精神的思考的结合做得少了人为的痕迹,多了自然的流变,生命的无奈、无措,生活于底层的不自觉的状态,随波逐流的人们的悲哀与凄惨,死亡是一种解脱,疯狂是一种解脱,但更多的人还在清醒中忍受。

或许,对所有人来说,生命本身就不可避免地是一个不断忍受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有刘建东这样的作者在真诚地和我们一起思考,一起“追赶”着,“突围”着,便有了些许的亮色。

新闻推荐

超划算!“报业食品”天猫店多种爆款特价秒杀 码上抢!东阿产阿胶糕只需 365 元吃一年 正宗、古法熬制东阿产阿胶糕,99元开抢,速来扫码秒杀

秋意渐浓,又到了进食滋补的时节,好多市民在选购阿胶的时候却犯了愁。价格高得让人咋舌,市面上的产品五花八门、品质参差不齐...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