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 文化沿袭 ]

半岛都市报 2019-05-16 01:37 大字

当代戏剧和农民业余剧团(上)

半岛记者李晨整理

从1949年冬开始,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崂山地区80%以上的山村、渔寨,先后“农民业余剧团”,利用农闲演出自导自演的表现新时期新内容的戏剧,如为了今土地改革,演出了《三世仇》《白毛女》;为了学习英雄模范人物,演出了歌剧《刘胡兰》等。

1951年冬,张家下庄在原有“同乐会”的基础上,以王明泽为农民业余剧团团长成立了村剧团。剧团吸收部分有一定演唱特长的青年村民,组成了表演组、导演组、剧务组、化妆组、音乐组等,首次排演了话剧《友与敌》和歌剧《婚姻自主》。

1952年正月初一的晚上,村剧团在本村小学教室后面的空地上,自己动手扎起“土台子”,演出了自导自演的话剧和小歌剧,使村民在看传统地方戏“柳腔”“茂腔”的基础上,第一次看到了话剧和歌剧,尝到了“新鲜”,大饱了“眼福”。参加话剧《友与敌》演出的主要演员是张云美(扮女教师淑敏)、张崇群(扮医生、淑敏的丈夫)、张崇旺(扮潜伏特务、淑敏丈夫的同事)、张崇奎(扮淑敏丈夫当年的同学,潜伏特务)、张崇松(扮公安人员)。

1952年冬,村业余剧团排演了大型多幕现代歌剧《小女婿》。主要演员有张云美(扮女主角香草)、张崇松(扮男主角田喜)、张崇举(扮小女婿)、张崇云(扮媒婆陈快腿)、张云锡(扮芳草爹)、张爱芳(扮芳草娘)、张淑芳(扮田喜娘)、张崇纲(扮村长),另有多人扮演群众。乐队由张云钦、张世岐、张世成、徐品三(本村公办小学教师)等组成。化妆由本村公办小学两位年轻的女教师负责。每逢剧团演出,她们都放弃休假,跟随剧团走村串寨为演员化妆。

大型歌剧《小女婿》,于1953年正月初一晚上,首次在村公办小学上校院自搭的土台子上演出,用两盏大号汽灯照明(那时农村还没用上电灯),受到本村驻军和村民以及周边村庄数千人的欢迎和高度评价。整个春节期间,剧团应邀演遍了当时的“董家乡”、车家乡”“张村乡”“午山乡”“浮西乡”以及山东头、石老人等十多个村。每次演出结束后,村和驻村部队的领导,都亲自登台对演职人员的成功演出表示祝贺和感谢。

1953年冬,村业余剧团的女演员张爱芳,从她二姐家带回一个大型吕剧《李二嫂改嫁》的剧本,急忙拿回村来交给业余剧团。就这样,在没有专业吕剧导演的情况下,村剧团在青岛地区首次排演了吕剧《李二嫂改嫁》(比1958年“青岛市吕剧团”成立还早了5年)。主要演员有:张云美(饰李嫂)、张爱芳(饰张大娘)、张淑芳(饰李大娘)、张崇云(饰天不怕)、张维先(饰张小六,时为张家下庄农民业余学校教师)、张志深(饰李七,时为张家下庄农民业余学校教师)、张崇纲(饰区长),另有本村青年数人为剧中群众演员。乐队由张云钦、张世岐、张世成、徐品三(本村公办小学教师)等组成。

1954年正月初一的晚上,村业余剧团在张家下庄小学上校院坐北朝南的土台子上,吊起两盏大号汽灯,演出了吕剧《李二嫂改嫁》。观看演出的除了列队集中坐在台下左侧数百人驻村部队官兵外,还有本村及周边10余个村的男女村民两千余人。观众把公办的下院、大街和街南的场院及场院南侧的空地全部占满。人们被演员们那新颖的唱腔、优美的演技、动听的乐曲所吸引,大家看得如痴如醉。

新闻推荐

一对山东母子疑被传销骗来广西 经过列车长一番劝导,最终半途折回老家

列车长在劝说王先生的妻子。张月月摄扫一扫,了解更多内容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李艺通讯员张月月)“我老婆和孩子可能被人骗去...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