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机务工程师刘洪福:喜欢跟飞机打交道的排故高手

齐鲁晚报 2018-10-15 05:31 大字

穿上工装、拿起工具,进入工作状态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严谨、认真的他修起飞机来经常会达到“忘我”的境界,蹲在飞机跟前十几个小时只为更换一个部件,他是一名机务工程师,他把自己比作给飞机“看病”的“医生”,他叫刘洪福,是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排故工程师。

本报记者白新鑫

从第一次接触开始

就喜欢上这个职业

“每次跟飞机‘亲密接触\’都会让我兴奋不已。”刘洪福说。机务这个工作,如果不是打心底喜欢,很难坚持下来。今年已经是刘洪福在山东太古从事机务工作的第十五个年头了。2003年,他怀揣着梦想,走出校园,加入到山东太古成为一名机务工程师。“当时通过公司的招聘了解到机务这个职业,虽然在那之前我甚至没有坐过一次飞机,但是还是向往能够从事这个工作。”刘洪福大学学的是机械设计专业,经过多轮考核后他最终顺利通过招聘,成为山东太古的一员。

2003年8月份,刚到公司的刘洪福就被安排去往厦门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正是这3个月,让他对机务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回到济南后,他开始从最基础的勤务工作做起,经过1年左右的锻炼,他正式开启了机务工程师之路。

2006年对于刘洪福来说是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一年,那一年他成功考取了执照,之后便进入了排故组。刘洪福告诉记者,排故组里汇聚了公司上上下下的精英技术人员,他们专门负责排除飞机的各种故障,飞机不管患了什么“疑难杂症”,排故组都能够“妙手回春”。“只要是有上进心,想要长久从事这个工作的人都会想进入排故组来提升自己。”刘洪福说。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进入排故组意味着将会获得技术上的飞跃,但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难度更大的挑战与压力。

刘洪福说,他进入排故组一年多后,有一次排故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间紧,任务重”,这是当时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那是一架CRJ飞机,飞机右侧发动机燃油泵需要更换,然而留给机务操作的活动空间却很小,几乎没有空间来使用工具。“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有劲使不出。”刘洪福说。

之后,他跟几个同事一起配合,最后修了差不多24个小时才顺利完工。困了、累了,他就到客舱里找个座椅靠着眯一会,就连吃饭都是轮着去,塞两口就赶紧赶回机库干活。刘洪福回忆着当年的工作经历说。“有压力才能迫使自己不断成长。”这些年来,尽管压力越来越大,但他一直在进步,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他感慨万千。

说走就走的“排故”

机务这个工作,每天都要跟飞机打交道,很多时候甚至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排故”之旅。“飞机每天要在各地飞来飞去,难免有时候会在外地出现故障,有时候我们会接到通知去外地排故。”

就在今年6月份的一天,刘洪福就接到异地排故的紧急通知。飞机在乌鲁木齐出现了故障,需要更换3个叶片,刘洪福接到通知后立刻准备,带上工具后他跟另外一位同事赶最早的飞机飞往了乌鲁木齐。

因为从济南去乌鲁木齐的航程比较长,在飞机上的大多数旅客都在休息,而刘洪福因为带着艰巨的任务,所以他一路都在研究维修方案,看维修手册,四五个小时的航程他一直在想飞机维修的事。

下午4点飞机落地后,刘洪福跟同事马不停蹄的赶到了需要排故的飞机跟前,因为准备工作在路上就已经做好,到了现场刘洪福很快就开始工作。他告诉记者,更换叶片拆卸容易,而装的环节却有一定难度。因为有重量差,安装时需要记录很多数据,再经过严密的计算,查询手册不断调试,让每一对叶片达到平衡。等到所有工作全部做完,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5点多了,从头一天下午4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一直在排故的刘洪福根本没有察觉到时间的飞逝。排故完成后,他跟同事对飞机进行试车。“结果是好的,飞机排故后一切正常,心里的石头也算落下了。”刘洪福说。当一切工作结束后他终于松了一口气,那时他才感觉到了满身的疲惫。吃过午饭后,他们赶下午2点的飞机又飞回济南,来去匆匆的行程对于刘洪福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即便去到乌鲁木齐,他也没有时间出去逛逛,“忙完还是尽量早点回来,毕竟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完成。”刘洪福把机务工作者比作“医生”,而飞机就是他们看病的“病人”。

带新人有自己的心得

排解压力有一套

15年的时间,刘洪福从最初的一名新人逐渐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业务高手,如今他带领一个班组,肩上多了带领团队进步这样一个职责。“这么多年,除了现在在带班组,我也带过很多徒弟。”说起传帮带,刘洪福颇有心得。

在他看来理论永远是基础,如果理论知识都不扎实,永远无法真正成为一名顶尖的机务人才,而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动手实操就是另一个必备条件。这两点也是进入排故组的必要条件,“每一名想进步的机务都想进入排故组锻炼。”刘洪福说,尽管排故组工作强度大,几乎每个人都是满负荷状态,但正是这样一种工作模式才能真正让一名机务蜕变成为业务精英。

从事机务工作必须牢记一点,那就是“安全”。这是刘洪福在带新人时教给他们的第一点,飞机的状态关乎到上百名旅客的生命安全,必须要保证飞机百分之百的安全,而机务是这根安全弦上重要的一点。“必须要养成好的习惯,不管做什么工作之前首先都要想到安全。”刘洪福说。此外,他还会有意识的培养年轻人的决断能力,一名优秀的机务工作者必须头脑清醒,有自己的判断力与决断力。

机务工作者面对的压力有多大?听到记者这样问,刘洪福说自己也说不清楚这份压力有多大,很多机务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强迫症”。有时候从家里出门前会检查电源、门锁好多遍,出门后还会想到底关没关好。“这跟工作是分不开的,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躺在床上会回想白天的工作,是不是都做到位了。”刘洪福说。曾经,有一位干了一辈子的老机务工作者在退休时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修了一辈子的飞机,直到今天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说一句我干了一辈子机务没有出过一次安全差错。”刘洪福说,这对他的感触很深,机务身上担负的压力只有从事这个工作的人才懂。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对得起“机务”二字,刘洪福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产生的压力他也会通过生活中的乐趣来转移。跑步、钓鱼都是他的爱好,“没事时我喜欢跑跑步,奔跑能够很好地释放压力。”因为老家就在济南仲宫,他有时候回利用休息时间回去钓鱼,“休闲时间甩上几竿很惬意。”刘洪福说。

新闻推荐

世赛重型车辆技术“9进5”第二轮集训选拔在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启动19岁山东小伙挑战世赛最难赛项

本报记者周国芳王小涵通讯员任庆凤达庆珺世赛公认最难赛项,理论和技能双重考核“第45届世界...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