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袁世凯老师朱铭盘二三事

江淮时报 2018-07-06 14:54 大字

□汪念先

清代泰兴籍人士朱铭盘(1852-1893)幼年聪慧,好学不厌,博览群书,过目成诵,20岁左右文名已远弛大江南北,与南通张謇,通州范肯堂、如皋顾延卿、海门周彦升统称为江苏五才子。因文才出众,同治十三年(1874年)被两淮盐运使方子箴聘为记师室,办理文牍三年。

光绪三年(1877年)应聘到广东水师提督庆军统领吴长庆军中,与张謇同为军幕,两人交谊甚密。六年冬随吴长庆移军登州黄县,帮办山东防务。光绪七年四月,吴长庆拜把子兄弟袁保庆的过继儿子、河南项城袁世凯因在原籍惹是生非,不齿于乡里,在家乡无法立足的情况下,乃以故人之子的身份来黄县投靠吴长庆作食客。吴长庆感觉他学识浅肤,嘱咐张謇、朱铭盘对袁授以时文,袁世凯亦以师礼对待张、朱二人。

是年六月,朝鲜发生政变,七月三日,吴长庆奉命出兵朝鲜,由于袁世凯是把兄弟的过继儿子,吴长庆在朝鲜的时候,不断地把袁世凯提拔起来,朱铭盘看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且由于袁世凯善于伪装,朱铭盘一不明袁来营前的底细,二未能识破袁世凯伪善权诈本质,误认为是有前途可造的青年,故替袁也说了些好话,并向吴长庆推荐,派袁世凯参与办理营务处分差,因此袁世凯获得了会办营务处的职务,具体负责吴长庆部六营的后勤工作。

委札才下,袁世凯就暴露出趾高气扬,忘乎所以的骄态。对此,朱铭盘虽有所警觉,“心已稍稍异之”,但仍认为是袁世凯“少年气盛,不耐职事,需以岁月,或有进境”,仍寄希望于其能改正错误。但很快,朱铭盘看透了袁世凯的本质与野心,写信给袁,“直斥其非”,与之绝交。在信函中,朱铭盘指出袁世凯的种种张皇跋扈共十三项,一言以蔽之曰“不学无术”,斥责他仗势欺人,用权诈处事。

光绪十年四月,吴长庆自统三营退驻金州、旅顺一带,其余三营由袁世凯率领仍驻朝鲜,并任袁为管带营副,“有举贤自代,衣钵相传之意”。吴长庆归国后,朱铭盘亦随同撤退,吴长庆虽属淮军系统,但长期处在湘军首领、两江总督曾国藩及沈葆桢的管辖下,倾向于湘军,因而颇受淮军首领李鸿章等人的排挤,抑郁成疾。

不料吴长庆刚离朝鲜,袁世凯就忘恩负义,勾结北洋大臣李鸿章,一切更革,大反吴长庆,袁世凯写给归国后的吴长庆的第一封信中,就“吞吐其辞”,“较论海防教练各费”,袁自己知道这些钱的用途,甚至他自己当年还用过,却昧着良心,毫无根据地指责吴长庆“冒领浮支”,吴长庆气恼交加,于这年闰五月二十一日病死旅顺。

吴长庆死后,幕府宾客星散,朱铭盘偕同张謇等南归。此后,朱铭盘一生再也未与袁世凯有任何交往,显示了不畏强暴的铮铮铁骨。长期艰苦的军幕生涯,随人俯仰的生活,一身的穷愁,渐衰的身世,朱铭盘饱受折磨,积劳成疾,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一月十八日客死旅顺军营中,年仅四十二。直隶总督王文韶上奏朝廷,按知府阵亡例赐恤。作为挚友的张謇为其经办丧事,安排家属生计,并作祭文祭之。

其实,朱铭盘也小觑了袁世凯,当时的袁世凯自觉羽翼已丰,再也不把这些从前的老师放在眼中,哪怕从此绝交,他也是在所不惜的。等到因母丧回籍守制的李鸿章复归北洋大臣任上,袁世凯认准了这棵大树往上攀,由此开始,多年直接与李打交道,凭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领,居然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成为呵气成虹的人物,直至复辟失败,身败名裂。

后来大家都很佩服朱铭盘的先见之明。安徽巡抚冯煦见稿后赞之为:“陈琳之檄,未能止曹操挟令谋汉之奸;苏洵之信,未能回安石新政变法之意;曼君函稿,未能改袁世凯权诈贪婪之质。今视陈檄、苏信 、朱稿,犹鼎足 而三”。

新闻推荐

礼让斑马线志愿者在行动

本报讯(记者黄建玲通讯员吕有成)7月2日上午,山东地矿八院组织8名志愿者,来到新市区北京路与泰安路交会处,开展“礼让斑马...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