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不同年代艺考生的艺考故事: 变化的是备考赶考,不变的是以梦为马

齐鲁晚报 2019-02-25 05:31 大字

对山东高考生而言,2019年是个非常特殊的年份。一方面,2019年是山东实行“老高考”的最后一年,2020年山东高考生将面临全新的高考模式和填报志愿方式。另一方面,具体到艺考生,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文化课成绩要求将逐年提高,2020年起,除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外,高校美术学类和设计类专业均使用全省统考成绩,不再组织校考。

梳理过去有利于寻找规律。在新高考到来之前山东艺考走过了怎样的路,对于今后的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报记者采访到了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艺考生,试图从他们的艺考经历中探寻规律。

石增泉

张焱

刘刚

陈伯瑜

本报记者徐玉芹

1983年艺考生石增泉:

那时候美术生也要面试

石增泉是临沂人,现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全国统考命题组负责人。石增泉1983年参加艺考,是山东工艺美院招收的第一届本科生。

石增泉走上艺术这条路,是源自骨子里的喜欢。“从小就喜欢,凡是与中国绘画有关的书,都买了。当时有一本艺术人体解剖图,我从不同角度画过很多次,甚至做梦也在想应该怎么画。”

石增泉对艺术的这种喜爱并非无源之水,他的父亲喜欢写字。在父亲身上,年幼的石增泉就感受到了对艺术的激情。

中学阶段,石增泉在临沂觅得一位专业老师,正儿八经拜了师,跟他学画,一学就是多年。“那时候满脑子都是上课、买书,其他什么都不做。”

1983年艺考是学校自己组织。石增泉报考的是山东工艺美院,当年专业考试分初审、初试和复试,复试里还包括面试。

“先是将作品(素描、色彩)递交到学校,学校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发初试通知书。接到初试通知书之后,考速写。第二天、第三天公布结果,看是否能进复试。”石增泉清晰地记得,1983年山东工艺美院的复试给的是一首唐诗,让考生用画把诗表达出来。“考的不仅仅是技能,还有思想。”

至于面试,石增泉回忆说,老师当时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看过什么书,二是家里人是做什么的。“通过这两个问题,了解这个学生是不是真正喜欢美术。”

对于当下的艺考,他直言不讳地说,“设计和艺术是有情感的,有思考力、思辨力,有对世界的态度,而不是死记硬背。”

根据教育部政策,2020年除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和参照设置的少数院校外,其他高校将不再组织美术类校考,这对美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回归艺术本源是个很好的机会。

“中央美院在这个方面坚持得很好,今年中央美院艺术设计专业试题是‘我的群体’,要求考生根据考题绘制一幅完整的画。”石增泉说,这种方式才能招收到真正有艺术思想的优秀学生。

1997年艺考生张焱:

当年考前辅导班由主考院校组织

张焱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兼公共设施教研(工作)室主任。1997年考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本科专业。

张焱1997年参加高考。受家庭影响,张焱从初中开始学习绘画与书法,高中(中专)就读于当时的济南工艺美术学校(现已并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后来参加艺术类高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专生的身份决定了张焱跟当年其他艺考生不同,“他们在高中主要学习文化课,而我在中专主要学习专业课。”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的张焱在考大学时比较吃亏。为了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张焱先后两次参加高考,1997年考取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也就是他现在的工作单位。

但是,1993年至1996年在济南工艺美术学校读中专的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专业水平,也遇到了一帮良师益友。

“我们当时的专业老师都是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院、山东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也有一部分老师是这些大学外聘的教授,所以我们了解艺考信息的渠道还是比较畅通的。”张焱说,当年选择学校主要是靠口碑,考生之间口口相传。加上当时全国知名的艺术类院校相对较少,想了解艺术院校招生信息并不困难。

至于考前辅导,他说,“当时国家允许艺术类院校举办自己的考前辅导机构(以下简称“考前班”),在考前班任课的老师都是主办学校的在职教师,很多还是学校的知名教授,教学质量很好。一个孩子一旦选择参加美术类艺考,往往希望考取哪所大学,他就会参加哪所大学的考前机构。”

