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防抑郁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谈抑郁症防治
上篇
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生活节奏的加快,患精神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近些年来,“抑郁症”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从朋友间笑称自己“抑郁了”,到很多名人患抑郁症的相关报道……抑郁症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
据调查显示,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我国抑郁症患者达2600多万人,遍布各年龄组。睡眠差,心情压抑、焦虑、悲观失望,谁都可能和抑郁症不期而遇。那么,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都有哪些症状?面对抑郁症,我们应该做什么?对于抑郁症,很多人只闻其名,不知其意,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主任医师杨晓东将对抑郁症进行解析。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抑郁症?什么原因引起?
杨晓东:抑郁症并不是说像我们普通人认为的是内心脆弱不坚强、不够强大,然后才得的病,也不是说光是想不开得的病,事实上它有一套特别复杂的发病原因。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主要特点是持续悲伤,对通常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同时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降低或丧失,并且这些现象持续至少两周,没有原因可以解释。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抑郁症的种类不同,发病年龄也各不相同。据统计资料显示,原发性抑郁症的好发年龄在18-45岁之间;女性抑郁症的好发年龄在35-45岁之间;生活在社区中的65岁以上的老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5%左右,而生活在养老院的65岁以上的老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5%-25%。各种继发性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症、药源性抑郁症等)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因此,抑郁症的好发年龄不能一概而论。在日常生活中当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以及失眠、躯体不适等症状,内科相应检查无异常时,就应警惕患了抑郁症,应及时到精神科就诊。
记者:抑郁症有哪些症状?
杨晓东:部分抑郁症找不到明确的原因,部分继发于其它的躯体疾病、某些药物的副反应、严重的精神刺激以及不良个性等因素。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可以轻重不一,但核心症状是共同的。病人感到持续性的心情很坏、郁闷、不想说话、不想动、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总是高兴不起来,度日如年,对生活失去信心;感到自己的能力明显下降,记忆减退,脑子就像一部生锈的机器运转不灵;自我评价低,常哭泣,感到自己如同废人,自责、自罪,重者感到生不如死,脑子里反复出现自杀念头。有10-15%病人会出现自杀行为,部分自杀成功。如果上述症状持续存在两周以上,就有患抑郁症的可能。
抑郁病人还会出现早醒、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现象。有的病人会出现内脏功能下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症状,如消化功能不良、腹胀、呃逆、胃痛、恶心、心悸、心闷和各种形式的躯体疼痛。这时病人往往会认为患躯体疾病到内科就医,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拖成慢性抑郁症。当内科检查没有发现躯体疾病的依据时,病人会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不治之症,甚至走上自杀之路。严重抑郁症病人会伴发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但随着心情的好转,精神病性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抑郁症不但对健康和生命有严重影响,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有明显影响。但是,抑郁症的预后比较好,大部分病人经过系统治疗都能恢复到病前社会功能水平。
记者:抑郁症该如何治疗?
杨晓东:抑郁症是一种可治疗性疾病,目前治疗的方法也很多。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正规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可能单独或联合使用。系统治疗对于大多数抑郁发作的患者是有效的,通常能在1-3个月内让患者恢复到病前功能水平。一些程度非常轻的抑郁障碍可以不治而愈。
药物治疗是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临床用药应首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耐受性好、服用方便、无过量中毒风险的抗抑郁药物。如果同时服用多种其他药物时,请务必告知医生,避免与已服用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
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电抽搐治疗,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抑郁障碍治疗分为三个时期:急性治疗期,减少并消除抑郁症状,使患者达到病前功能水平;巩固治疗期,防止症状再次波动,通常持续4-9个月;维持治疗期,防止抑郁障碍患者复发。多次复发的抑郁障碍患者需进行长期维持治疗。
记者:如何预防抑郁症发作?
杨晓东:有研究发现,有75%-80%的抑郁症患者会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运动有助于抑郁症的治疗,既能增强体力,也能改善情绪。但运动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以健身操为例,内容包括跑步、跳绳,健身舞等,每周至少做3次,每次持续15-20分钟。散步也可以达到同跑步一样的效果。专家们建议患者每天步行1500米,并力争在15分钟内走完,以后逐渐加大距离,直到45分钟走完4500米。
记者: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该如何预防?对孩子有何危害?
杨晓东: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0%以上,多是在产后2周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患者在发病前往往会感到无法适应分娩后的生活,并因睡眠不足、照料婴儿过于疲劳等导致不良心境进一步恶化,以致出现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与一般的抑郁表现没有区别。
产后抑郁症会妨碍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正常相处,造成母婴连接障碍。而对不同时期的婴儿都有影响:
从出生到一岁是孩子的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孩子在这一时期开始学走路、说话,并培养早期的社交能力。而智力的健康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母亲患了抑郁症,就会在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精神紧张或郁闷,从而使智力不能得到充分开发。男孩子在这方面反应更为强烈,说明在生命最初阶段所遭受的压力面前,男性比女性更加敏感和脆弱。
产后抑郁症对母亲和孩子有严重的危害,对其应高度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关键。做好预防也很重要,产妇与丈夫可阅读有关的书籍或参加讲座,对产后抑郁症多些了解作好心理准备,并预早安排分配时间和工作。若妈妈产后出现抑郁沮丧的微状,丈夫、亲人或朋友应对她信任、同情和给予支持,尤其丈夫的爱护和谅解至为重要。如果症状持续未有改善或变得严重,必须尽快找专业人士协助,如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家等,可给予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
记者:抑郁症会遗传吗?
杨晓东: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但现在对它的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有关。据调查,抑郁症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者比例高,家族中有患病者的人群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几率越高。
虽然许多研究都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但抑郁症不属于遗传性疾病。相比遗传病,抑郁症的患病率低很多。
记者:该如何帮助身患抑郁的人?
杨晓东:如果身边有人患上抑郁症,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帮助患者到正规的医院诊断和治疗。可以陪他去看医生,鼓励他坚持治疗,如果坚持治疗6-8周后没有明显地改善,则需要陪他与医生一起探讨其他的治疗方式。
还需要给予患者情感支持、理解、耐心和鼓励,与患者谈话并仔细倾听,可以制定短期活动计划给患者带来快乐或帮助患者建立信心,鼓励患者不要悲观或自我批评,也不要集中于负性或内疚的想法。(张婷)
小贴士抑郁症状的自我测试
根据过去两周的状况,请判定是否存在下列描述的状况及发生频率。
(1)做事时提不起劲儿或者没有兴趣。
(2)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
(3)入睡困难、睡不安或睡眠过多。
(4)感觉疲倦或没有活力。
(5)食欲不振或吃太多。
(6)觉得自己很糟或觉得自己很失败,或让自己、家人失望。
(7)对事物专注有困难,例如阅读报纸或看电视时。
(8)动作或说话速度缓慢到别人已经觉察,或烦躁或坐立不安、动来动去的情况更胜于平常。
(9)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种方式伤害自己的念头。
单项评定标准:
①“完全不会”=0分
②“持续1周以内”=1分
③“持续超过1周,不足2周”=2分
④“2周内几乎每天”=3分
总分评定标准:
0-4分:没有抑郁;5-9分:轻度抑郁;10-14分:中度抑郁;15-19分:中重度抑郁;20-27分:重度抑郁。5分需引起重视,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生。
新闻推荐
女报记者孙墨琦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士,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是护士,患者第一时间寻求帮助的也...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