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任城油用牡丹成了脱贫好帮手 牡丹藏“金”油,村民有“钱”途

济宁晚报 2018-07-04 01:12 大字

本报记者刘帝恩摄影记者陈硕

以牡丹为媒,以绿园为体,任城区安居街道四季牡丹生态园依托油用牡丹这一“大品牌”,巧发力,下狠功,打造林下种植新业态。不仅能观赏,还能榨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油料,油用牡丹成为区域范围内“牵一接二连三”的“关键一招”,变身助力三产的“发动机”,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神奇花”。

“目前全国主产区的牡丹籽,98%都在安居存放,发展油用牡丹,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园区负责人谢明珠说,大力发展油用牡丹,打造牡丹小镇,打造“牡丹扶贫”的任城路径和任城样板,为全国油用牡丹发展提供宝贵工作遵循,是目标,更是动力。

价钱高:一斤牡丹油,能卖一千块

该园区以2000亩地带动周边地区5000亩地种植,每亩产油用牡丹籽400公斤左右,亩收入1万余元,榨出的油每斤能卖1000元,这是四季牡丹生态园近两年交出的“成绩单”。说起园区油用牡丹的种植,园区负责人谢明珠表示,正确的道路和方向让她充满了信心。

“从农业局退休后,我就想着做老本行,考虑到国内油料作物紧缺,就重点考察了油用牡丹,发现前景广阔。”谢明珠说,油用牡丹榨出的油,不仅能吃,还富含多种营养。

一瓶4两的牡丹油,价格868元,这让很多人想不到。“相比于价格高昂的橄榄油,牡丹油更具营养价值,产品附加值也更高。”据了解,园区先后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签订科学合作协议,成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油用牡丹博士科研工作站”,并聘请3名院士,成立油用牡丹院士工作站,每年投入科技研发经费50万元,为油用牡丹的科技研究和产品研发增收提供了强力保障。

水平高:管理模式新,出油品质高

围绕“上乔下灌”套种的林下经济新理念,积极探索并形成成熟的“文冠果、杜仲+油用牡丹”、“油用牡丹林下养鹅”等立体复合模式,四季牡丹生态园走出了新路子,引领了新业态。

“2014年下了场冰雹,把树都砸歪了,当时我十分心疼,但好在牡丹没受太大影响。”谢明珠说,套种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达到利益最大化,更能以林护花,给油用牡丹形成“保护伞”。2016年末及次年初,大雪与倒春寒接踵而至,让北方不少油用牡丹种植户遭了殃,尤其鲁西南地区多个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的牡丹结不出籽儿、开不出花。而在任城区安居街道的油用牡丹园区,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牡丹籽不仅大,榨出的油品也好。专家分析,“上乔下灌”的种植模式给牡丹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给油用牡丹裹上了“小棉袄”,最大程度减轻了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给油用牡丹带来的损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表示,要积极在全国推广任城经验、安居经验,让油用牡丹更好地造福百姓。

围绕三产融合,积极拓宽产品线,牡丹油、牡丹花茶、牡丹花蕊茶等新产品已全部投入生产。近几年,该园区各项经营销售收入突破1.2亿元,由“粗犷经济”到“精品经济”的升级转型,让园区变成了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排头兵。引进200多种观赏牡丹及玉玲花、碧桃等稀有树种,让园区变成了远近闻名的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在今年4月15日举办的第二届牡丹文化节上,园区一天接纳游客十余万人,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收入高:就业不用愁,月薪过三千

负责园区后勤工作的69岁工人赵来生是安居西北街人,以前是种水稻的农民,累且不说,一亩地几百块钱,都不够吃喝的。自从2013年11月,家门口有了这个牡丹园,大家生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把地都包给园子了,我还在这打工,年薪24000元,加上4亩地的流转资金,每年有个3万多块钱。现在一天干8个小时,工作比较轻松,挣的钱还比以前多,反正乐享晚年不是问题。”赵来生说。

像老赵这样享受当地扶贫政策,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的,平日里能有三四百人。“种植集中的时节,能为七八百人解决就业问题,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吸引了大量当地村民来园区工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比起在工厂工地打工,在鸟语花香的园区工作是美的享受,村民在园区不仅赚了钱,还学到了技术,这种模式很受百姓欢迎。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园区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实行统一培训,统一供种苗,统一销售,统一核算分配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农户签订油用牡丹种植技术服务协议和牡丹籽回收合同,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效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山东省中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中西医结合 整体统筹治疗急危重症

省中医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掌门人”孔立孔立(二排左起第四)与他的“急诊重症”医疗团队中医是“慢郎中”,只能用于“...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