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新书评】纸上云烟粲然笔下风物孤高

齐鲁晚报 2018-03-11 16:01 大字

《宣纸上的中国》李北山著山东画报出版社□徐峙立

李北山著《宣纸上的中国》是一本写中国古代传统书画的书,对中国艺术史上一些经典作品和经典人物进行解读。宣纸是传统文人写字绘画的最基本材料,“纸寿千年”,宣纸的独特性也使得今人能透过流传至今的书法、画作得以了解当时人的生活环境、物理环境、人情世故,更进而看到艺术之美和中国文化魅力。

摄影技术发明之前,绘画是最直观的场景再现方式,中国和西方都借助不同的绘画方式留住鲜活历史。李北山在《宣纸上的中国》这一篇中写道:“如果我们将一张一尺见方的宣纸无限放大,会惊讶地发现,这张小小的宣纸不再是一个二维的平面,而变成了一个立体的辽阔空间。”换句话说,历史留下来的画作也许不及当时人所绘制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有些画作我们只能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或者《宣和画谱》等书中约略知道个大概,在战火纷飞中流失或者在辗转收藏中已佚是许多杰出作品的宿命,但历史也流传给后人绵延的千里江山图、潇湘烟雨、超凡脱俗的辋川亭台楼榭、鹊华秋色图、富春江垂钓、倪瓒那些孤独的树、一再得到描摹的东篱菊花、韩滉那头不高兴的牛、大唐范式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也许是五代时期官场无间道的韩熙载夜宴图……历史鲜活而又异彩纷呈,古中国文化悠久而又美轮美奂。这一幅幅描摹在宣纸上的画作、题跋为一代一代展开它们的观者传递的信息密码,一遍遍被解读,被解构,也被重构,是打开历史的钥匙,但是凭着这把钥匙打开的门却通向不一样的历史角落。

李北山为我们打开的这道门是鲜活的,有生机的。兰亭故事、张旭肚疼帖、韩熙载夜宴,都是场景再现式的,一幕幕历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内中有一篇写《五牛图》传奇,很令人唏嘘。中国古代的牛是有许多隐喻的,牛是田家最基础的劳动力,牛在古代的地位是很高的,官家、百姓都最为看重,歌咏牛的诗文很多:“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写出来的是不一样的画面,但又是一样的心境,牛是田园与家园的象征,也是官场归隐的象征。表现在传世画作中,现存最早的纸本绘画真迹是唐代韩滉《五牛图》,这是一幅除了五头形象神态各异的牛、一小丛灌木之外,基本上没有背景的画作。据史料记载,韩滉擅长画田家风俗,《五牛图》是应朋友论画之作。这幅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五牛图》辗转流传,经历曲折,宋代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为赵孟頫所藏,这段经历有赵孟頫三次题跋为证:赵孟頫第一次题《五牛图》说“见韩滉画数种”,甚爱《五牛图》,“托刘彦方求之,伯昂欣然辍赠”,“携归吴兴重装”,这一次记录了赵孟頫初见《五牛图》又携归回家的喜悦;此后不久,赵孟頫又重题《五牛图》,称“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认为韩滉绘制此图,深意高致;赵孟頫第三次题《五牛图》,令人泪目,斯时赵孟頫侍读元太子,太子赏赐《五牛图》给广东的地方官唐古台,唐请赵孟頫再题,“此图仆旧藏,不知何时归太子书房。太子以赐唐古台平章,因得再展,抑何幸耶”,读来字字平实,又字字扎心。

读李北山《宣纸上的中国》之前几个月,我读了叶康宁《风雅之好——明代嘉万年间的书画消费》,这是另一种路数的艺术史解读,从社会经济作为切入点来看艺术的发展,艺术有时候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社会网络的搭扣和关目。我把《宣纸上的中国》寄给叶康宁先生,叶先生说“写法很新颖”。深入浅出又通俗易懂地艺术解读著作是可以帮助更多读者读懂中国传统艺术的,是朴素的“观看之道”。

新闻推荐

大理石屏中的“别样明史”

□本报记者钱欢青大理石屏两面可观者,世所罕见。明清之际士大夫的藏书楼,满目缥缃的秘境里,书橱疏阔,边上一张书案,一架大理石屏虚空而立。黑白分明的石面上,一只苍猿正望月吐纳,云气升起在深山...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