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196℃液氮罐里,老人等待生命延续

当代生活报 2018-07-04 17:20 大字

家属隔着玻璃窗,目送老人正式被转移到-196℃的液氮罐中。 灌流手术画面

6月19日14点30分,一场特殊的离别探望在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举行,72岁罹患肺癌的志愿者刘爱慧被转移到-196℃的液氮罐中。在这里,该院实施了我们国内公开报道的第二例人体冷冻手术。而与此前的首例不同,这是中国首次完成异地转运,并实现人体低温保存的成功案例。

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宣传中心李庆平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该院生命延续研究计划中最完整、最全面、最具挑战性的典型案例。

离别

72岁患癌老人捐献遗体

参与“生命延续”计划

这位被深低温保存的老人叫刘爱慧,72岁,是又一位参与银丰生命延续研究计划的志愿者。

她的丈夫周老先生今年73岁,在看到刚刚程序降温结束、安详躺在睡袋中即将被液氮保存的妻子时泣咽难抑,“老伴儿,你的愿望实现了”。

记者了解到,2017年夏天,刘爱慧的小儿子从网上看到了“山东银丰完成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的消息,然后告诉了父亲周老先生——他和父亲都知道,已经罹患肺癌多年的母亲,一直念叨想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

周老先生说,妻子一直有这个想法,曾与他商量,“我也和孩子们商量了,一致支持这个重要的决定”。

隔着玻璃窗,刘爱慧老人的至亲——与她相守相爱53年的丈夫,她含辛茹苦养大成才的4个儿女,还有她视若珍宝的小孙女等十几人依依不舍,目送老人正式被转移到-196℃的液氮罐中。

现场

专家随时待命

拼抢宝贵7分钟

李庆平告诉记者,与银丰研究院实施的“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的展女士情况不同,刘爱慧老人一直在泰安市中心医院ICU病房进行救治,若想实现生前转院至位于济南的银丰研究院,涉及捐献程序、病情稳定、出入院条件和家属接受等复杂因素。

银丰研究院专家经过深入讨论,决定志愿者临床死亡后应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进行异地转运,这对实施计划提出了更高的条件。

6月15日,包括人体低温保存专家阿伦·德雷克、心外科专家孙文宇等成员在内的临床响应团队集结完毕,进入“24小时”临床待命阶段。

6月16日22时40分,银丰研究院临床响应微信群里突然弹出一条大家“一直等待却又不愿意接到”的信息。这是银丰研究院负责人根据泰安市中心医院ICU病房医生告知的最新生命指征数据,发出的紧急指令。几分钟后,包括救护车在内的临床响应车队载着专家和各种仪器设备,快速驶出银丰生物集团,直奔泰安市中心医院。

6月17日零时整到达医院,专家团队还来不及与家属进一步交谈,病房就传来病人血压迅速下降的急迫呼救电话。阿伦·德雷克和侯跃东等专家第一时间奔向ICU病房,其他团队成员则快速地搬运各种仪器设备。此时病人的生命指标正在逐一归零、消失。

7分钟后,主管医生宣布病人临床死亡,银丰临床响应专家就在医院的ICU病房开始展开一次特殊的手术。银丰临床专家迅速向其体内注射各种药物并采取降温措施,进行人工心肺支持以维持病人的血液循环,通过股动静脉建立“ECMO”体外循环。凌晨3时30分,在生命支持系统的保护下,其身体被小心地转移到救护车上,并赶赴济南。

感触

老伴儿:将来也会选择这条路

6月19日14时30分,进行刘爱慧老人被转移到液氮罐中的最后程序,十余位家属隔着玻璃窗见证她被转移到-196℃的液氮罐中的过程。

周老先生双手撑住玻璃流着泪轻声呼唤老伴儿的名字;小儿子颤抖着手,用手机记录下这短暂的瞬间。

“这是她最好的归宿,我还可以再看到她。”周老先生喃喃自语。

小女儿说,“我们对低温医学研究取得的巨大的进步和人体组织器官低温保存与复苏研究很认同。科学有成熟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有人投入进去,才会有发展。”

周老先生在向银丰研究院专家团队表示感谢的时候说,“既然老伴儿来了,将来我也会选择这条路。”

李庆平告诉记者,参与人体低温保存研究的志愿者,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那就是申请者自愿捐献遗体,签署参与研究计划文件;获得直系亲属支持并一致同意;认同研究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规范和禁忌;接受病情评估,愿意积极配合等。李庆平介绍说,研究院面向参与人体低温保存研究的志愿者不收取任何费用,人体低温保存的经费都是由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进行资助的,基金会面向生命延续研究计划的会员进行资金的募集,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及经济情况进行捐助。(据法制晚报)

新闻推荐

重磅!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举包含4方面

记者今天从山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公安部日前推出了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措施,包含4个...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