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谋发展 扩大开放创辉煌 改革开放40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对外开放篇
山东省统计局
改革开放40年,山东对外开放先后经历并有效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砥砺前行中屡创辉煌,开放型经济发展持续提质增效,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40年来,全省认真贯彻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理念,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在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国际经济合作等领域千帆竞发,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开放特色日益明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对外开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持续增强,为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对外贸易稳健运行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对外贸易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外贸发展动能集聚活力增强。
外贸规模持续扩大,呈阶段性跨越式发展。经过40年的发展,山东外贸规模迅速扩大,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8.7亿美元扩大到2017年的2630.6亿美元,增长301倍,年均增长15.8%,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76倍和2766倍,年均分别增长14.2%和22.5%,总体呈阶段性快速递增趋势。
外贸结构优化转型,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全省外贸在确保稳增长同时,积极推动外贸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外贸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一是外贸商品结构优化,品质提升。改革开放初期,全省出口商品种类单一,主要以原料等初级产品为主,随着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工业制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提升。2017年,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为38.9%,分别比1980年和2000年提高34.7和18.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9.9%,比2000年提高5.7个百分点。二是国际市场布局优化,多元化格局形成。1978—2017年,山东外贸市场由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早期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目前外贸传统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快速开拓,市场布局不断优化,开放领域不断扩展。三是外贸经营主体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经过多年发展,私营企业已取代外资企业成为第一大经营主体,出口比重由2007年20.7%提升到2017年50.1%;外资企业出口比重由2007年53.6%回落到2017年34.4%;国有企业出口保持基本稳定。四是省内区域布局优化,发展更趋协调。2017年,青烟威潍四市进出口比重为61.5%,较2007年回落9.4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中淄博、聊城、临沂和德州进出口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崛起,释放外贸发展新动能。从全省看,2017年跨境电商出口678.4亿元,增长42.0%;市场采购出口62.8亿元,保持快速增长;38家本土培育的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进出口231.5亿元,增长18.3%。
利用外资成效凸显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始终把吸引外资作为扩大开放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来抓,根据不同阶段发展需求,及时转变招商引资理念,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努力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1981—2017年,全省累计批准外资项目7.5万个,合同外资3158.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53.7亿美元。外资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对促进经济建设和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利用外资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从利用外资总体发展情况看,可以分三个阶段。一是利用外资初期探索阶段(1979—1991年)。1981年山东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落户青岛,外资企业从无到有。1979—1991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61.0亿美元,年均增长35.0%。二是利用外资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5年)。引资规模不断攀升,实际使用外资由1992年9.7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29.7亿美元和2005年89.7亿美元,年均增长32.2%。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5年增长2.0倍,累计达339.7亿美元,年均增长24.7%。三是科学有效利用外资阶段。2006年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11年再次跨越百亿美元并保持稳定发展。2017年合同外资27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8.6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外商投资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经过多年发展,山东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一是三次产业引资结构不断改善。严格限制“两高一低”外资项目进入,外商投资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利用外资构成由2005年的3.0:88.1:8.9调整到2017年的1.7:59.7:38.6。二是区域利用外资优化调整。东部沿海地区仍是吸收外商投资的主要集聚地,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比重提升。2017年,青烟威三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62.6%,比2005年低10.2个百分点;省会城市群利用外资比重20.7%,比2005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三是利用外资多元化发展成效明显。目前来山东投资的国别地区约150个,2017年亚洲仍是主要外资来源地,实际到账外资129.8亿美元,占全省的72.7%;利用发达国家地区和部分新兴市场外资增势强劲,其中利用美国、英国、非洲和大洋洲外资均实现倍增。四是引资项目质量明显提升。截至2017年,全省累计吸引21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713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较10年前增长1.1倍。“四新”项目增多,2017年高技术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40.2%。新设融资租赁企业99家,新批及增资外商投资养老企业8家;新增外资研发中心6家,累计达到37家。
外资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提升。随着营商环境的逐步改善,外资企业稳定发展,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是投资稳定增长贡献较大。目前全省现存外资企业1.5万多家,2017年外资企业投资总额2711.3亿美元、注册外资1152.3亿美元,分别增长19.7%和16.5%。完成纳税总额1117.9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11.6%。二是吸纳就业较多。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由1990年2.5万人增加到1995年38.3万人和2007年108.3万人,2017年吸纳就业人员152万人。三是有效促进经济高效发展。通过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外资,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强化了山东的基础产业和弱势产业,提高了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了企业国际化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企业和优秀人才,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走出去”动力增强
国际经贸合作健康有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陆续启动并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有力推动了开放型经济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不断深化国际经济合作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对外投资管理服务和保障方式,扎实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全省“走出去”步伐加快,各领域国际经济合作稳步推进保持健康有序发展。
境外投资发展迅速全国领先。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境外投资不断发展壮大,由2003年的1.1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18.5亿美元、2017年109.8亿美元,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累计设立境外投资项目5689个,核准中方投资总额758.2亿美元。投资方式从初期以制造为主的直接投资建厂向境外营销网络、优势产能转移、境外资源开发、跨国并购、研发中心等形式发展,投资形式和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呈多元化发展。
对外承包劳务快速拓展。山东自1982年起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经过多年发展,业务项目遍布全球。目前,青建集团、山东外经集团等7家企业入选全球ENR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名单,地方企业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对外承包劳务合作保持快速发展。截止到2017年,全省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306.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01.4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5.8%和25.4%。累计外派劳务人员92.5万人次,常年在外人数达13万人。一是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质量提升。承包工程逐渐向建营一体化转型发展,企业主体由早期的国有企业为主向多元化发展,工程项目由单一房屋建筑扩展到电力工程、交通、石化等行业,工程大项目成为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新签过亿美元大项目20个。二是外派劳务业务拓展结构优化。劳务合作由单纯提供劳务发展为与外派技术、管理人员相结合的服务型、管理型劳务输出,高端劳务和定向劳务合作取得新突破。2017年外派设计咨询监理、厨师、护士、海员等各类高端劳务2.5万人,比重提升到34.7%。
境外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引导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抱团走出去,充分发挥大企业“头雁效应”,鼓励有能力企业建设各类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出去,实现集群发展。截至2017年,山东境外建设纳入商务部统计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达13家,全国通过认证考核的国家级境外合作园区20家,山东占4家,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已带动230多家企业和商户入区发展,助推优势产业、富余产能等领域合作,对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至关重要,同时有效促进贸易伙伴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新闻推荐
☆牛凤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得以千年传承的文化基因。传播、传承中华...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