不过,上世纪90年代的艺考生无论是报名还是赶考,都不如现在的艺考生方便。

“那时候互联网、个人电脑还没有真正进入日常生活,更不用说智能手机、网上报名、网上支付了。”张焱告诉记者,当时艺考还没有全省统考,考生希望报考哪个学校,就只能现场报名、现场采集信息与缴费、分别考试。“时间比现在要晚,大约是每年4月份左右,学校之间的考试时间也会冲突,一个考生希望报考的学校未必都错得开。”

但那时候省外高校已经开始在山东设考点招生,山东的美术类考点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淄博和潍坊等地。“我当年就背着画板、画架、马扎和其它画材,乘火车、坐长途客车、挤公共汽车辗转南北,现在想来很不容易。”

“1997年我报考的山东工艺美院工业设计系本科,一届只招34人,而2019年,我们学校仅工业设计学院就招200人。”他回忆道,1997年山东工艺美院本科在校生不足600人,现在本科在校生已经达到8000人左右了,可谓是“云壤之别”了。

2005年艺考生刘刚:

如果不是艺考,我上不了本科

刘刚出生于1985年,2005年考入山东工艺美院绘画专业。现在在枣庄一家国企做行政总监。

刘刚艺考时,山东正处在“艺考热”不断攀升的年份。2005年山东省艺术类考生总数是14.6万人,又创历史新高。山东工艺美院当年美术类考生报名总数是3.5万,本科招生计划数是1400人,报录比为25:1。

“2005年山东工艺美院第一次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考试,一场6000多人,一进去就吓坏了,心想这下完了。”刘刚回忆起当年艺考还心有余悸,“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人同场考试,对自己毫无信心。”

2000年刘刚上高中之后,尽管学习也很努力,但到了高二发现仅凭文化课成绩上本科希望不大。“意识到学艺术可能是一条出路,便开始学画。”

那时候学美术的人并不算多。“我所在的高中一个级部四个班,学美术的也不过五六个人。”刘刚当时并没有到外面去上考前班,学画只是在学校里,每天下午去画两个小时。因为学习时间较短,2003年第一次参加艺考,刘刚铩羽而归。第二年卷土重来,被录取到河南一所艺术类院校,感觉不满意,选择放弃。

有了足够的专业训练,加上对报考更加了解,2005年刘刚再次参加艺考便顺利得多,选择学校也不再盲目。2005年刘刚一共报考了13所学校,拿到12个合格证。“那年文化课考了380多分,报志愿的时候为了稳妥,选择了山东工艺美院。”

回忆起当年赶考的日子,刘刚用了一个字来形容:苦。

“2005年山东设了3个省外院校考点,分别是济南、青岛和潍坊。一般人选择学校的时候都会省内外都报,所以专业考试期间会在多个城市之间辗转。”刘刚说,因为艺考赶上春运,买不到坐票,都是站票。“从济南站到青岛,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

因为通常是在这座城市考完这场,再赶往下一个城市参加下一场考试,时间安排得特别紧凑,有时候赶到下一个城市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到了下一座城市之后第一件事是买份地图,查查考点在哪里,怎么坐车。乘车到考点附近找个家庭旅馆住下,一个晚上三十元左右,凑合一下。”

当时获取招生信息主要靠打电话,“那时候手机还不普及,晚上在网吧查完招生简章之后,第二天打电话到学校咨询。”

刘刚形容自己进了大学之后有种“露馅”的感觉,“班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功底非常好,另外有少数几个同学很有天赋,画出来的东西很有灵气。”而像自己这样经过应试培训上来的,很快就暴露了短板,“画面生硬、死板,缺乏想象力。”

看清自己的短板之后,刘刚明白自己未来的路需要重新规划。因为文字功底不错,他选择了到校报锻炼。后来还到媒体实习过。他把大学变成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平台。也正是这些锻炼,让他在大学毕业后走上了行政路线。

