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奔向延安专攻美术创作

潍坊晚报 2019-01-13 09:06 大字

陈伯希在潍县县立撞钟院小学读书,在学校里办墙报,让他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陈伯希去延安后,进入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专攻美术创作,这为他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校长倡导新思想成立抗日救国组织

陈伯希的小学阶段是在潍县县立撞钟院小学度过的,这是潍县一所比较先进的学校,不管是校长还是老师,都倡导新思想、新观念。当时,别的小学都按教室的顺序叫第一教室、第二教室,而撞钟院小学的校长觉得既然学生在这里生活,应该叫做第一生活室、第二生活室。学校的老师还引导学生看一些新小说,譬如鲁迅的《阿Q正传》《祝福》等。学校里除了开设国文、算术、自然、常识、地理、历史等课程外,还会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了解民风民情和一些手工艺品的制作,甚至会带领他们到寒亭扎制风筝的地方参观,让学生们看扎风筝、画风筝、糊风筝的过程,使他们直观地学一些综合知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但了解了更多的生活知识,对工艺美术也产生了极大兴趣。学校的进步理念和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的思想解放。撞钟院小学在潍县是比较出名的,是大家公认的一所进步学校,校长丁子新思想进步,1936年结识了当时在县立中学担任国文教员的共产党员王一之。1937年1月王一之受命在潍县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为抗日救国组织),在撞钟院小学,王一之与丁子新会见了北平总部派来的接线人员,约定以“山东潍县城内撞钟院小学王雨辰(化名)”为“民先队”书信传文标记。之后,丁子新就陆续收到北平发来的民先总部的文件,从中了解共产党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潍县“民先队”于1937年秋正式成立,王一之、丁子新分别任正副队长,陈秉忱与侄子陈君藻等人也先后加入了“民先队”并兼任小队长。丁子新还在小学高级班应届毕业生中发展了8名队员,组成一个小队。

创办抗日救亡墙报开始喜欢学习绘画

抗日战争前期,陈伯希还在读小学六年级。由于他从小就喜欢临摹,所以书写墙报和装饰墙报对他来说是件得心应手的事。办墙报多半是临摹报刊上的一些宣传画,有不少都是抗日题材的。这些临摹奠定了陈伯希的书画基础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志向,也为青少年时期的他在抗日救亡学生运动中以绘画从事宣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进步老师的带动下,正值青春年少的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为进步老师送报刊、文件、办墙报。从此,就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也踏上了一条漫长的艺术之路。

学校的进步老师把“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情况,向高年级的同学做了介绍,又进一步宣传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精神,陈伯希听老师说:有一股子军队北上要抗日,走到陕西去了。年少的陈伯希听了老师讲的抗日军队的故事,心里暗暗对这支队伍产生了敬仰之情。

小学期间的思想启蒙,在陈伯希幼小的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培养了他不断求索、创新的精神。

进入鲁艺学习美术作品上升到新高度

1939年陈伯希怀着一颗抗日救国和追求真理的心,在党组织安排下经重庆、西安长途跋涉,排除各种困扰,于5月的一天,到达了他朝思暮想的革命圣地延安。当见到延安的宝塔山时,他心里豁然开朗,感到延安的天特别明亮,空气也特别新鲜。这年根据组织的安排,他进入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专攻美术创作。

陈伯希的版画、炭画就是在“鲁艺”学到的。当时条件很艰苦,美术学习用具十分缺乏,得自己动手解决。学校附近村里梨树很多,有几把木刻刀和梨木板就可以开课了。离延安四五十里路外有个劳山,满山林木,冬天烤火取暖用的木炭,都是同学们到劳山里自己去背。没有铅笔,就用木炭条来画画。木炭条是用细柳条烧的,把柳条枝截成四五寸长,用泥巴包起来,放在火里面烧,烧好后把泥巴打碎,木炭条就可以用来画画了。没有画室,他们就自己到劳山去砍梁柱,在鲁艺的院里盖了一间画室。没有画架子,他们就到劳山上砍一些木棍自己做。同学们自己做了四五十个画架子。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为陈伯希此后的创作之路指明了方向,《讲话》像一盏明亮的航灯,指引陈伯希在革命的大道上勇往前行。他说:“辨明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艺术方向,人生是干什么?画是为谁而做?这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正确的。”“鲁艺”毕业后,陈伯希从事版画、连环画、中国画创作,兼作书法篆刻。他吸收各体笔法及各自的优点为己所用,熔古铸今,别出新意。

经过在“鲁艺”的学习,陈伯希的作品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学习期间,除了完成大量基本功的学习课程外,他还进行了一些创作,包括版画、漫画、连环画、年画等等,内容多半是反映鼓舞战士斗志、边区劳模事迹、大生产运动——开荒、纺线、军民联欢和学习的一些内容。他还画一些人物的肖像画,为村子里的群众画,也给他们画墙报,做一些泥塑、玩具等,起到了很好的联系群众的作用。边区每年都要开劳模大会,同时举办劳模事迹展览会,劳动模范事迹就成为“鲁艺”同学创作的题材,画幅就在鲁艺学校门前展出,群众们看了受到很大鼓舞。几年的延安生活让陈伯希的心和革命群众连在了一起,延安艰苦的生活环境,锻炼了陈伯希的革命意志,铸造了陈伯希的革命精神。

陈景藩

新闻推荐

最高温8℃ 这个周末雾霾仍“唱主角”

“是不是下雪了?”11日11时左右,正在旅游路与莲花路附近办事的市民林女士,惊喜发现天空中飘起了碎屑般的雪粒,“不过落地即化...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