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娃睡觉,别人唱儿歌,俺们却是“咚仓仓” 鼓谱“哼出”摇篮曲
□本报记者 张茜 郝磊
“咚仓仓,咚仓仓,咚仓仓仓仓,咚仓仓……”11月2日,记者见到高新区鹏泉街道官场村的尚绪翠时,她怀里两岁半的孙女昏昏欲睡,尚绪翠一只手有节奏地拍着孙女的后背,嘴里轻声哼的不是儿歌,而是鼓谱。
尚绪翠告诉记者,哄孙子和孙女睡觉,她从不唱儿歌,而是念鼓谱打节拍,“只要唱‘咚仓仓’,不一会儿孩子准能睡着。刚学说话那会儿,孙子就会背一小段鼓谱了。”
今年50岁的尚绪翠是官场村“长勺鼓乐”队的一员,自2007年官场村组建了长勺鼓乐文化保护领导小组,成立了农民鼓乐队,尚绪翠就彻底与鼓分不开了。“我们村打鼓历史悠久,应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由最早的军用战鼓演变为现在的民间鼓乐。可以说,我们村人人都能敲两下,家家都能露两手。”要说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鼓,尚绪翠打趣道,“在娘胎里就没少接受训练。”
官场村的长勺鼓乐可谓“战绩赫赫”。2009年,长勺战鼓亮相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开幕式;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刚成立鼓乐队时,队员人数达到100余名。“每次大型演出时,都是开着好几辆大巴车浩浩荡荡地出发,站上台、摆上鼓,舞台挤得满满当当,那阵势还没开打就很振奋人心。”尚绪翠自豪地说。
“我们的表演可招人了,战鼓一响,不一会儿就围满了观众。”说到演出,尚绪翠眼睛仿佛能放光,嘴角情不自禁地上扬,“有一回在外地参加表演,同去的还有其他地区的一家鼓乐队,上台前我们都在广场上排练,他们在东边打,我们在西边打,他们打得起劲儿,我们打得更起劲儿,舞台场地瞬间成了擂台,观众都被我们吸引过去了,最后一个鼓点落下时,所有的观众都为我们鼓掌叫好,那场面永生难忘。”
“可不是嘛,当时我也在场,羡慕极了,恨不能我也站在鼓乐队里。”儿媳郗倩倩是东北人,10年前刚嫁过来时就喜欢看婆婆打鼓,村里只要有打鼓表演,她都跟着看。“感觉打起鼓来真有劲儿,真神气。”虽说是外地人,但郗倩倩对鼓的痴迷让婆婆动了心,婆媳俩在家没事儿就交流打鼓经验,剁饺子馅、敲门都是“仓嘟噜龙咚仓”。婆婆告诉儿媳可以先从拍腿练习开始,于是,郗倩倩没事儿就拍腿,有一次腿都被她拍出红点了。
喜欢打鼓的可不光是外地来的儿媳,还有村里的孩子。“大人在台上打完鼓,小孩儿麻利地跑上台抢鼓槌。”尚绪翠回忆道,“2010年鼓乐队里还有年仅3岁的小男孩呢。”
尚绪翠坚定地说:“我要把我会的都传给儿媳,她就是我的第一个传承人,接下来就是我孙子和孙女,让代代人都感受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鼓作气’的精神。”
新闻推荐
□董婧未来一个月,莱芜市环保工作又将迎来一场“大考”。从11月1日开始至12月1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山东,开展...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