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伟:大夫也是一味药,可助病人增信心

齐鲁晚报 2018-01-31 16:33 大字

“做中医践行者,而非鉴赏家”,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刘伟这样说道。在治疗临床疾病的同时,刘伟非常重视对《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和创新,而其传承和创新的关键在于中医的思维传承,这种思维不是用来鉴赏的,只有用于临床实践,才能焕发出其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陈晓丽

名师门下精研中医,29岁任硕士生导师

“我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考大学的志愿就是中医专业。”刘伟告诉记者。当年刘伟只有16岁,凭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中医的浓厚兴趣考入了山东中医药大学。

大学期间,刘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测评一直稳居专业第一。2001年,刘伟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本校中医内科学硕博连读,师承全国名中医王新陆教授,在王新陆教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了系统的中西医临床、科研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26岁即取得了中医内科学博士学位。29岁便晋升高级职称,并受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其所教授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一直受到海内外学生的喜爱。

如今,年仅38岁的刘伟,已经成为山东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与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首批认证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骨干传承人。

要有中医思维,并且用心精微

刘伟认为,从事中医,一定要有原汁原味中医思维,但这并不代表守旧,反而是更加开放。

刘伟说,《内经》中有对人体脏腑的精准解剖形态描述,说明中医从起源时期并不排斥解剖学等研究,但是中医有一种特色思维是“取象比类”,可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如家中做饭的“釜底抽薪”之象,可以启发我们通腑泻热治疗难治性高热,喝茶的“提壶揭盖”之象可以启发我们用宣肺之法治疗小便不通等。

当前,中风病是大家闻之色变的一类高发致残、致死疾病,西医认为,病位在脑,其防治重心是围绕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和缺血所导致的神经不可逆损伤机制,刘伟在此基础上,巧妙运用中医“髓”思维进行比类,创造性提出中风病中医防治“温、补、化、降、升”五字诀法则,构建了中风病“骨-齿-脑”泛髓一体化预警和中医药特色的防治体系,开辟了脑病、骨病、齿病关联研究的崭新领域,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作为全国首批认证的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一,齐鲁内科时病流派非常注重灵活运用《伤寒论》方剂,治疗当前的常见病。作为流派学术的传承人,刘伟在临证之中用心精微,往往善于从病人的点滴细节之中,抓住关键,治愈的患者不胜枚举。曾经有一位30岁女性患者,感冒后持续干咳两周,日夜咳嗽,难以入睡,痛苦不堪,先后服用酮替芬、孟鲁司特等西药均不见任何好转,刘伟经过仔细诊察,发现患者舌淡苔白滑,脉弦,即用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服用中药一服后缓解,三服药即愈。

“始终把病人当成亲人”

刘伟经常告诫学生,学医必重医德,进德修业,进德在先。“如果始终把病人当成亲人,你就会愿意琢磨一个药怎么吃、疗程多少、是否空腹吃、副作用如何等等,技术自然提升得快。”

对待每一位病人,无论再忙,刘伟都会交待清楚如何服用药物,并且针对性地提出生活调理意见。“大夫本身就是味药,病人能在大夫这里感受到尊重,搞清楚病因,增强了信心,心里的疑惑消失了,生活中的不良生活方式纠正了,本身就是在治病。”刘伟说。

除了日常的专家门诊,刘伟还坚持带着医疗专家服务队,到烟台、济宁、临沂等地为贫困老百姓开展“三下乡”中医义诊活动,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

很多患者和刘伟都成了朋友。有一位临沂的农民,多年的哮喘治好后,为表示感谢,从老家背了50斤自己种的地瓜,转了两趟车,送到刘伟的门诊。提及这些,刘伟心里总是充满了感动,也正是这些正能量,成为他在医学道路上不懈追求的动力所在。

新闻推荐

年底讨债别慌张 这份维权指南请收好

年关将至,不少辛苦劳动了一年的农民工兄弟忙于讨债清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诸多原因导致了农民工维权难,但不少人因为法律意识淡薄,不会主动寻求法律维权,面对讨薪难题时,常常会感到迷茫,甚至误...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