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话不再“稀缺” 需抓好“关键少数”
辛辣点评
□山东陈广江
有意见选择保留,有不满私下“吐槽”,有怨气藏在心里……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当前,一些在职干部在公开场合不愿说真话、不想说实话、不敢说心里话,谨守“为官不言”原则,由此产生的干部“群体失语”现象在基层抬头,值得引起重视。(据《半月谈》2月26日报道)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从小处说,是一个人能力、学识、品质和勇气的体现;往大处讲,知者尽言,乃国家之利、社会之福。真话、实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真知灼见,但一定是由衷之言、肺腑之言。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讲真话、知实情。有格言云,“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无须讳言,记者调研发现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对假话、空话、套话、应酬话乃至让人云里雾里的时髦话等,大家并不陌生,甚至经常能听到或说到。尽管所有人都想听真话、说真话,但真话竟成了“稀缺品”。
究其根源,无非是趋利避害。有的干部担心讲了真话会被“穿小鞋”“坐冷板凳”甚至是打击报复。换言之,假大空话语无成本、零风险,可能还有好处,而讲真话可能恰恰相反。因此,如何通过制度设计营造讲真话的环境、打消讲真话的后顾之忧,才是关键。
营造讲真话的环境,要抓住各级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只有领导干部“长”出听真话的耳朵,基层干部才会“长”出说真话的嘴巴。领导干部搞“一言堂”,基层干部就容易“集体失语”;领导干部坚持民主集中制,基层干部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之,问题表现在“下面”,但根子在“上面”。
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名义纵容、唆使、暗示或强迫下级说假话,否则要依纪依规严肃问责追责。对坚持原则、敢于说真话的同志,要给予支持、保护、鼓励。可见,讲真话是一种优良作风,更是基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说真话是转作风、改文风的一项重要内容,领导干部首先应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同时要对说真话的干部给予鼓励、保护,既不能让讲真话者受到伤害,更不能让讲假话者得到好处。说到底,打开真话“闸门”的钥匙,掌握在各级领导干部手中。因此,有必要把文风会风纳入考评范围,通过问责机制实现“良币驱逐劣币”,长此以往,自然风清气正,说真话蔚然成风。
新闻推荐
本报讯没有嘈杂的机器轰鸣声,偌大的车间干净明亮,仅有一名工人在生产线旁值守,一台台“智能化”机械喷漆手臂在灵活自如地工...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