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文化力”拉动“消费力”,省会大剧院—— “三步”走近观众,打造精神家园
大型民族歌舞剧《白莲》剧照。□本报记者田可新
本报通讯员李真
2018年是山东省会大剧院运营的第5个年头。这个运营面积达8.3万平方米的省城“文化地标”,如今已实现全年商业演出300场,5年综合演出2000场,其间既要维持相对低廉的票价,又需平衡高昂演出成本,还要不惜代价拓展观众群体,更得投入不菲资金维护设施设备……实现可持续发展,谈何容易。而“创造优质的文化氛围,以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留住高素质消费群体”,成了关键因素。5年来,省会大剧院通过奉献精品,涵养观众,举办演艺展览、主题论坛、项目路演等活动,为国内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搭建桥梁,推动更多资金和项目实现落地,更以“演艺+旅游”的模式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孕育了后劲十足、动力十足的文化新动能。
5年演出没有“淡季”
前3年“蓄水养鱼”涵养市场,累积口碑;第4年起,逐渐实现“薄利多销”“自给自足”……这是该剧院运营之初,根据市场特性、观众反映等综合因素定下的基调。为此,该剧院更是制定了“吸引”“贴近”“融入”的“三步走”培养观众战略。
同步“一线”,以“内容优势”吸引民心。“这座城市的人们需要艺术,这个市场需要最好的演出、最优质的文化风景。”4月27日,山东省会大剧院的一位负责人举例,2013年11月省会大剧院正式运营,第一周就迎来了世界经典音乐剧《猫》,当大家对到底多少人能来看演出“拿不准”“说不好”时,每天20万元的票房涨幅,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这也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从那时起,我们就决心,一定要在在济南,强力推出与京沪广等一线城市同步的优质演出,让热爱艺术的广大市民‘解渴\’。”
因此,5年来,大剧院的高水平演出持续不断,没有“淡季”。海内外一流演出、业内经典剧目在这方舞台上亮相,就已经逐渐成为常态——2015年12月,复排版中国歌剧《白毛女》在这里上演,这部由国内顶尖艺术家、艺术团体参与,阵容强大,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又合理增添了一些时代元素;2016年12月,全球第一舞剧《大河之舞》登上大剧院舞台,这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爱尔兰大型舞蹈,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泉城市民;2017年5月21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获奖作品、国家京剧院现代京剧《西安事变》闪亮登台;还有上周刚刚登台亮相的民族歌舞剧《白莲》,是著名舞蹈编导张继刚的“柳州经典三部曲”,舞蹈新颖、歌舞并重,极具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
引领观众的艺术审美
“在观众培养上,我们也不仅仅是迎合。人们喜欢芭蕾舞,我们就推出《天鹅湖》,但我们还要引导观众学会看《吉赛尔》《堂吉诃德》,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好的剧院不光是满足观众的艺术需求,同时还要引领观众的艺术审美。”这位负责人认为。“要做到这种引领,呈献优质演出只是一方面,还需要‘贴近\’观众,为这里的人们提供更全面、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围绕此,5年来,省会大剧院开展了大量的艺术普及教育工作,打造极具吸引力与“艺术营养”的课程去走近大众。爱歌唱的人可以在童声合唱团、成人“和”唱团里,拥抱唱和的快乐,成为行走的天籁;爱舞蹈的人可以在芭蕾舞团里,施展绰约的身姿;喜欢钢琴的人,在世界顶级大师的课堂上,受一两处点拨,便可妙音连连、徜徉音乐的海洋……
5年来,该剧院创立的公益艺术惠民品牌“我的艺术生活”系列活动更是在不断升级,文化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开拓,如今不仅开辟了艺术若比邻和浮生半日谈两大文化板块,还建立了“音乐下午茶”“薄物美学课堂”“大师之夜”“艺术若比邻”“戏剧夏令营”等一系列子品牌。参与其中,爱好艺术的人大可以将“交半天时光给艺术”,通过一场小型音乐会、一场戏剧诗歌分享活动,或是一场名师名家讲堂,近距离地感受多彩文化的巨大魅力,还可以和来济演出的艺术家、表演者畅谈创作的细节、聊聊排练的趣闻,一同感悟台前幕后的人生百味;还有大型商业区开展的合唱、舞蹈快闪活动、顶级乐团公开彩排活动……大量艺术普及活动已经成为拉近观众与高雅艺术之间距离的重要纽带。
舞台精品凸显“齐鲁基因”
5年来,省会大剧院专注“融入”,让“齐鲁基因”不断凸显。他们与省内专注演出剧目创作的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戏剧创作室等机构加强合作,联合制作出品了反映现代社会婚姻关系的中韩双语话剧《两重门》;演绎孝道文化的话剧《灵魂中的一滴泪》;用舞蹈的语言、创新的形式展示儒家思想的大型现代舞剧《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英合作现代舞剧《棂·花姑子》等。其中,《两重门》以其独到的表现形式参与到韩国首尔戏剧节的竞赛单元,并获得最佳创意奖;舞剧《棂·花姑子》受英方邀请,2017年赴英进行交流演出,今年还将赴英参与爱丁堡艺术节。多年的合作,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艺术产品生产运营机制,这使该剧院实现“一年一部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创剧目”。该剧院也以原创演出制作为立足点,集中剧院文化资源,组织和搭建了“艺点空间”文化企业孵化器网络,形成政府引导规范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模式,突出区域文化优势特色,探索不断满足进驻文化企业实际需求的多种孵化方式。
2013年以来,该剧院培育忠实粉丝60000人,在此基础上,每年还有近200000人次观众走进剧院观看演出、参与活动,为剧院发展建言献策。该剧院4年整体收入超过6000万元,在戏剧产业化拓展、艺术教育产业大众化、艺术品衍生等方面均有深度涉猎,组织戏剧培训团体20余个,艺术教育艺术衍生品50余种,艺术教育团体15个,直接带动经济效益1500余万元。该剧院还不断完善以剧院运营为核心的产业链条,连接全市中小学艺术培育环节、大中专艺术院校舞台艺术产出环节、本地文化机构研发生产环节,高效互联,带动整体行业发展,间接带动全市乃至全省文化消费近亿元。
新闻推荐
时报讯(记者钱欢青)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为迎接国际博物馆...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