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二次创业先锋”和“钢三代”讲述济钢转型创业故事

山东法制报 2019-04-04 16:37 大字

济钢集团(简称济钢)始建于1958年,是共和国缔造的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59年来,累计生产钢1.55 亿吨,实现利税316亿元,为山东省乃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去产能的浪潮中,济钢顺势而为,2017年6月成为全国首家整体退出钢铁主业的千万吨级钢厂。一年之后,“国企大象”实现华丽转身:周边设备推广、创业孵化、物流运作、文创项目开发、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济钢不断试水科技含量高、环境友好型产业,谋求新生。

今年以来,济钢旗下17家子公司正在奋力前行,“二次创业、重塑辉煌”成为新的冲锋号,曾经在各个生产岗位的技术能手们蜕变成“二次创业先锋”、“双创新兵”,他们在新的岗位新的起点再次起航。

全国劳模转型电气智能化研发,“二次创业先锋”不忘薪火相传

2月 11日,济钢集团印发表彰决定,全国劳动模范姜和信获得“二次创业先锋”一等功荣誉。今年52岁的姜和信,1985年来到济钢工作,或许他自己也没想到,32年后的2017年他走上了一条“二次创业”的转型之路。

姜和信曾是济钢炼铁厂一名电工,从业30多年来,每天与各种机器打交道,工作兢兢业业,还组建了个人工作室。济钢实施产能调整后,2017年5月姜和信带领4名工作室成员与其他两个工作室共同组建了瑞宝电气创造中心,负责研发新产品,走上了一条转型创业之路。

“知识结构跟不上。”电气技术更新快,自己学习新知识慢,是姜和信转型初期面对的困难。姜和信说,时代在催促他学习新知识,济钢的转型事业在催促他增长新本领……他开始学习CAD 制图、网络通信技术等。

“市场如战场,搞市场需要产品、服务和情商等,综合性素质要求比较高。”面对全新领域,姜和信说,“硬着头皮也得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正是凭借一股干劲和韧劲,姜和信的创作团队接连传来捷报。

去年由姜和信团队研发的国内首例电机绝缘智能检测终端一经问世,便受到好评,甚至有其他工厂在仿制销售同款产品。于是姜和信抓紧申报专利,并对产品升级换代,加入芯片等数字化改造。姜和信的团队攻克多个技术难关,先后调整参数、进行各类实验,最终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售货机,与银座智能科技、山东建筑大学、国知预警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一年下来,创作中心申请了四项专利,姜和信说今年还有七八项技术准备再申报专利。

“现在省里都在搞新旧动能转换,我们的产品比较传统,怎样产品不被淘汰、更有竞争力?”转型之初,姜和信就带领团队致力于解决这个难题。“这段时间我们公司正在建设大数据平台,下一步智能化是发展方向。所有的设备都要实现远程监控,我们会给用户提供超值服务,设备运营可以通过云平台中心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比如温度升高,后台可以立即预警。”谈起自己的智能检测终端,姜和信语气中透露出自信。

作为一名老电工,姜和信还不忘薪火传承,他目前正在培养第三梯队。“作为一名济钢人,创新精神、奉献精神都需要传承。”姜和信如是说。

“钢三代”转型“双创新兵”,创智谷“筑巢引凤”成双创梦工厂

今年36岁的李宏伟是一名“钢三代”,2009年25岁的他接过爷爷和父亲手上的“接力棒”,来到济钢炼铁厂高炉供料车间,成为一名光荣的济钢工人。李宏伟每天在38米高的高炉供料车间负责操控电脑,有时也需要亲自上阵清运铁矿石,但是他从不叫苦叫累,因为他以“我是济钢人”为骄傲。平时因为爱好写文章,有点才气的李宏伟不久成为了炼铁厂专职宣传员。

2017年济钢实施产能调整,李宏伟离开熟悉的车间,经过竞聘成为了济钢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智谷的一名“双创新兵”,为双创孵化提供服务。

创智谷作为一种新型业态,是一个搭建就业创业项目展示、资源对接、交流服务、培训指导的综合创业孵化平台。在新的岗位,李宏伟坦言最大的改变是:由甲方转变为乙方。“原来和机器打交道多,现在和人打交道更多一些。之前是一种传统的钢铁思维,现在是在国企背景下的市场思维。”工作中,李宏伟始终立足用户需求,想方设法解决入孵企业碰到的难题,为企业提供资金、企宣、办公场地、财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帮助。

“我们不仅应该借助济钢的金字招牌,更应该跟社会接轨,拿出我们的特色来。”怎样筑巢引凤,李宏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我们是国企平台,背后有强大的资源,我们初期定位是孵化和济钢钢铁生产有关的产业,按照“建链—补链—强链”思路,形成一个整体资源化的聚集链接系统。”

“一年以来,整个园区通过招商引入了72家企业,涉及智能制造、 节能环保、 绿色智能建筑、工业互联网等行业。”李宏伟介绍说,72家企业中有不少是济钢“ 老人” 的创业公司,比如崔庆胜和刘恒文创建的“工业互联网”、崔贝创建的“找化客”等。

在创智谷之外,济钢的多个重点转型项目正在落地开花,“济钢顺行”“济钢物流”“济钢城市矿产”“济钢保安”等一批新成员加入“新济钢”产业家族。

60年沧桑巨变,借势新旧动能转换,越来越多的“钢三代”正在书写“新济钢”的历史。“我作为济钢第三代人,哪怕我是一颗小石子,我愿意为‘新济钢’发展铺路。”经历了转型阵痛,“钢三代”李宏伟仍旧不忘初心,“我有一个愿望,想把以前济钢的影像留给我的后代,将来告诉他们什么是钢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采访时记者获悉,李宏伟等济钢团委骨干成员正在拍摄济钢版《我和我的祖国》专题片,近日将在美丽的鲍山脚下组织一场200人的快闪活动,向济钢和祖国献礼。

本报记者高文超

新闻推荐

毓璜顶医院荣登“2018届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

本报4月4日讯(记者孙淑玉通讯员李成修刘肖宏)3月30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上,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