问他有没有后悔走艺考这条路,他认真地说,不后悔。“如果不是艺考,我可能真的上不了本科,也接触不到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得不到这么好的锻炼机会。和什么人在一起很重要。”

2015年艺考生陈伯瑜:

零基础改学美术,太冒险了

和刘刚一样,山东工艺美院2015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陈伯瑜也是“半路出家”艺考生。

回忆自己当年“半路出家”的艺考经历,陈伯瑜感触最深的不是报名和赶考,因为山东省2009年已经实行了美术类专业全省统考,校考院校数量大幅减少。到了2015年,在山东设点的省外院校也实现了网上报名、网上缴费。总体而言,赶考的成本已经下降了很多。他感触最深的是:当初从文化课改学美术实在是太冒险了,“好在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还是有点天分的。”

的确如此。山东省内每年报考山工艺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都在1.5万以上,最后能被录取的,也不过500人。这样的录取比例,没两把刷子还真不行。

陈伯瑜说,不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不过,如果一切能够重来,他希望自己能够更从容一些。“当初做出改学美术专业的决定还是挺冒险的,那时候我完全是零基础。”

和所有“半路出家”考生相同,陈伯瑜也是在发现单凭文化成绩很难考上好大学之后,才下定决心学艺术的,“当时文化课能考到470、480分的样子,按照这个成绩,普通文理类是上不了好学校的。”

高一那年暑假,经过与父母的沟通,他零基础开始接触美术。进了辅导班之后,陈伯瑜受了很大打击。“身边的人水平都已经非常高,我却不知从哪里下手。”

选择了就要咬牙坚持。坚持画了两个月,他把画拿给学校老师看,“老师看了说还可以。”陈伯瑜说,老师当初的认可非常重要,“从那时候开始觉得自己是可以学美术的。”

就这样,到了高二寒假,陈伯瑜正式进入学校美术班集训。高三上学期参加了全省美术统考前集训。“每天画到晚上11点多,最晚的时候画到凌晨两点。”

作为零基础“半路出家”艺考生,陈伯瑜是幸运的。2015年美术统考他考了230多分的好成绩。专业校考第一所学校就是山东工艺美院,并顺利被录取。陈伯瑜报考的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新媒体方向。如今,这个专业成为社会大量需求的大热门。

在大学里,陈伯瑜因为形象好、声音条件佳被发掘进了学校广播电台做主持人。如今,陈伯瑜在主持这条路上已经小有名气,经常承担学校大型活动的主持。

“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我会继续走艺术这条路,但是专业上多了一个选择,就是播音与主持。”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艺术?

专家:有天赋才能走得更远

山东工艺美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张焱认为,与普通文理类专业相比,艺术类专业是需要天赋的。“这个‘天赋’既指孩子们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对艺术的由衷喜爱,也包括高考前的专业训练。”

张焱并不反对“半路出家”学艺术。张焱说,学生何时进入艺术专业训练,与环境熏陶、个人禀赋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环境熏陶与家庭艺术氛围浓厚,个人禀赋又高的孩子,专业训练时间可以相对较短;反之则需要一个更长的训练时间。”但现实却恰恰相反。

经过多年观察,张焱发现,越是个人禀赋好,真正喜欢艺术的孩子,系统学习反而更早,训练时间也更长;而那些迫于升学压力而不得不学习艺术,参加艺考的孩子却往往起步较晚,训练时间也很仓促。

“就算你很有天赋,至少也要拿出两年时间进行专业系统训练,才有可能在艺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当然,艺考成绩好也不代表以后会在艺术领域发展得好。他认为,只有那些真正发自内心热爱艺术、勤奋训练、锲而不舍的孩子才能走得长远,登上艺术殿堂的高峰。而那些为升学需要被迫“半路出家”的孩子,即便考上了心仪的学校,也往往后劲不足。

新闻推荐

“青训之王”有了新苦恼

在中国篮球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辽宁出后卫,江苏有前锋,山东出大个。齐鲁大地上一茬又一茬的优质内线,让那些后备人才匮乏的省...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