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三十余年紧跟医学前沿 用技术和艺术助癌患延期生存
美国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特鲁多医生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从医30余年,与肿瘤患者共同抗击癌症30余年,每当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感激和谢意时,烟台毓璜顶医院肿瘤内一科主任张良明总是谦和地淡然一笑道:“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肿瘤科大夫,做了我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化疗前“话聊”理清病情安抚情绪张良明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科,2002年毓璜顶医院新成立肿瘤科,张良明受邀而至。十几年来,在帮助烟威地区肿瘤患者抗癌征途中,张主任深有体会,随着诊断水平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不再意味着“死刑”,但老百姓仍谈“瘤”色变。每当此时,他总是格外多了份耐心,开始化疗前的“话聊”,以最通俗的语言,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理清病情、治疗手段和生存预期,安抚恐惧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了解他的心理期望值。如果他的期望值与他的实际病情相差很大,我们就会尽力弥补这个差距。但假如医学手段实在有限,我们也要想办法让他慢慢接受真实的情况。”张良明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生活环境的改变等诸多因素影响,肿瘤发病率确实越来越高,但是肿瘤的治疗手段和治疗的理念正发生着巨大变革,精准医学、微创医学的持续更新与不断发展,使肿瘤的治疗更加趋向微创、高效和个体化,治疗疗效较前明显提高,部分患者预期生存期也大大延长。紧跟精准医学发展“潮流”在抗击肿瘤的第一线,张良明主任始终走在治疗理念的前沿,紧跟国际潮流与标准指南,每年张主任都会参加肿瘤学相关国际研讨会,会将新的理论和技术带回科里。他告诉记者,“现在是一个讲求精准医学的时代,靶向治疗可以说是精准医学的代表,治疗的范围越来越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了,尤其是肺癌,我们科里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进行了靶向治疗,效果还不错。”“我的父亲已经吃靶向药十年了,肺部的肿瘤一直没有增大,而且还缩小了,幸好当时遵照张主任的建议进行了治疗。”采访中,记者遇到前来复查的一位九旬患者,他儿子激动地说起靶向治疗的神奇,早在10年前老人就查出肺癌,张主任根据他的病理类型,依照当时最新治疗前沿,建议进行基因检测,看是否可口服靶向药物,幸运的是,李大爷是基因突变型,成为很早的靶向治疗获益人群。“现在半年一复查,一直挺好的,感谢张主任。”这位老人说。张良明介绍,靶向治疗作为精准医学的代表,具有击中靶点,治疗疗效相对较好,而毒副作用低的特点,部分已成为某些癌肿的一线治疗,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靶向治疗,还要寻找合适的靶点,所以肿瘤的治疗,注重精准与个体化,对症布药,因人而异。YMG记者百惠通讯员成修马瑾张良明,烟台毓璜顶医院肿瘤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老年肿瘤学会分子靶向治疗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山东分联盟常委;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委员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影像微创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介入分会放射性粒子亚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综合介入分会微波消融治疗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常委;山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姑息治疗分会常委;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分会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协作委员会常委;Annalsof Oncology(中文版)编委;烟台市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年来承担及参与国家及省市级课题七项,并获得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四项。发表国内外论著50余篇,参编著作4部。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李慧娟)昨日,本报A7版《记者探访蜜蜂王国听养蜂人的追花故事》一文引起读者广泛关注。记者联系到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李富军博士,他表示,一些不法商人为降...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