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爬出大财富 李传文的养虾苦乐路
○捕虾 ○红烧虾子让人食指大动 ○基地附近,捕鱼人 ○创业团队 ○放虾 ○创业小伙伴们在网虾 ○虾塘全景
五月,正是小龙虾上市的旺季。清晨池塘边,一笼笼鲜活的小龙虾,随着晨雾出水,李传文穿梭在各个池塘边,忙着提笼,倒虾,分检,装车。
“这是基地成立以来第一批繁殖苗的收获,这样的捕捞一直要持续到9月底。”李传文告诉记者。
家乡情怀,成就龙虾养殖基地
下塘镇的安费塘村,从空中看,像一个鳄鱼,李传文的鹏宇原生态龙虾养殖基地在鳄就在鳄鱼的头上的正南方。双河水库和东方红水库一南一北,环抱龙虾基地。远离城市主干道5公里,远离工厂区20公里,四周环水,绿树成荫。优良的自然环境,才能养出原生态的龙虾。
“有水,水质好,没有工业污染,也没有噪音污染。这里还一直保持儿时记忆里的原始风貌。十多年前,我就有想养殖小龙虾的想法。想通过养小龙虾让外面的朋友了解下塘,并走进下塘。”有家乡情怀的李传文,看到市场上的小龙虾质量不高,他想通过自己的这种原生态的精养模式把最好的小龙虾能以物美价廉的方式呈现给广大的喜欢小龙虾的“吃货”朋友们。
说干就干。李传文打过工、开过食堂、做过广告、经营过小宾馆,小有成就。2017年5月,他放下手中的活计,自筹资金一百多万元,在曾经生活过的下塘镇创办了龙虾养殖基地
磨破嘴皮,和村里农户签订土地扭转合同,租赁250亩土地;背着背包,到武汉学习养虾技术。说起创业,李传文感慨颇多。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
走过风雨,奋斗就是一笔财富
地租下来了。
面对着的是高低不平的水田,缺电少路的困境和急需种苗下塘的压力。怎么办,只有迎难而上,一个个困难解决,水田不平就推平,严格按龙虾塘的建设标准改造,道路不通就自己拉道砟垫,虾种引起就跑武汉,走山东,下江苏,多方考察引种。
“虾塘场地的建设选址首先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能够做到进排水不受旱涝季节的影响。龙虾爱打洞,虾塘的埂面最少得在1.5-2米宽,埂底在4-6米宽,不然后期龙虾会把埂底打通逃逸,每年的9-10月份小龙虾会在缓坡打洞繁殖。环形沟是为了后期虾塘的水循环有个畅通的通道,在最热与最冷的季节虾塘的最深水位需达到一米八左右的深度,不然小龙虾会有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李传文专门去武汉农业大学进行了一个星期龙虾养殖技术的培训,学习并借鉴了那边的标准化养殖。
龙虾养得好,必须水草好。这是成功虾农的一条经验。水草可以给虾塘里的虾供氧并且在小龙虾脱壳的时候给小龙虾一个隐蔽的场所,在虾塘食物缺乏的情况下还能给小龙虾充饥。水草的种植必须在当年冬季进行,面对零下几度的寒冷,他站在半尺深的冰水中,带领6个小伙伴徒手种草二百多亩,往往一上午下来,冻得手也不听招呼了,脚也挪不动了,浑身僵硬。
整片虾塘建好,他去凤阳石灰厂拉了三十多吨刚出窑的石灰回来,对每个虾塘进行消毒。全身石灰,皮肤被烧的通红,手都被烧的脱皮。
种水草、撒石灰、埋排水管,很多人不理解。“养个龙虾还要这么折腾?”他笑了笑,继续种草。
白天忙碌指挥调度,刚开始晚上就他一人吃住在基地。方圆几百亩,只有一个五保户在村东头。基地的西头,荒草遍地,是一片坟地。有一天晚上下大雨,四周一片漆黑,他攥根棍子出来巡查要经过坟地,虽然是7月盛夏,后背依然出了一身冷汗,想想都害怕,事后也有打退堂鼓的念头。
路在何方?坚持就会成功
经过一冬的建设,终于将龙虾池建设好了,道路也修通了,虾种也安全下塘了。可问题又来了,越冬的苗种成活率如何?成虾的销路在哪 ?
他们没有丝毫懈怠,聘请有经验的技术员驻守在基地天天检测水质,观察龙虾的活动情况,其它管理人员利用龙虾冬眠的时节,一边赶赴有关院校和专业户那儿学习,一边跑市场,经过一冬的准备,开春后的第一次捕捞,就收获颇丰,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记者现场看到,他们的龙虾个大、饱满,干净。平均单尾重量都在50克以上,最大的达到80克,这种规格的龙虾在市场上非常稀缺。基地的李技术员告诉我们,要想养出高品质的龙虾,必须防止任何化学药品进入养殖区,那怕是附近农田施用的化肥、农药残水,也要通过技术手段排除在养殖区外;必须投喂非转基因的有机食料,必须保证水质的干净和安全。
谈到今后的打算,他说,目前基地已初具规模,成片集中,各种设施基本齐全,但由于资金不足,难已精细管理和规模经营,等资金回笼后,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大技术投入,专做精养,养出更优,更安全的原生态龙虾,创立自己的品牌,转变经营模式,带动附近乡亲共同致富。“后期在立足养好小龙虾的基础上会种些有机蔬菜,养些土鸡土鹅等家禽,发展观光旅游、垂钓、餐饮、住宿等大众休闲娱乐的一个原生态农庄。”
作为过来人,他衷告投资农业特种养殖的小伙伴,特种养殖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要想做成事,必须坚持一个信念,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杨浩生黄琼 文/图
新闻推荐
2017版《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正式出台,为了推进山东地区的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工作,《肺炎球...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